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一、80年代末期大陆地区语文教材实施(一纲多本),语文教材编写开始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二、90年代末期的语文大讨论中社会各界对语文教材批评意见尖锐,语文教育界对批评意见响应缓慢。三、以上海语文(H版)教材编写为实例,思考语文教材编写的经验与教训。四、提出今后语文教材编写应注意的问题。
一、语文教材编写的简要回顾
对大陆地区以往的语文教材编写的认识,大致可以分前三十年、后二十年两个阶段。
前三十年,指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结束这一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语文教材,确切地说是不完善的年代的不完善的产物。有的刚编写的语文教材还没有使用一轮,马上又变化用新编的。60年代前期的语文教材曾经稳定使用了一段时间,但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处于停止中。这个时期的语文教材大都(寿命)不长。除了1956年《汉语》《文学》分编教材和1963年(统编教材)有所建树,其它短暂的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编写中没有留下太大的痕迹。
后二十年,指7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这一阶段可以分为前十年、后十年。前十年的标志为(一纲一本),时间从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后十年的标志为(一纲多本),时间从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
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据教育部颁布的大纲编写教材,当时大陆中小学通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所谓(一纲一本)就是源于此。在比较长的一段时间里,语文教材编写是教育部门所属的专门的职业,编写教材人员是非常专业化的,因此,编写者也就是专家。这一现象一直延续到80年代末期。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统编语文教材,在语文教材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它开创的许多(第一)将是后来者无可突破的。例如,使用教材的学生和教师数第一,编写人员中有许多全国著名语文专家学者,编写专家的实力与人数第一,第一次完整地出版了博大精深的全套的语文教材并长期使用。
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末期,所谓(一纲多本)的时期。教育部颁布一套语文大纲,各地根据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同特点,编写经济发达地区、沿海开放地区、农村地区、通用地区不同的语文教材。在中小学各学科中,语文教材编写最活跃。据不完全的统计较知名的语文教材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语文教材;上海地区语文H版、S版教材;江苏省编语文教材;浙江省编语文教材;广东沿海地区语文教材;四川农村地区语文教材;还有欧阳黛娜主编语文教材、张鸿苓主编语文教材、陆继椿主编语文教材、颜振遥主编自学辅导教学语文教材、刘朏朏、高原主编作文实验教材等。目前,这些语文教材在大陆各地使用,使用范围各有不同。多套语文教材的出现,宣告了(一纲一本)一枝独秀时代的结束,百花争春的时代开始了。
后十年语文教材的建设,可以概括为两个突破。首先突破了只有专家才能编教材,教育行政部门鼓励地方、学校和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编写教材。第二个突破是各套语文教材按照教育部语文大纲指导编写,都把追求特色作为教材建设目标之一,呈现多样化发展的趋势。语文教材不同类型与数量的层面可以说相当丰富,与语文教材编写的繁荣景象相比较,语文教材编写理论层面的建设显得冷冷清清,总体上是教材先行,理论匮乏、滞后。各套语文教材虽然都已经使用多年了,但是语文教材自成理论体系并且教材编写理论先行、能自圆其说的比较少见,语文教材编写中存在的许多困惑问题,没有从理论层面得到解决。
二、语文大讨论有关对教材编写的意见
二十世纪的最后两年,社会各界就语文教育问题展开大讨论,对语文教育的批评,语文教材是重点(轰炸)的目标之一。应该说,全社会都来关心语文教育是件大好事。但是可能因为广泛参与讨论,过分激动也有之。最早大约是97年的冬季,有人开始着文批评语文教材,语文教育界最初的反映是(圈外热,圈内冷),社会上的纷纷扬扬的批评议论很久了,语文界才开始有所反应,总体上对批评意见的响应缓慢。而后,学者专家、教师才开始参加讨论,开始认真思考语文教育与教材存在的问题。在语文大讨论中,关于语文教材编写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语文教材内容跟不上时代社会进步,缺乏时代气息。
(语文教材内容还不能突出地反映现代社会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洪宗礼)教材内容陈旧,(反映新时代的内容少)(杨再隋),选文大多是20年代、30年代或者50年代、60年代的事情,小学生缺乏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知识,难以理解。选文陈旧,课文《猎户》写打豹英雄,有违野生动物保护法。(文选体系的语文课本着重选取历史上素有定评的名家名篇,因而同现代社会生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时差』。现代社会生活中充满活力的语言现象及富有时代色彩的语文范例很难及时在课本中得到反映,这就使课本难以摆脱滞后于现代社会生活的被动状态)(林泽龙)现在农村普遍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农业生产经济完全是新型的,农民也是新一代的了,但是课文却只有(分马)旧式的农业和农民形象。
(二)语文教材内容偏深、偏难,学习要求偏高。
(偏深、偏难,主要是教材脱离学生的知识、经验实际。教材选编了一些小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教材中有不少专用名词,有的是艰深难懂的科学术语。)(杨再隋)教材分量重,实现五天工作制但教材分量不减。也有意见认为,学生学习负担重主要是考试压力和大量机械性的训练,教材内容原本不重,不宜减。对语文教材要不要出现语法、修辞,有赞成有反对,比较同一的意见是不要出现太多的研究性术语,应该让学生学一点语法、修辞知识,但不要太多。
(三)语文教材结构缺乏科学性。
主干不明,课文之间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组合可这可那(林泽龙)。(教材体系编排还不尽适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教材的设计也还不适应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祖国母语的需要。)(洪宗礼)几套教材结构大同小异,都存在结构的问题。语文教材的循序渐进的(序)是什么?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序列如何安排?语文教材枝蔓太多,语文的(综合性决定了语文教材内容的复杂性从而导致语文学科任务的多重性)(杨再隋)。语文教材缺乏科学性还表现在训练序列不明,(教材体系缺乏明确的训练目标、周密的训练计划、系统的训练内容和科学的训练方法,使语文教学产生了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结果花费课时较多,课业负担较重,所学内容较少,语文程度较低。)(周正逵)
(四)小学语文教材成人化倾向。
教材内容缺乏儿童情趣,教材形式也不够生动活泼(杨再隋)。语文课文内容与儿童生活经验脱离,要么是高大的英雄形象,要么是苦难悲惨的早逝儿,对儿童情感道德教育显得空洞、乏味。有些知识束缚学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成人化、伟人化、男性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