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语文教学中独立思想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独立思想的培养

这些年来,关于语文的争论是纷繁又热烈的,但语文的问题似乎并没有解决,师生仍在高耗低效或无效地忙碌着,学生的语文素养并没有提高。争论所以没有效果,是因为争论始终舍本逐末。语文的根本问题在于语文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以及师生的关系到底是什么。由于目的不清,争论就不休;由于关系不明,争论就无效。语文是为人生服务的,即为适应社会创造人生服务,是人生斗争的武器;舍此而谈语文就是在黑暗中摸索,就是经院式的教育研究。适应社会创造人生的素质由三个要素构成:丰富敏锐的情感世界、独立深刻的思想世界及独特强大的个性世界。三大要素的能力内核是道德品质和个性品质。如果语文是形式,三大要素就是内容;如果语文是工具,三大要素就是目的。现在的大纲规定语文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认为二者不可偏废。人们都把这两个性质视为并列关系,其实是错误的,语文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即三种素质。工具性不是目的,而是语文的手段性,即语言是实现语文目的的手段。语言作为语文的手段长期被误认为是目的,掩藏抹杀语文的人文目的,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丢失自我却浑然不觉。更让人悲哀的是高考总是玩着琐碎的文字游戏,使语文堕落为考试的不太重要的工具。感情麻木、思想蒙昧、个性丧失,就是学生耗了那么多年学到的成绩,而在高考中却能得到不低的分数。

另一方面,在师生关系上,人们始终看重教师的地位,把研究的目光集中到教师如何表演上,忽视学生的精神及如何学的研究。事实上,正是教师的存在严重干扰学生,学生根本没有学语文,不过是观看了这么些年教师的表演,培养了懒惰的习惯和蒙昧的心灵。最先进的教学,学生也不过是教师手中的牵线木偶,热闹的课堂不可能让学生进入情感的深处,更不可能发现语文中的思想。只要观察一下人类情感就不难发现这个规律,人处在清晰的情绪状态中都体验到一种高度的专注和心灵的超越环境的寂静。如果要感动,学生必须有自由而宁静的阅读空间,教师的任何启发都是有害的。教师的没完没了的讲解,多媒体的干扰,学生的小组学习,以及所有时髦的玩意儿,无不剥夺学生独立的阅读权利。这就难怪,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读到的好作品从来是课外的,再好的课文也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可以作个设想,要是没有教师,学生以个体的方式自学了这些年语文,决不至于有这样的恶果。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几个优秀学生都是靠自学而得到的语文素养。教师只有两个使命:传授学习的方法和作学生人生的导师。阅读的本质是读自我,写作的本质是写自我,如果语文学习与自我无关就是误入歧途,如果把语言当作学习的目的就是缘木求鱼而误人子弟。教师作为人生导师就只有一个使命:唤醒自我培养自我意识。教师作为语文学习的导师就只有一个使命:引导学生如何读自我及如何写自我。因此,教师的素质要求实在太高,而教学又实在太轻松。

独立思想指自我对世界独立的不苟同于任何人的观念,是对自我情感经验的理性提炼,是自我人格独立的标志,也是自我挣脱环境束缚人生独立的标志,是独立行为的意志源泉。没有思想或失去独立的思想,行为就由习惯和环境支配,自我就沦为习惯和环境的奴隶,人生就如失去方向的船帆,蒙昧而黑暗,注定没有希望。思想只有源于自己的情感经验才是独立的,凡是从他人或别的地方舶来的思想都不是自己的也不是独立的,盲从他人的思想只能成为环境的附庸。即使别人的思想是真理,也只能由自我的情感经验检验才能为自我所接纳,成为自己的思想。然而真正强有力的思想是自己的生活经历昭示的,能支配自我以后的人生,成为改造自我战胜命运的强大武器。

自我要冲破环境束缚而独立的标志不是经济的独立,而是人格的独立,而人格独立的标志就是拥有独立的思想,因为人格的建构都在思想的指导下进行,否则人格就处于蒙昧状态。只有当自我拥有独立的道德观念,才能高度自觉地去追求道德,从而建立人格的道德大厦。只有当自我拥有独立的个性观念,才能高度自觉地砥砺个性,从而建立人格的个性大厦。

人生之路只有自己才能确立,因为只有自己才真正了解自我的潜力,然后才能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然后才为之而奋斗。这过程都得靠思想的指引。没有对自我天赋独立的思想,就不可能确立人生发展的方向,于是只能靠环境的意志走所谓人生之路,埋没全部的聪明才智沦为平庸之辈。

