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语文新课程是以人为本的课程

与其他的课程一样,以往的语文课程也是知识本位的课程。知识本位的课程,目中无人,不能关注学生全面协调的发展,很少关注学生的差异和有个性的发展。它注重向学生传授以往的知识,学生简单地接受、记忆、储存知识,不能主动积极地去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创造知识。知识本位的课程面对知识爆炸的时代,只能用增加教学内容,增加学生负担的方法来解决,它不能意识到学会学习在课程中的地位。

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中,学生是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它充分考虑学生怎样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考虑学生知识与技能、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全面而协调的发展。以人为本的课程,精选人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重视每一个人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自己去获取知识,建构知识。

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因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不同,它依靠的是高素质的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这样的人应该是全面而又协调、自由而又充分发展的人,有个性发展的人。

课程功能从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关键。课程功能的转变,必然会对课程性质、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产生深刻的影响。

由于语文课程功能的转变,我们对语文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在知识本位课程的背景下,我们只是重视语文工具性的一面。

同样的道理,语文新课程把语文素养作为核心概念,注重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只是重视学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构建了全新的立体化标准体系,而不以知识点能力点来组织教学的内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而不只是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注意语文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重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

正是从这样一些基本的思想出发,语文新课程在听说读写、教材建设、教学评估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路。

语文新课程把汉语拼音教学作为公民素质教育,定位于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和华夏集。在以往大纲的基础上调整了教学目标:不再要求直呼音节;要求逐步培养学生能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汉字、独立认字、查阅字典;而不要求辅助阅读和辅助写作。在教学策略方面,要求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学方式以活动和游戏为主,大力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手段,努力创设儿童喜闻乐见的情景和语境,

语文新课程明确: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要求在低、中年级多认识一些字;重视培养学生对汉字的感情、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主动识字的习惯;重视逐步培养学生凭借汉语拼音和字典、词典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策略方面强调:识与写要求分开,不再要求每学一个字都要会读、会写、会讲、会用;低年级 多认少写,以便尽快地凭借汉字阅读;识字教学要讲究字理和心理,应综合运用多种识字方法,注重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借助汉语拼音、工具书等独立识字;重视培养学生书写的姿势、习惯和书写的基本技能;并在练习书写的过程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欣赏汉字的优美,进而热爱汉字,追求书写的美感。

语文新课程力纠时弊,让学生成为真正的阅读主体,指出: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视阅读在学生的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中的意义,重视教材课文的构成,重视学生阅读的面和阅读的量,注重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形成文化的积淀。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一流作品兴趣,提高阅读的品位和趣味。重视学生学会阅读,学会个性化的创造性的阅读,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技能和方法。不把阅读作为肢解作品的过程,让学生用心灵去与作品碰撞,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提倡多角度阅读,比较阅读,有创意的阅读,多元解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让学生阅读的过程充满发现、质疑、思考和探究,成为探索与创造的过程。

语文新课程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往往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特别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理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求把学生从封闭的学校和课堂中解放出来,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有时间能够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他们的见识。解放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降低写作的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写作要重内容,不能只重形式和技能,只是在字词句上雕琢。要言之有物,写出真情实感。应鼓励学生富有创意的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文章。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提供和创造更多的写作机会,激起他们写作的愿望,让他们爱写、想写,鼓励他们多写、勤写,让写作逐渐成为他们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需要,成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进一步强化了口语交际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付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口语交际比以往的听与说更多地体现对象意识,提示更多地注意交际过程中的情意态度方面的要求,注意到交际中的文明素养。口语交际又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交际双方是互为主客体的对话关系。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营造一种口头交际的氛围,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创造地开展各种各样的模拟活动,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参加实际的活动,鼓励学生在各种场合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新课程把综合性学习作为教学目标之一,这是一个全新的设计。综合性学习沟通了听说读写,沟通了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沟通了课内课外,沟通了校内校外,沟通了书本学习与实践,使语文课程从封闭的课堂,走向了生活和家庭,走向了自然和社会,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它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大多以问题解决和活动探究为载体,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这种充满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进取精神,有利于学生丰富自己的阅历,整合知识,运用知识,生成新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情意态度方面的发展,尤其是探究、合作、组织协调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语文新课程充分考虑语文课程的特点,充分考虑语文课程改革的新思路,建立起新的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和制度,提出了一些语文评价的对策。如整体性、开放性、描述性、重视运用定性评价的方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等等。

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材编写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众多的单位和团体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开发了实验教材。这些教材改变了以往语文教材内容比较陈旧,人文含量不高,体系比较繁琐的状况,以新的面貌进入了课程改革实验区。

实验教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代意识。教材选文更加贴近时代,反映时代的进步和时代的精神;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反映先进文化。教材充分注意信息技术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获取信息、有意识搜集信息、有主见处理信息的能力。教材编排、装帧也力图体现现代感。

实验教材十分重视遵循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考虑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儿童的学习兴趣,儿童的生活和经验。选文题材、体裁丰富多样。教材的组织和安排,试图突破学科中心和单一的文选式。从学生的生活出发,组织教学内容,就是很好的尝试。此外,设计精美的插图,有趣的活动,生动的情境,都试图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实验教材注重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把语文与其他领域的学习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有意识地沟通起来,把有利于比较、有利于多元解读、有利于多角度思考、有利于激发讨论、有利于师生对话的内容科学地组织起来,都是很好的尝试。特别是多种多样的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的设计,打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成为新教材的一个亮点。

实验教材非常重视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精心选择材料,注意正确的价值导向,重视语文教材对学生的陶冶作用。考虑教材的文化构成,有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给学生多方面的营养,有利于学生建构自己的文化。

实验教材努力为师生留有空间,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创造的天地。

现行的几套实验教材都不乏好的创意。在体系结构、内容选择与安排、教学设计、教材呈现方式诸方面都有所创造,进而逐步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促进了教材多样化的形成。

以人为本的语文新课程,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与赞许,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与好评,受到广大实验老师和学生的欢迎。据2003年教育部调查,实验区的老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满意度达到93.6%。《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和实验工作的健康推进,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象。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