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

陌生化阅读:对话教学的一种可能性尝试

近年来,很多文章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对话中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要有平等的态度,真诚和爱,彼此精神世界的敞开、相互接纳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教学对话展开的前提。但是,只有这些显然还不够,我们应该看到教学对话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阅读教学对话的质量,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更高水平的解读。在阅读教学对话中,存在两种意义的对话:第一种是师生与文本对话,阅读过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学意义上的对话;第二种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教学中要展开平等的对话。这是教学意义上的对话。第一种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基础,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又把第一种对话引向深入的。阅读教学对话,包含了较为复杂多样的对话形式。既有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有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还有教师学生的自我对话;阅读教学的文本,既包括文选系统的各类课文,还包括与之的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还有教科书以外的教参、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课外读物等等。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作为阅读教学对话的引导者,首先应该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由多种心理因素参与的心智活动。阅读教学是比一般个体阅读更为复杂的活动。因为在阅读教学中存在多个阅读主体,阅读主体间的地位、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作为第一阅读主体的教师,在阅读的感知、理解、鉴赏方面理应优于学生。不然拿什么来引导学生的阅读呢?阅读教学又从何谈起呢?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教学中对话良好地展开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阅读教学中对话水平的高低,教师的因素仍然是关键,所以笔者认为提高教师的阅读鉴赏水平乃是当务之急。在此,我们不妨尝试借鉴陌生化的文学理论,并把它运用到阅读教学中。我们不妨把自己熟知的解读暂且搁置起来,通过追求对熟悉的文本的陌生化阅读效果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陌生化这一原理是由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在《 作为技巧的艺术》 中最先提出来的。陌生花正是一种重新唤起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兴趣,不断更新人对世界感受的方法。它要求人们摆脱感受上的惯常化,突破人的实用目的,超越个人的种种利害关系和偏见的限制,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由此,原来司空见惯、习以为常而毫不起眼、毫无新鲜感的东西就会焕然一新,变得异乎寻常,从而引起人们的新颖之感和专心关注,使人们重新回到原初感觉的震颤瞬间,陌生化就是不断打破人们的接受定势,使人们从迟钝麻木中惊醒过来,以一种新奇的眼光,去感受对象的生动性和丰富性。表现在文学作品中就是打破文学语言正常节奏、韵律和构成,通过语言形式的强化、重叠、颠倒、浓缩、扭曲、延缓等打乱正常顺序,使文学语言与熟悉的语言形成相互疏离、相互错位,以此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功效。这样就可以把读者从迟钝麻痹的状态中唤醒以增加阅读的效果。

阅读教学中的陌生化,包括阅读文本时的陌生感和教学方法上陌生化的追求。我认为在阅读的意义上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阅读文本时,找到作者用陌生化的手段创作的句段;其二是有意识地对于阅读主体很熟悉的课文,用陌生的眼光去阅读。从某种角度看陌生化是美感产生的条件和前提。这能够解释为什么当我们到某处去登山,面对眼前的自然美景会激情澎湃,感慨万端;而常年住在山脚下的人或每天上山的挑夫却没有这种感觉。在诗歌写作中为了表达的效果,经常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甚至有不合逻辑、不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而这些词句恰能构成诗歌触动读者神经的敏感部分。请欣赏下面19 世纪英国诗人的这句诗:

野鸽孵着自己悦耳的啼声①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