华夏集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技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随着基础教育课堂改革的深入推进,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并促使教师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笔者认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贯彻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教师的导学,许多时候必须借助教师课堂上的提问。

一、精问,激趣创境。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一个理想的问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笨问题太多,一些毫无价值的连环问、满堂问等,常常充斥于教学过程。笔者曾经听一位老师讲《纪念白求恩》一课,教师问:白求恩是哪个国家的人啊,哗学生齐刷刷举手:加拿大人。

因为文章第一句清楚地写着: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又问:多大年纪了!哗又齐刷刷举手:五十多岁了。到中国来干什么?哗举手: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后来在哪里以身殉职?这是什么精神?毛主席号召谁要学习这种精神?老师把课文中的一个个句子依次改造成一个个问题。

整节课老师问题一个接一个地提,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课堂气氛看似热烈,但效果如何,可想而知。毫无价值的提问只能让课堂教学变得平淡无味,而精当的提问却能使平淡的教学波澜顿起。教师要创造性处理和加工教材,对教学的内容做到取舍有度,在教材和学生空白点处为学生提供感兴趣的问题。同时,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调适学生的课堂心理,激励学生走向问题尚未解决,同学仍须努力的尝试探究之路,在思维不断碰壁和激荡中,让学生获取知识、锻炼智力、张扬个性,唤起创新的欲望。

二、巧问,曲折生姿。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

巧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学生的思维拐个弯才能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钱梦龙先生在执教《愚公移山》一文时,他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一句中的孀字与遗字的含义,也没有直接问其义,而是巧妙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愚公的邻居,那个七八岁的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肯让他去吗?学生开始被问住了,看看课文释解,才恍然大悟:这小孩没爸爸!这样,通过巧妙提问,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却产生了错综见义,曲折生姿的功效。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