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①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② 。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中学语文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 语文课程标准》 的一个基本理念。
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和我们平时说的语文能力又有什么关系呢?
能力是指人能胜任、能完成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条件。素养,平素的修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修习培养)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过去,《 语文教学大纲》 所说的语文能力包括读、写、听、说四个方面,而《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对语文素养的解释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③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对语文素养的说明是: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④
由此可见,语文素养包括语言积累(即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和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特点、健全人格、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它是一个复合性的概念,涵盖面广,概括性强,语文能力就包含在语文素养之内。因此,我们说,语文素养能更准确、更全面地表达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基本理念。
为了更好地理解语文素养这个复合性概念,我们看看韩雪屏先生的《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 ⑤ :文章认为,语文素养是一个由多种因素组成的运动系统(见下图),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平行四边形表示的语文素养的基础层面。其中包括言语主体的思想水平、道德水平、审美情趣、文化品位、语言积累、知识视野、智力发展、个性人格等等。这一层面的各种要素主要是完成语文任务的心理特征。二是以兰个椭圆形表示的连续运作系统。其中处于最下层的动力层包含语文学习动机、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和语文学习意志;这些要素标示出言语实践活动中的个性心理特征。中间的实施层包括语文感悟、语文思想、语文知识和语文技能,是完成言语任务的核心和关键。最顶部的是言语操作层,包括读、写、听、说,是显露于外的言语实践活动。因此,可以说动力层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础,实施层是语文素养的目标任务,而操作层是形成语文素养的具体方式。三个紧密关联的不同层面构成的连续运作系统,是在基础层面的基础上进行运作的,反过来又能够丰富基础层面的内涵。借助这个冰山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素养这个概念的丰富内涵、构成要素和运作系统。
清楚了语文素养这个概念的丰富内涵,我们就能理解语文课程为什么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⑥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⑦ 这就说明了语文素养是学生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的基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语文素养,才能促使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能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所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的奋斗目标,也是我们语文教学应该全力追求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