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文教学目标设计的现状反思
虽然语文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较多语文教师专业化意识贫乏、教学主导地位模糊,自身沉溺于呆板、僵硬的理性化信仰或者空洞、虚无的全面潮流,使教学目标成了一种正确的废话。笔者用在网上随机抽取的一篇案例来说明问题:
《变色龙》(人民教青出版社九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分析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2)对比的作用。(3)学习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4)领会文章的讽刺语言艺术。
(二)过程与方法: (1)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有意义的主题。(2)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分析小说的主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高尚的人格,热爱社会主义社会。(2)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这样的教学目标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主体地位沦落,目标定位含混不清。教案混淆了教学的主体,既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的要求如学习领会等,又有从教师角度出发的要求如培养,还有主体模糊表述的行为动词分析,更有一些项目让人不知所云,如对比的作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为学生而展开,教学目标必然要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学目标缺乏系统联系,割裂了教学完整性。语文教学是一项渐进的活动,实现教学目标要合理衔接,避免重复罗嗦。语文知识学习主要有6个层级: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每个学段对每项语文知识学习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分析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本学段小说学习的内容之一,可以作为任意一篇小说课文的教学目标。对比的作用更是如此,对比的修辞手法学生在第三学段就要接触,我们必须做出明确的规定,到底是要领会对比的作用,还是要评价对比的作用,让人捉摸不透,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3.孤立地罗列教学要素,使教学过程空洞而乏力。案例看似从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出发来展示教学目标,形式完整全面,但实质上只是简单的罗列,这样就使教学目标成了正确的废话,教学目标在华丽的外表掩饰下,成了教师教学的负担,学生创造意识和自主意识被无情地封闭,多元理解与个性化发展也随之泯灭。如培养高尚的人格,热爱社会主义社会,怎样培养?怎样热爱?都成为一句空话。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拼盘式的衔接下,失去了其完整的教育意义。
4.行为要求模糊,教学重心移位。案例中学习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的重要作用,既没有规定达到何种学习程度,又没有设计如何学习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怎样去学,学到何种程度,都没有体现出立体目标系统做依据,建设明晰、系统、有层次的语文课堂教学目标。那么,采用何种编制语文教学目标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加拿大学者加里鲍里奇倾向于行为目标取向,他认为当行为这个词出现在目标之前,学习 被定义为可观察和可测量的,就要求提出的行为是可观察和可测量的。 [3]同时他还提出了编订行为目标有三个步骤4
(1)界定出具有可观察结果(学习结果)的特定教学目的。
(2)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例如,使用哪些材料,哪些课文以及哪些设备,在哪段时间内,等等)。
(3)明确规定标准的水平一一也就是能在教学中预期的行为数量,这些教学是在明确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
仔细分析鲍里奇三个步骤,我们会发现完整的教学目标指向四个要素:行为对象、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水平。其中行为对象即教学内容,前面表述的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系统结构图就是全部语文教学目标的行为对象;行为动词即采取何种方式学习;行为条件即陈述发生预期学习的条件;行为水平即对明确规定标准的表述。
三、语文三维立体教学目标的设计方法
进行语文教学目标设计,所有教师都必须明白,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目标的表述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教材都不能越俎代庖。我们将语文课程的三大要素思维方法、情感行为、言语过程用行为目标方法系统、综合的表述称之为语文三维立体教学目标。现仍以《变色龙》一课为例,分五步确立语文课堂三维立体教学目标。
1.用语文课程三维立体目标系统审视课文,确定行为对象。正如前面所述,语文课程三维立体目标系统囊括了所有的语文教学要素,教师应该熟记于心,然后运用这些要素去考察语文教学目标。教师经过仔细阅读《变色龙》一课,可以归纳出以下知识点:言语过程:听、读、说、写。
思维方法:认知字词;认知文章中比喻、拟人、夸张等句子;细节、对比描写的运用;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评论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变化。
情感行为:愿意读中外名著;对见风使舵、专横跋屉、虚伪自私、阿谀奉承现象的憎恨;建立诚信、正直的人格;用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
2.研究课标、教材,明确定位行为动词。语文课程标准系统地描述了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语文教材则按照课程总目标和阶段目标系统地、有层次地设计了语文教学内容。语文课程的每一项目标、每一个要素,都系统地反映在语文教材具体的课文里面。行为动词是达到这些目标的标准, 图1(图略 编者加)中的15项要素就是典型的行为动词,教师可在此基础上继续细化,但行为动词必须明确、清楚,可行性强。如认知这一要素可继续划分为:听出、背诵、默写等。行动可继续划分为:参与、扮演、体会、做等。
3.充分使用语文课程资源,创设行为条件。语文课程资源可分为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和校内语文课程资源。校外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外读物、文化活动方式、社会文化信息及思潮、文化情感及价值取向、文化场馆、公众网络、交往及活动环境、家庭文化材料和设施等;校内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阅览室、社团活动场所、专任教师及活动指导者、教本及教辅材料、教与学方式和目标、师生经验及教与学技能、教学情景及情感态度等5。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以及考虑达成教学目标时一定要考虑这些因素,使这些资源成为有效的行为条件。
4.研究学生,确定行为水平。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们存在着认知差异、人格差异、性别差异等,教育公平成了重要的教育命题,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成为新课改的口号,关注学生差异,必然要被语文教师所重视。语文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既要顾全大局,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又要照顾少数优生和差生,进行差异教学。行为水平的确定正是差异教学的第一步。一般而言,行为水平应该是大多数学生能够达到的标准,对于少数学生,教师可以提高难度或降低标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既要让学生吃饱,更要让学生吃好,还想吃。教师首先确定大多数学生需要达到的程度标准,如正确使用45分钟写出500字的作文,然后可以采用标注的方式注明优生和差生应该达到的标准。
5.系统阐述语文三维立体教学目标。首先,考虑教学的主体一一学生,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这个可以在表述时省去。其次,言语实践活动,看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哪些进行学习的知识要素,也即考虑思维方法维度有哪些材料可以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了这样的言语实践活动之后,学生的情感行为会发生什么变化。最后进行表述,如:
目标1 :借助工具书正确地写、读劈、戳、戮、胚、蔑、恐 吓、异想天开、洋溢、径自、娇贵等字词,并能够口头组坷,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
目标1中的四项要素分别为:行为对象包括读、写两项言语过程和记忆、领会、运用三项思维方法;行为动词为能够、运用;行为水平为正确、口头;行为条件为借助工具书。这里只包括了简单的二维目标。
目标2: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字、词、句;结合课外资料合理分析归纳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市民等人物形象,清楚表达自己对小说人物形象的认识,养成正直、诚信、有正义感的性格,在评价奥楚蔑洛夫的同时理解变色龙的实质(差生可以做一般的了解,优生应该查阅资料,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有创造性、有见解地分析评价)。
目标2中行为对象是整篇课文,重点的字词句:行为动词包括言语过程、思维方法、情感行为三个维度的大部分要素,其中有言语过程中的要素如表达,有思维方法的要素如分析评价等,有情感行为的要素如辨别养成 等;行为条件有教师的指导结合课内外资料等;行为水平如合理清楚有见解地等。只有囊括了以上要素和水平,完整的语文三维立体教学目标就建立起来了。
语文教育目标系统包含了三大领域15项要素,教师可以创造性地组合出上百种教育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