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语文当然要读书、要考试,但是语文教学不能只是围着书本转、围着考试转,而是要面向社会、面向语文应用的实际。学生要明白学习语文不但要从课堂上学,从书本上学,还要注意从社会上学,从生活中学。社会不断地前进,语文里新现象新问题也在不断地出现。解决这些新现象新问题很难从现有的书本里找到答案,而是要靠语文工作者和广大民众,其中也包括学校的师生,一起去探索,去寻求解决的途径。对于在校的学生来说,这种探索是语文教学的首要补充,是鲜活的语文教育。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现实的语文交际的网络之中,社会语文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下面举几个例子:
一、随着电脑应用的日益普及,许多人由用笔写字改为用电脑打字。长时间的电脑打字,使得有些人患上了电脑失写症。患了这种病的人常常提笔忘字。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长时间的电脑打字,使得小学生减少了用笔写字的机会,写字的能力下降了,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
二、有些学生热衷于网上聊天,聊天室里有一套习惯语言。例如美眉指妹妹,大虾指网络高手,7456是气死我了,9494是就是就是等。这些词语逐渐地从网上进入了人际交际,进入了学生作文。对这个问题应该怎么看待?
三、前几年有人写了一本书,书名叫《痛并快乐着》。对这个书名的好坏,存在着争议。有人认为汉语很讲究对仗,这个书名破坏了对仗,使汉语的精魂失落;有人认为这是创新,会丰富汉语的表达方式。哪种看法对?语言中一切新出现的东西都是好的吗?如果不都是的话,如何区分是好还是坏?语文教学要以课本教学为主,但同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并解决这些社会语文应用问题。对学生学习语文来说,这样做是非常有好处的。
首先,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明白语文是有用的,也是很有意思的。其次,有利于打破围着书本转围着考试转的旧观念,摆脱应试教育的羁绊。要让学生明白,考试得了高分固然不能说是不好,但那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要让学生学会读书。不读书不行,只读书不会思考不会应用也不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研究性的学习,是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