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办法总比困难多之一:等级评奖

办法总比困难多之一:等级评奖

办了《评价周报》,起初学生的兴致高涨,不久后下跌了。我知道,必须有一套坡度性的激励机制,来刺激学生不断写作。

有两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思考。第一件事关学生“集卡”。学生收集方便面里的卡,疯狂到了买方便面时光拿“卡”,不要“面”。很多班主任因此批评学生,学生虚心接受却屡教不改。第二件事和我女儿有关。中秋节走亲戚,亲戚家有一盒很考究的月饼,每一个月饼上都有一个很漂亮的“心”字形的铁皮盒。亲戚给我们每人一个。女儿说月饼给我吃,但我得把那个属于我的月饼盒子给她。当时我马上想到了“卖椟还珠”,但是女儿蛮聪明可爱的呀。这两件事让我明白了,孩子就是孩子,小孩的价值观和成人不一样。在孩子眼里,集“卡”的快感和成就感就是比吃“面”强,月饼盒子就是比月饼更讨孩子喜欢。教学如果尊重孩子的眼光和价值观,很多事情做起来,学生就感兴趣,带劲儿。于是,我想到了给学生发卡,把学生收集方便面里的“卡”的劲儿,移到作文上来。

学生每发表一篇文章,就发“刊用纪念卡”一张。所谓“刊用纪念卡”,即一张名片纸,发卡时在上面写一段话,如:“你的文章真棒,希望下次还能在报上见到你优美的文笔。”“未来的小作家,从这里起飞吧!”“小心,别落下了!”“写得真好,周报上又留下你童年的影子。”后来,其他班级一起参与作文革命实验,就专门制作了“刊用纪念卡”,设计了几套激励性的话语,供教师签发。“刊用纪念卡”上的图案很多,有各式摩托车,各式汽车,各种花朵,各种风景,各类字画。发纪念卡的时候,我说“奖你一辆高级摩托车”、“奖你一辆小汽车”、“奖你一朵漂亮的花儿”、“奖你到桂林山水去旅游”……久而久之,学生都以拥有各种纪念卡为荣。

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我设计了激励坡度。凡获得3张“刊用纪念卡”的学生,可以换取一张“作文新苗”奖状;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的学生,再在班级作文周报上发表5篇文章,就可以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获得“作文小能手”称号的同学,再发表7篇文章,就可以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获得“班级小小作家”称号的同学,有资格出期“个人专刊”。所谓“个人专刊”,即这期周报上的所有文章都出自一个学生之手,并且规定,所有文章都必须是一个月里写的——这一个月,对学生而言,是一次高峰写作体验。“个人专刊”面向全校发行,学生可以获得最高荣誉——“班级诺贝尔文学奖”。

这种评奖方式基本能保证学生一年的写作兴趣。当然,在具体的操作上还有很多细节要注意。我在实践中比较注意的是:

第一次选稿要偏心。主要是偏向于中等生和后进生。因为中等生是个接口,能使比他们优秀的学生产生不服气的心理:他行,我怎么不行?也使后面的学生产生一种希望:我只要稍微再努力一点,也行啊!第一次选稿最好有作文后进生的习作,使后进生们也感受到“我行,我可以”。

第一次发卡要隆重。第一次发“刊用纪念卡”要隆重,让学生在掌声中上讲台,掌声中回座位,感受作文给他们带来的尊严和自豪。我时常用数码相机把这些场面拍下来,放在电脑里,这同样是一笔童年的财富。形式的隆重会使学生更看重写作,当学生把写作与尊严、自豪联系在一起时,写作的力量就不是一点一时了。

第一次授称号要少。第一批获得“作文新苗”称号的人不宜多,让学生感到这是一项值得为之努力的荣誉;之后,可以适当多一些,中间要尽量让所有学生赶上——教师选稿不同于编辑选稿,要面向全体。最后一批“作文新苗”要多,让他们全部跨上一个台阶,不要让他们产生“我是落后分子”的念头。

第一次要求要放低。学生写作文对字数规定很敏感。我一般和学生商量“一周点评”写多少字。我总要在他们的愿望上再降低些,但每写一个月,就把要求提高一点,一两年下来,那就很可观了。

第一次示范要到位。每接一个新班,第一周的“每日简评”和“一周点评”我会和学生一起写。每天放学前,我把自己写的“每日简评”读给学生听,第一期周报上我会尽可能地安排自己写的“一周点评”,这种示范比说理更有效。

这里,还必须要强调的是,要多刊登发生在学生眼皮底下的事儿。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拿起笔来说真话就是好作文,周报才有生命力。知心朋友敞开心扉的谈话,才精神愉悦,说着说着,三两个小时不知不觉过去了。班级作文周报必须引导学生说真话,必须把学生说真话、讲真事的文章用上去,学生才会有正确的写作动机,才会有优良的写作氛围,学生才愿意去看自己的报纸,才会愿意为自己的报纸写稿件,才会感到拿起笔来说话是一件多么开心、多么有意思的事。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