对独特情感经历的探索诞生思想,这是创新精神和创新才能的集中体现。情感遭遇是认识人生的契机,蒙昧者放过这契机,觉醒者自觉地抓住这契机,于是思想就诞生。当自我凭借自己的眼睛来观察世界,凭借自己的头脑来思索世界,于是发现属于自己的思想,精神自我就诞生。发现独立的思想是生命伟大的发现,这思想无论怎样天真甚至偏激甚至错误,都完全不能损害其伟大,因为思想是理性推理的成果,会在理性认识中不断完善;而思想的诞生本身则标志独立人生的开始,自己真正成为自我的主人。拥有独立的思想是拥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标志。

如果教育要发现并培养人才,那么独立思想的培养就是教育工作者的重大使命之一。在学科教育中,文科无疑是培养思想的阵地,因为文科储存大量的思想。语文由于情感因素而成为培养独立思想的主阵地。语言教育的使命就是唤醒并培养独立的思想,让语文成为播种思想的田园,让人生社会成为思想成长的天地。

语文在应试的狭缝中生存,又在陈腐的习惯中蒙昧,沦落为考试的不被看重的工具。教师的严重干扰,考试的瞎指挥,使这个民族的语文素养日益贫乏。由于没有独立的思想,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都很差。事实证明,不仅是中学生就是大学生,既对社会没有什么知识,更没独立的见解,又对自我浑然不知,完全没有认识和评价。对自我和社会完全蒙昧的学生很可能人生黑暗毫无出息。即使终于能成才,也必需社会长期的磨练。语文的目标就是打开学生认识自我和社会的大门,培养独立的思想,为人生发展奠定精神的基础。如果我们的教育不去启蒙学生的思想,不去引导学生探索自我在个性和智力方面的潜力,为树立事业理想和个性理想作铺垫,那么这教育就误入歧途,无论怎样热闹都不过在误人子弟。语文教育在探索自我潜力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然而,首先要坚决排除教师的干扰,还学生独立学习的权利,为独立思想的诞生创造广阔自由的天地。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冒出过许多新理念,人们都在尝试新的方法,但教师始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和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的看客。最先进的理念也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没有为主体精神提供民主自由的空间,教师始终是中心,学生始终围绕教师转。对学生真正的尊重不是让学生说说话发发言,而是对学生精神的尊重。在阅读中,只有让学生读自己,把主体经验与文本合二为一,才是尊重学生的精神;在写作中,只有让学生写自己,主体精神不受丝毫干扰而自由表达,才是尊重学生的精神。只有如此读,学生才能发现思想,并拥有独立的有别于文本的思想;只有如此写,学生才能表达独立的思想,写出真情实感。同时,只有把说当作人生斗争的武器,诚实地展示自己的思想,才能激励学生培养独立的思想。反之,以教师为中心,就只能培养看客或奴才,不可能培养独立的思想。只有为学生创设民主自由的语文学习氛围,让自由的思想成为读写听说的内容,成为课堂的精神核心,成为展示学生个性风采的舞台,语文教育才走向光明。

其次,只有深刻地感受作品独立的思想才能诞生。思想不是从他人那里拾来的,而是源于自我的情感经验。每一次情感的浩劫总昭示一个思想,但只有自觉地去探索,这思想才能发现。思想只要从他人拾来,就只能是抽象的教条,就没有生命力,而且盲从他人的思想就培养奴性,丢失自我。只有灵魂深处受到震动并探索震动的必然规律,鲜活的思想才诞生。一旦独立的思想诞生,就爆发出巨大的力量,支配着自我与自己和环境作斗争。语文的全部魅力就在于情感,而又只有当自我为文中情感启迪从而发现自己的情感经验,情感的魅力才产生,即只有在作品中发现自我,阅读才发生真的兴趣。

这就要求自我必须有宁静的心态去深刻而从容地欣赏作品。宁静的心态是在安静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教师的干扰是宁静的大敌。即使是启发,也是一种干扰,因为启发总是带有倾向性的,也就成为自由体验的束缚。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宁静的阅读心态,任何浮躁都使自我无法进入深远的情感体验,宁静方能致远。朗读是能进入体验的,但也完全可能干扰体验,变成简单的念望天书。默读是较好的欣赏,既可营造宁静的心态,又可不受时间的限制,能从容地深入文字背景(生活)。语文教师的另一重要任务就是培养欣赏的方法训练敏锐的艺术触觉,使学生迅速捕捉到文中情感并进入愉悦忘我的想象状态。这种想象即是再创作,把自我经验与作品融于一体。读十多年书,从没有发现一篇自己喜爱的作品,是可悲的。教师的干扰是其中重要的原因。教师无论怎样沉醉,也无论怎样展示这种沉醉,都不能使学生真正进入欣赏之中,只有作品才能有这样的魅力。科学的教学仅仅是欣赏的指导者,非常忌讳去鉴赏,从而使学生变成看客。

如果学生进入体验之中,教师就应引导学生表达心中的体验。如果不能即兴表达,就应用文字表达。这样,教师的表演就让位给学生来展示个性风采。这是多么重大的角色转移啊!

