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语文教育、语文教师受到的批评、责难,乃至漫骂是够多的,有人说他是陈年老病,浑身是病;有人说它误尽苍生;有人出来一本书题目叫《沉疴》,又有人出来一本书叫做《救救孩子》,等等。对这场波及全国的大批判、大讨论,我的看法有三条:
一是不仅仅是语文有问题。你说语文少、慢、差、费,其他学科就没有少、慢、差、费?英语为什么不像语文那样被批判?主要的是懂英语的人,尤其是懂英语的领导少,但我想,这个批判迟早要来,英语老师要做好心理准备。再比如体育,推铅球,从小学教到高中,就是那么几个简单的技术动作:持球、滑步、转体、挺髋、最后用力拨球高中学生有几个真正掌握的?
二是语文确实存在问题:方法在课内,可是课内效率不高;功夫在课外,然而课外缺乏指导。
这其中,作为教学内容重要载体的语文教材,无论是旧编还是新编,都未能很好地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以多样、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来展示教育内容,甚失师生所望。因此,语文教育呼唤与生活领域相衔接、相融合的教学素材。
这其中,叙事时代对抒情时代的取代,信息化环境、学习型社会的到来,热切地呼唤着传统语文教育的变革,然而学生语文的自主性、互动性、网络化、社会化未能及时被提上操作日程。因此,语文教育呼唤与信息化环境、学习型社会相适应的时空构建、教学构建。
这其中,语文学习由原初的学习走向教育性学习,进而由教育性学习走向自主高效学习的走向尚不十分明晰。拖泥带水、支离破碎、死气沉沉的语文课堂依然存在。因此,语文教育呼唤一种生命化、创新化、最优化的课堂教学形式。
这其中,升学率的绳索给语文教育来了个五花大绑,标准化的棍棒将语文教育赶进了应试教育的死胡同。教师让学生练武,但很少让学生练功;学校教给学生解题答卷的招式,但在滋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底气这块重视不够。因此,语文教育呼唤能够突现过程评量、个性评量的多元评量体系。
三是语文的问题是应当解决,也是可以解决的。破而不立是不行的,光批判不建设是错误的。从破到立,从批判走向建设的过程,也是一个幸福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