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指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 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 作为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主动运用的能力,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一、自主学习的诱因激发兴趣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只有当学生把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使语文课堂生动、轻松。因此, 教师要着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兴趣。
首先, 用精彩的导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一堂课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而一席精彩的导语尤为重要。它能活跃学生的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其次, 开展一些竞赛活动,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争强好胜是小学生的一大特点, 有效的竞赛活动会促进学生高效地学习。最后, 激励评价机制, 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 应及时抓住时机予以表扬和鼓励, 如:你真聪明,你真棒, 真善于动脑、读得真优美. 教师每个细节动作和微妙的神态暗示, 富于积极的情趣性鼓励语言, 都能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 激发其内在的积极性,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二、自主学习的关键引探导学
要使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持续保持下去, 让学生积极参与, 主动探索, 这就要求教师在引导上下功夫。
1. 引探导学法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强调自主, 讲究学法。以《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 我是这样引导的:( 1) 学生自由读课文, 把不懂的大胆说出来。( 2) 学习四个季节时,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自主学习, 然后小组合作, 交流汇报。( 3) 学完课文之后, 我设计了美丽的家乡的小练笔。将阅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写中去。这样, 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又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
2. 启发思维
在教学中, 教会学生学会思考, 善于思考。在教《将相和》一课时, 启发学生: 课文主要写将还是相?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是怎样和好的?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读文, 既了解了故事中的内在联系, 还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3. 激发质疑
在教学中, 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让他们有法可循。例: 对重点句质疑、对标题质疑、对矛盾质疑, 等等。例如《 卖木雕的少年》一课, 学生对文后我们是朋友!中的感叹号质疑, 从而更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三、自主学习的动力开展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中, 要提供机会; 在读写过程中加入说和演, 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是很有裨益的。
1. 唱一唱。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 为了渲染课堂气氛, 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意境中去, 共同唱一唱
《燕子》这一首优美的歌。用音乐开启他们智慧的大门, 从而激发学生的情趣和学生的创造潜能。
2. 演一演。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 教师应给他们展示才华的机会。让学生当一当小演员, 亲自演一演,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讲《丑小鸭》一课时, 让学生演一演, 评出最佳演员、最佳形象等, 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十分热烈, 显示自主学习充分体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