其次,把生动的体验抽象为思想。情感只为思想的发现提供可能,并非必然。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为生活遭遇深深地触动过,但不是人人都从情感中发现生活的智慧。要把情感的真谛揭示出来,只有在情感体验中自觉地探索,这种探索是深沉的思考,是一种创新实践,是把深藏于纷繁芜杂的现象里的本质抽取出来,既是对文本思想的发现,更是对自我生活经验的发现,是通过文本启迪对自我的发现。每个读者读同一文章,都是从自我情感经验的视角来审视文章思想,都带有个人色彩,与作者本意不尽相同甚至矛盾,这就是千个读者,有千个哈姆蕾特。这种独特思想的发现本质上是对人生真理的发现,是创新阅读的典范,是创新生活的典范,必将对未来人生产生重大深远影响。

如果教师把文章的思想宣讲给学生,对学生就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学生不仅不能真正接受这思想,反而放弃对思想的探索而成为懒惰的旁观者。这样的阅读不可能对学生产生有益的影响。学生读了那么多年书,对语文从来没有兴趣,这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的反省吗?

其次,培养叛逆个性,发现独立的思想。排除教师的干扰,是发现独立思想的前提;超越作者,叛逆文本是发现新思想的前提。天下没有完美的圣人,也没有完美的作品,只要慧眼独具,总能发现文章方方面面的缺憾。这叫创造性阅读,用自我智慧去补足或纠正原文的缺陷。刚才说过,在想象世界,对原文的再创作是艺术创新,而这里是思想的创新。叛逆的思想是阅读中最有价值的发现,表明自我已争脱作者的束缚,真正凭着自我的认识来积极地评价作品。这是创新思维品质的培养,对未来事业的创新奠定坚实的精神和能力基础。每篇作品都是时代生活的反映,不可避免地受到时代的限制,每位作者都是时代塑造的,不可能不受当时的种种束缚,这就为创新精神的培养及创新思想的发现提供深厚的土壤。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所以每篇作品不过是为自我提供发现独立思想的契机。

最后,广阔的生活是独立思想的源头。教师除了是语文学习的导师,还必须是生活的导师。没有生活积淀,就不可能在阅读中读自我,并发现独立的思想。现实人生是语文之源,所以教师的使命就是打开学生认识生活的大门。认识生活就是建造精神自我的过程,把社会和自我作为最重要的课程,不断丰富自我意识,自觉培养丰富敏锐的感情世界、独立深刻的思想世界及独特强大的个性世界。觉醒的自我能敏锐地捕捉到情感最细小的波纹,把最平常的遭遇在心灵中酝酿成情感的风暴;然后自觉地扭住情感不放,进入深沉的思索;最后发现情感的真理,即独立的思想。迟钝是个可怕的字眼,麻木是个可悲的字眼,情商高下的标志就在于捕捉情感的敏锐程度,智商高下的标志就在于发现情感里蕴藏的思想能力。人类一般的技术活儿是不大需要情商的,但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必须情商的参与,科学不仅是智商的结晶也是情商的结晶,艺术更不用说。认识生活就是探索自我,是阅读与作文教学的源泉,失去这源泉语文就是缘木求鱼。独立的思想是生活对自我最大的恩赐,是人生发展的原动力,也为人生发展提供方向指导。不热爱生活的学生是蒙昧者,也就失去独立的思想,最终丢失自我而成为习惯和命运的奴隶。

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必须把生活教材当作重要的教材,甚至比语文课本还重要。为什么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定要被语言所束缚呢?为什么一定要弄到语文成了无源之水才罢休呢?语言教学实在不过是培养独立思想的手段,独立思想的形成才是语文的根本任务。生活教材就是自我,即生活教材不过是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认识探索自我,从而培养丰富的精神世界。培养独立的思想就是唤醒学生情感经验,进而去发掘情感真理,并用这真理来武装自我,与自我和命运作顽强的斗争。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