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是文言文教学最基本的也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如何诵读才能达到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呢?必须从文言文学习的目标及其一般规律出发,讲究一定的形式,精心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这里以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卖油翁》一课为例,谈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层次性要求。
在笔者看来,文言文诵读教学大致可分四步进行。
1.试读
主要目标是读准字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读准字音是诵读的基本要求,也是进一步诵读的前提条件。文言文要读准字音,除了一般意义上的给生字正音外,还必须重点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分辨古今异读的情况,二是要弄清现在不常见字的读音。就《卖油翁》而言,关键是后者,其中有圃(pǔ)、睨(nì)、颔(hàn)、忿(fèn)、杓(sháo)、沥(lì)等字,这些字在现代语汇中不是很常见,诵读时应多加留意。
所谓初步感知,即在文本信息的获取过程中,首先形成一个大致的或者零散的感觉。初步感知的内容是表面的、浅层次的、不求甚解的,甚至是各不相同和难于言表的,但初步感知强调第一印象,是深入堂奥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
试读时一般采用自由读的形式,它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也有利于他们形成个性化的感受与体验。我们还应对学生试读的结果进行必要的检测,检测内容与试读要求相联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通过个别读和指名读看字音是否读准了;二是看学生从字里行间获取了多少信息。在试读阶段,读准字音是最直接的目标,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养成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解决问题的习惯,对生字较多的课文,可以采用范读(包括录音范读)、带读(包括学生带读)等手段,以扫清学生诵读的障碍。
试读时最好采用素读的方法,即不带任何先入之见去诵读。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良好习惯的形成,能把学生诵读的过程变成一个发现的过程,一个自求自得的过程,而那种普遍采用的定向诵读的方法,虽说目标明确,便于操作,但容易束缚和限制学生。
2.略读
略读是在初步感知基础上的整体感知。它的具体目标是以速读的方式理清课文思路,把握课文大意。
略读的内容一般包括: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其身份、关系如何?课文讲述了一件(或几件)什么事?事情的发展过程怎样?课文表达了什么样的中心或阐发了什么样的道理?等等。通过对试读时获取的信息的整理,可以知道:《卖油翁》这篇短文刻画了身处上层的陈尧咨和无名无姓的卖油翁这两个人物。其故事大意可简单概括为: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不以为然,并用酌油的事实证明了熟能生巧的道理。
显而易见,略读是试读的延展,是思维的聚合。略读时要能够立足整体,通观全篇,去粗取精,化繁为简,逐步使课文的主要内容明晰起来。
作为对略读效果的反馈,可指导学生复述课文,这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在整体观照的基础上把握文章轮廓,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复述课文必须把握课文思路,把握课文思路则要遵循一定的方法。一般而言,复述可根据事件的演进、人物性格的变化和事理的逻辑关系等进行。在《卖油翁》中,事件的发展是与人物性格的发展并行的,而卖油翁这个人物在事件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故事以卖油翁释担而立露出轻视的表情开始,以表演酌油绝技平息陈尧咨的恼怒情绪结束。弄清了这一点,也就大致弄清了课文的基本线索。
毫无疑问,略读有利于学生通晓课文大意,也为他们进一步研读课文奠定了基础。
3.研读
顾名思义,研读是研究性和研讨性的诵读,就是要探幽发微,参悟体会,从而达到熟悉课文,顺畅朗读的目的。它通常包括三个层面的意思。
试读的关键是读准字音,研读的关键是读准句子,也就是要能正确断句和把握停顿,这是研读的第一层含义。
从教学实践来看,下面几个句子,学生诵读时常常容易发生错误:
①但微/颔之
②但手/熟尔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④惟手/熟尔
学生容易在斜线处停顿。很显然,第①②④例是受到了四字句习惯读法的影响,同时也说明了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词义;第③例则是因为未能弄清该句的语法构成, 以杓和酌油不能读断,以杓这一介宾结构作状语,在这里用来表明酌这一动作所使用的工具。所以,以上四例正确的停顿应是:
①但/微颔之
②但/手熟尔
③徐/以杓酌油/沥之
④惟/手熟尔
研读还必须把握课文中关键性的词语,从而找到解读课文的最佳切入点。这是研读的第二层含义。
《卖油翁》故事简短,但人物形象却很鲜明,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作者对人物神态和心理的精妙的白描。具体来说,我们如果捕捉到了那些在人物刻画上富有情味和表现力的词语,就能完整地把握人物性格及其变化,就能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脉络。就陈尧咨而言,他经历了由自矜到忿然再到笑而遣之的变化,而卖油翁的态度是睨之微颔,从这些词语中,我们不难看出陈尧咨的倨傲无礼和最后对卖油翁高超技艺的心悦诚服,也不难看出卖油翁在平静而平淡的反应中所透露出的轻松自信(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表现欲)。这样,我们通过连点成线,以线铺面,取得了纲举目张的效果。
当然,在研读过程中,必须放手让学生在口诵其言的同时心维其义,让他们自由地发表对人物、主题和课文艺术特色的看法。这是研读的第三层意思。
比如说对《卖油翁》主题的分析,一般认为是突出了熟能生巧的哲理,但从陈尧咨态度的转变和作者运用的欲抑先扬的手法着眼,也未尝不可以理解为课文其实也蕴涵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人不能自我满足、孤芳自赏这一朴素的道理。紧扣文本,随文赋义,只要持之有故,就不必拘于一隅。
4.品读
这里说的品读是一种鉴赏性的诵读,也就是叶老所说的美读,亦即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在《卖油翁》的品读中,主要是把握好句子(特别是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节奏和感情,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课文的主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诵读时应表现出陈尧咨的目空一切、咄咄逼人和对卖油翁鄙夷与讥讽的意味,语速应比较快,语气应比较重;尔安敢轻吾射?虽然同样应读得重而急,但要突出人物由骄而怒的变化过程和蛮横霸道的性格特点。而卖油翁的三处回答应用平缓、淡然的语气来读,读出人物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通过这种分角色的反复品读,人物形象自然就跃然纸上了。在这个基础上,背下这篇135字的文言短文,也就轻而易举、水到渠成了。
以上谈到的文言文诵读的四个步骤,环环相扣且层层推进,目标明晰而具有较强的的实用性,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结构:
试读→略读→研读→品读
↓ ↓ ↓ ↓
读准→读通→读熟→读好
这一教学结构以学生活动为本,以诵读为基本手段,以培养学生语感能力和自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目标,对改变传统的以讲代读的教学程式,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