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我们是这样吗 从教多年,在不断地摸索,也在不断地反思.

我们是这样吗 被方方面面视为好老师:授课很受欢迎,早已摆脱了台上满腔热情,台下毫无表情;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深恶痛绝的尴尬;教学设计不时获奖,板书和课件受到好评;口才常常能赢得学生的掌声;对课堂的控制有条不紊,无懈可击;而在学生面前还建立起自己的小小权威而颇受崇拜.

我们是这样吗 许多次下课时,心头总是伴着隐隐的遗憾:自己的课堂总感觉缺少点什么,每节课之后只有讲完了的踏实,而绝少意料之外的惊喜和如获至宝的快感.每天,设计的内容总是把一节节课填满,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能一次次原谅自己又侵占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间;大多数情况下,意识不到其实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也有对话的权利;我们把与学生的对话也自动化控制到分分秒秒,有序到密密麻麻的字母和数字,精确到条目和文字;幻灯,板书也在代替我们对学生做着对与错的二元评判.我们的课堂安如磐石,稳如泰山.

也许,我们一直在好心做着傻事.比如阅读,我们一次次感叹学生缺少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但又从未换位思考过学生的状况:其实他们的感受无人理解,他们的理解无人欣赏,他们的欣赏也无人评价,他们的能力最后当然也无法提高.

学生在蜻蜓点水,老师在越俎代庖.

唯一的结果就是学生郁闷我们也郁闷.

我们想过改变这一状况吗 我们尝试过把阅读的主动权交还学生吗 我们敢于大胆把文学鉴赏的课堂引向更多的不确定性吗 我们试图让每一节课都成为同学们的一次游览,一次探索,一次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一次岁月难磨的心灵记忆了吗

老师要成为学生的助学者和导学者

作为老师,曾经许多次表扬学生,理由是在课堂上你们很好地配合了我;而现在,我却希望能听到学生的表扬,想听到他们说 感谢老师很好地帮助了我.比如本期在学习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单元的过程中,我就想成为同学们的助学者和导学者,试图尝试转变自己的角色.

助学,导学,要从学习方法开始.

俗话说,凡事须三思:是何,为何,如何.语文学习也是如此.

要让同学们首先知道自己正在学什么.比如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单元,它在整个教科书中的位置,它在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位置.其实很简单,只要翻开我们教科书前面的说明,看看阅读模块内的那张教材结构表,学生便可一窥全貌.小说单元清晰地按年代,按国别分了四类:中国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文言小说.四分天下而占其一,这个单元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要让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学.鉴于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和文言小说都集中在第四册,我们便在本期的校本课程文学欣赏课中,选定开设了漫游中国文学画廊(古代小说线路)这一专题,以讲座性质跟随教材开课,从魏晋志怪小说,魏晋志人小说,唐传奇,宋元话本,明代拟话本讲到明清小说,作为教科书的迁移和延伸.这个讲座基本上能让同学们了解手中课本中的中国白话小说单元为什么要选这几部为什么要选这几回.

配合专题,我们编印了小报,配合课本的第一注释,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白话小说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整体之重,个性之美:

《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前五回是总纲,第三回因包括三个第一(第一次展示故事环境,第一次众多人物出场;宝黛初会),对全书才至关重要;《水浒传》是第一部历史题材的章回历史小说,也是在民间影响最大的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的林冲最能代表这部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三国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做到了雅俗共赏,而其史实与虚构处理得恰到好处,《失街亭》写被誉为智绝的诸葛亮的失算及其应对,使这一近妖的人物更有立体感;而三言二拍代表了宋,元,明七百多年的小说成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则是这代表中的代表.

要让学生知道怎么学.小说的阅读需要引导,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单元前的花边文字以及单元小结中的鉴赏指导.对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单元,我选取了四个方面作为欣赏的突破口:把握结构,品味语言,理解人物,探讨主题,而鉴赏中国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则是学习的重点.结构语言人物主题成为本单元教学课件中贯穿始终的导航条.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