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其他课型的教学步骤
1.略读课的教学步骤
略读课的教学一般分两步进行。第一步,略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先提出一个问题,即这篇课文主要说了几件事,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略读两遍,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分组或全班议论。第二步,再读课文,体会主要思想感情或深层含义。先就课文表达的主要思想感情或深层含义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然后在组内或班内进行讨论。
略读课教学的操作要领有三:第一,每一步教学都以问题开路。第二,每一步教学都以读为基础。把略读与朗读结合起来,以略读为主。第三,紧扣关键词句和重要段落。
2.学习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学习指导课是为帮助学生适应和掌握新的学习方式及灵活运用新的学习方法而设置的。例如,许多学生不适应新的学习方式,不会进行自主阅读、合作阅读和探索性阅读,也不会朗读、默读,尤不善于在朗读中感悟。为此,须有计划、有准备地开设学习指导课,这对于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指导课不定期开设。其主要内容包括新的学习理念的实践和新的学习方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年龄特点来确定具体内容,分专题安排。每次上课只安排一课时。其教学活动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提出操练的任务,师生分头准备。这一步是在上课之前完成的。第二步,教师扼要讲解,学生充分操练。第三步,学生交流心得,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指导课的操作要领是,主题鲜明,准备充分,学生充分操练。学生的操练可采取比赛、游戏、互议互评等生动活泼的形式。
3.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
开设课外阅读指导课是推动课外阅读的迫切需要。历史的经验充分说明,多读是增强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小学阶段,课内精读、略读的文章只有三百多篇,不超过40万字;如果小学生只读这些课文,是无法形成独立阅读能力的。《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课外阅读,分别确定了小学16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有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迅速提高,对于扩展阅读教学的资源、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格局、增强语文教学的文化底蕴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推动课外阅读活动持久的进行和不断的发展,有必要在16年级每两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
根据课外阅读指导课应承担的教学任务,可将这种课型分为两个亚类。
第一类是阅读兴趣培养课。这一类指导课着重安排在一、二年级,其他年级也可酌情式开设。其基本任务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生动活泼的导读方式激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这一类指导课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以读激情。即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引导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例如,可采取听赏法,由教师示范朗读、录音朗读、声像组合朗读等引人入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聆听来欣赏;也可采用读赏法或读演法,教师提供或由学生自选文义浅显而情调、意境优美的短文或长篇中的一两节,让学生朗读,在朗读和表演中感悟其内容,体验其感情。第二步,情中探理。在学生体验作品的思想感情的过程中,教师或学生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热烈讨论,探明文中道理,从而激起学生爱读、乐读的感情。
第二类是阅读能力训练课。这是课外阅读指导课的主要课型,各年级均需开设,但各年级的训练要求具有高低层次之别。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是由学生进行阅读活动所必需的内部智力操作和外部技能操作两方面的因素组成的。小学生在课外阅读中须培养四种能力。一是制订和执行阅读计划的能力,包括课外读物的选择、阅读方法的运用、阅读时间的安排和阶段性自我检查的进行等内容。二是感悟阅读材料的能力。一方面掌握精读、略读、浏览的基本要求,学会朗读和默读;另一方面学会在阅读中思考读物内容、琢磨重要词句、体验人物情感以及提出和解决问题。三是阅读技能的运用,如做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使用工具书以及在阅读过程中随机圈、划、评、摘等等。四是初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如打开电子书刊、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等。阅读能力训练课的教学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课前准备。师生共同选定几本读物或几篇文章,学生每人选读一本(篇);同时,教师提出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学生按照阅读能力训练的要求自主地读书和思考,做好发言的准备(包括质疑问难)。第二步,交流心得。先分小组交流,按读物分组;然后全班交流,各组推选代表发言。可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举行读书报告会,让感受深、收获大的学生发言。第三步,总结评价。师生都参与评价,以教师点评为主。
创新是阅读教学的生命。探讨阅读教学新模式是阅读教学创新的一种手段。从批判旧模式到创建新模式,从单一的新模式到多样的新模式,最后从多样的新模式走向无模式,这是阅读教学达到创新高度的一种途径。我们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故认识不够深刻,做法不够完善,这些问题须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来解决。
注释
①这里主要指精读课和略读课。
参考文献:
[1]崔峦.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上)[J].课程教材教法,2002,22(3):16.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A].陈见时.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C].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97312.
[3]吴忠豪.促进消极语言向积极语言的转化[J].小学语文教学,2002,(5):46(责任编辑:郭利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