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取得较大的成果,然而,我们不能回避的是,改革正面临着深层次问题的严峻挑战。
从宏观上看,评价体系的重建、考试制度的改革、综合实践课的开展等等,都是必须直面的难点;从微观上看,课程设置空间度大与教师创造性实验能力小的矛盾,教材内容的开放性与教材配套资源不足的矛盾,新教材注重方法的多样性与差异性的矛盾,新课程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目前评价方式相对滞后的矛盾.等等,都严重阻碍着新课改向纵深发展。
教育必须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要提升内涵,就要全员不断学习课改新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然而,新理念必然会与传统教育体制下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和冲突,因为资源配置相对落后,新理念的实施和体制也难以有新的更大的突破,甚至会严重挫
伤实施者的信心。
这里涉及个核心观念,那就是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今天的教育资源配置状况和水平,已严重阻碍了教育意识的整体提升,巳严重束缚了整个教育改革的深化。试想。传统的教室内,一个教师面对着五十多学生,如何分组合作,实施新型学习方式?如何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如何实现教师教育角色的转变?如何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课堂作秀,理念被曲解,某种程度上就是因为资源配置的束缚。我们知道,新的课程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构成,共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每个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每个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教师角色要实现转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实施,等等。现有的资源配置已不能与之匹配了。
同时我们发现,新课改已取得的成果,多是留停于观念层,而实践层面却多出于教师的自发,不成系统,多限于局部和表面,相对滞后,而就是已有所突破的观念也因相对滞后的实践而难以更深刻更丰富。旧有的资源配置观念和方式是与传统教育相匹配的,新课改若要实现历史性转变和突破,就必须寻求与之相匹配的全新的资源配置观念和方式。
以新课改理念为基础,逐步建立形式灵活多变、追求教育实质的立足校内、放眼校外的教育资源配置机制,不断配置和发掘配置教育资源,这是新课改教育意识提升的需要;而通过这种资源配置和发掘得以提升的教育意识,又会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教育资源的配置与教育理念的提升,是一个亦步亦趋、互促共生的关系,单纯地拔高任何一方,都是一种教育的浪费。
新课改要追求学生完整的生命价值,真正让教育回归人性化,实现协调而可持续的发展,目前就需要解决教育存在和教育意识之间深刻的矛盾冲突。这是新课改的契机,同时也是严峻挑战。我们正处在这样一个关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