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走向目中有人
人只有一次生命,生命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不可重复性。人有了生命并不意味着一定有生命的质量。譬如,白痴与植物人。在我看来,人的生命意义在于提升其生命的质量。人类发展史已经表明,生命质量的提升与优质教育成正比。优质教育是对每一个生命个体充满终极关爱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学生。老师的眼里有学生就会既教书又教人。比如,学了《狐狸和乌鸦》,兴趣盎然的孩子,一放学就在操场上、墙壁上随手涂鸦,老师就建议校长开辟了学校的一面墙,当作学生的自留地,让学生任意耕种。学生不仅在那里放飞了想象,张扬了个性,而且解放了身心,收获了自由。既教书又教人的本意在于直面功利而又超功利地为学生的精神发展打底子,为学生的生命奠基。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同时还意味着老师的眼里有自己。孰不知老师和学生都是生命成长的共同体。在新课程的这面镜子里,教师和学生一样可以影镜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自我,成长自我。
走向目中有人的语文课,教学氛围:民主、平等,和谐、融洽,鱼水亲和;教学场景:身心解放,思维开放,个性奔放。置身此情此景,如沐春风,学习自主,嫁于春风不用媒。
二、走向心中有本
小语姓小,语文姓语。小学语文课堂的根本在于念好识、写、读、背、说、作、习的七字歌。
七字歌按课标的具体要求为:
识认识30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
写书写一手正确规范的汉字;
读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课外阅读量达145万字;
背背诵积累优秀诗文160篇;
说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作能写文从字顺、具体明白的文章;
习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譬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在我看来,阅读能力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这既是一种阅读教学的理念,又是一种阅读教学实践的形态。就教学实践形态而言,它包括学生与文本对话,教师与文本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过程。教师与学生对话在于尊重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个性化阅读差异。这种形式上的差异,蕴涵着精神实质的一致学生真正具有了独立的阅读能力。
当然,语文课要因课因生而异,明确教学重点,营根固本,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设若如此,语文这棵树,必将根深叶茂、挺秀参天。
三、走向教中有情
1、课始激情情即生
请欣赏教例《悲壮的一幕》
‘轰轰’震耳欲聋,火光四溅,科马洛夫和他驾驶的前苏联宇宙联盟一号飞船永远消失在茫茫的太空中了让我们再次聆听那《悲壮的一幕》,请打开课本,轻声朗读课文
课伊始,执教者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情,再造船毁人亡的场景,渲染悲壮的氛围,未成曲调先有情,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
2、课中悟情情更浓
课行中,教师倾情投入,热情引领学生与课文情感对话。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
师:孩子们,这篇课文悲壮凄美,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课文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语句,请写一写你的感受,然后交流。
生1:科马洛夫看见了老母亲,看见了妻子、儿女。他很激动,但他还是控制住自己,说:‘首长,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想先把这次飞行探险情况向您汇报,这是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生死关头方显英雄本色:事业重于亲人,事业高于生命。
生2:满头白发的老人心如刀绞,‘儿子,我的儿子,你’科马洛夫露出了笑容,‘亲爱的妈妈,您的图象在我这里看得非常清楚,每一根白发都能看清’从满头白发的老人那里我读出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哀恸;从黑发人那里我读出了尽忠难以尽孝的残酷。
生3:妻子抱着话筒只说了一句:‘亲爱的,我好想你!’就泪如雨下,再也说不出话来。虽然只一句话,却包含了妻子对丈夫全部的爱。
生4:指挥中心的首长把科马洛夫的亲人请到指挥台,让他们在最后的两小时里和屏幕上的科马洛夫在一起。我终于知道了什么叫亲骨肉间的最后诀别,什么叫给予最大的安慰,什么叫有人情味儿!
2、课终谙情情未了
读文谙情情未了,余音绕梁、绵延不绝。一如上文教例,情感的冲击波激荡着学生又创生了许多新的问题,课后他们查阅资料、上网搜索。悟出了更多的情理:
造成这次船毁人亡的悲剧是由于地面程序设计时点错了一个小数点。一点差错,船毁人亡。科学来不得半点马虎。
前苏联敢于直播这场悲剧,说明他们有直面失败的勇气。
《悲壮的一幕》在于警醒后人不再重演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