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单独设科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历程。在这世纪分野之际,当我回望中华大地逝去的这一百年时,当我回想我们这一百年来的语文教学时,当我将目光从过去收回并投向藐远的未来时,我的心中可谓是百感交集,感慨万端。是的,正如我的在二十世纪经历了屈辱、苦难、波折同时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收获、荣誉的祖国一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也走过了百年的风风雨雨,其间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痛苦;有丰富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们迎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在一派多元建构人本后现代的喧嚣声中,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开始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大纲被课标取代,观念被理念取代,课本被文本取代,素质被素养取代,讲授被探究取代,讨论被自主取代,思考被合作取代一时间,洗脑风暴席卷语文课堂,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众口一词口诛笔伐,好像我们之前的语文教学真的已误尽苍生,真的是少慢差费,真的应该打倒在地再踏上一只脚,真的应该全盘推倒全部否定一切重新开始。于是,我们的语文课堂开始了大变脸:老师不再讲授而是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学习了,课堂上不再有朗朗书声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了,黑板上不再有板书而是让学生欣赏多媒体播放的声形俱佳的画面了,教学不再讲字词不再讲知识而是大讲特讲人文人性了,语文教学不再教学生如何读书如何写字如何作文而是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怎么写就怎么写美其名曰鼓励学生创新了
可是,结果呢?哦,改革才进行了几年一个周期,说结果似乎还为时过早。然而,当我们深入到日常的语文课堂时(注意:不是那些作秀的公开课,那些课往往是经过千锤百炼带有表演性质的戏,对我们的常规课堂没有哪怕是一丝一毫的示范与帮助作用),当我们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与学生坦城交流时,我们就会发现,承担着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承担着教会学生读书写字作文重任的语文,已经与学生的心灵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被我们寄予厚望并期望能借以改变语文教学现状的人文这剂猛药,不知是药量不足抑或是药量过大,在现实中似乎也显得多少有些水土不复。各种令人眼花缭乱的理念粉墨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天;语文教学的城头频换大王旗,让我们处在一线的语文教师无所适从,人人感叹语文课都不知道该怎么上了。语文教学走出了满堂灌满堂讲的误区,又走进了满堂练的误区;走出了满堂练的误区,又走进了满堂演的误区;走出了满堂演的误区,又走进了满堂合作满堂探究的误区我们的语文教学总有没完没了走不完的误区!
语文到底什么?语文课到底该怎么上?什么样的课堂才是合格的语文课堂?语文课有没有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模式?人文文学是语文课的本质任务吗?语文知识到底有没有用、需不需要向学生传授?语文课堂上究竟应该向学生讲些什么?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究竟应扮演什么角色?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究竟学到了什么?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有何差别?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的问题可以提出无穷却没有人能说清楚该怎么回答,已有的回答要么是语焉不详,要么是顾左右而言它,要么就干脆和稀泥。比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试问什么课程不需要这些方式?而恰恰语文的某些知识与内容最不需要这些方式,你难道还要学生自己去探究汉字是怎么造的吗?比如以人为本试问什么课程能不以人为本?这是语文的根本教学理念吗?比如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到底是怎么统一的?教学中如何理解并实施这种统一?什么是如同硬币的两面?象现在某些教学设计中那样将教学目标分解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维度合理吗?这三个维度在教学中该如何实现有机统一?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该成为语文的根本目标吗?这些目标对其它学科而言是否也是合理的?比如文学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文学家吗?还是要培养热爱读书会读书会正确书写汉字能写作常见应用文体的具有基本语文能力的国家公民?语文教材的选文为什么一定要文学作品?高考是否就该给那些一派诗意盎然一派故作深沉一派卖弄文采的华丽绮靡之作满分?
或许在读者诸君看来,以上不过是一派牢骚之言,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没有什么用处。是的,的确如此。请诸位大家见谅,我说这些没有丝毫的不敬之意。作为一名语文战线上老兵,我这么说只是想表达我的一点担心和忧虑,说到底就是希望专家们能拿出符合实际的、可操作的、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语文课程改革方案,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目标单纯、活力四射、培养出具有基本语文能力的社会公民,不要玩玄理论、考虚知识、弄花架子。再说,我也是语文教师,我为什么要对语文教学大加挞伐呢?把语文教学批判得一无是处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呢?有人说,那你说怎么办吧,你说当前的语文课程改革改得不好,那么,你拿给我们方法,我们照你说得做。很惭愧,本人才疏学浅,实在拿不出什么值得一谈的东西来,再说也轮不到我这样的后生小子拿出什么来。可是,如果我们不妄自菲薄,不一味地向洋看而是将目光投向历史的深处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发现,在我们自己的教育前辈中,倒真的不乏值得去我们研究学习并拿来运用宝贝呢。
近来捧读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文集,深感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对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我想,放着我们自己先哲的思想不去学习、运用、实践,却总是拿着要么是别人已经抛弃的、要么是别人还在探讨并未完全成熟的一些理论来瞎改一气,拾人牙慧,这样能将我们的语文教学引上正途吗?有感于此,斗胆对先生的教学思想发表一点看法,以就教于大家并希望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尽早步入正途。
关于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我想主要有这么几点: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这是叶老的语文教育思想核心;二、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这是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三、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下面就叶老的语文是工具这一语文教学性质观谈一点肤浅的想法,偏激之处望读者诸君见谅。
叶老反复强调:语文,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 简言之,语文是人们思维和交际的工具。这就是语文的学科性质,也是到目前为止关于语文学科性质最准确的表述。叶老的语文工具观是从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研究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尽管随着时代的前进,教育的发展,围绕语文学科性质问题产生了许多新的观点,但是它至今仍然是绝大多数专家、教授和一线语文教师所认同的观点。著名学者吕叔湘非常赞成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观,他在《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言中说:通观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最主要的有两点。其一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性质:语文是工具,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工具。他甚至发问:语文本来只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它,学习以及交流各科知识也少不了它。这样一个简单的事实,为什么很多教语文的人和学语文的人会认识不清呢?是因为有传统的看法作梗。 吕老和叶老都认为,这些传统看法的弊病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是在阅读教学上不适当地强调所读的内容而把语文本身的规律放在次要的地位。第二种弊病是在作文教学上要求模仿一套程式。第三种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感情,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三种弊病都是因为与语文工具观背道而驰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