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点中学集体备课已经得到普遍地应用和广泛地推广,备课组建设也已制度化;而在绝大多数非重点中学,集体备课尚处在急需提高的状态。针对集体备课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一、教师缺乏合作理念
问题1:流于形式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纵身推进,集体备课作为新课程的内容之一在全国推广,各种层次的中小学校都能拿出自己学校使用的《集体备课记载表》。但实际上不少学校的集体备课情况,是形式大于内容,而且流于形式的要占大多数。
策略:
(1)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
既能缓解繁忙的教学工作,又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这样的事情谁都会愿意做。但是,教师之间存在学科考核和评优的竞争状况,不得不让他们有所保留。如果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考核和评价,各扫自家门前雪现象会从根本上得到转变。
(2)转变教师自身观念,培养合作精神。
我们培养学生集体合作,不仅仅在课堂让学生分组、讨论,更主要的是教师自身要具备集体合作的精神和品质。这就要学校专门组织教师参加课程培训,把眼界放宽,跳出备课组、学校、区县、省市。而教师自身多多阅读新课程的资料,增强自身的课程意识,将自己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资料达成共享。
问题2:语言霸权
语言霸权,是指集体备课中,新教师总要服从有一定教学经验的老人权威,普通教师在行政权威面前总要谦虚好学一点的现象。《警惕集体备课的语言霸权》(2003年第39期《中国教育报》)曾提出语言霸权问题,对此做了较为充分说明。这一现象,虽然和流于形式的集体备课现象相比,语言霸权要来得积极的多,但是这一现象的存在不利于备课组的发展和成熟,也不利于语文教学水平更好地提高。
策略:
(1)存在一定范围、一定时期,发挥霸权优势。
真正能在备课组内拥有霸权的老师,想必有几招,我们何不让他露一手,再看看自己有没有。特别对于新教师来说,这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一些经验是师范院校里学不到的,比如教学思想、新课程理念等。
在一些教学质量还需大幅度提高的学校,在一些教师综合素质差距比较大的教研组,在一些尚未开始或者刚刚建设的备课组,需要这样的语言霸权,将整个备课组组织起来,从整体上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2)解决垄断形势,形成竞争机制,避免语言霸权。
学期之初,备课组制订好集体备课方案,特别是进度,以便每一位教师尽早做好准备,这样无论在材料的占有、方法的指导都无法形成垄断,也就没有的霸权。课堂教学才是语文的主阵地,在那里,拥有主动权的不是语言霸权,你的地盘,你说了算,你参考集体备课的内容也好,另辟溪径也好,领导霸权、老人霸权,都鞭长莫及。
另外,作为领导霸权、老人霸权的教师,要反思你靠什么来霸的。要做外绣慧中的霸主,不妨将更多的精力着力对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问题,做深入地研究,增强自己在某一方面研究的不可替代性,其实你还是拥有霸权。同时对自己比较欠缺的部分做一个有益的补充,比如新教师所擅长的信息技术等。
二、内容缺乏个性思想
问题:个性抹杀
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个性发展服务来实现的。(刘斌《关于素质教育问题的思考》)具有自身差异性、需要个性培养的学生以及作为个性化劳动的教育教学,面对同一份教案。个性从何谈起?
策略:
(1)备课组制度要服从和服务教学需要。
有学校在制定备课组有关规定时,避免照搬照抄,僵化理解。不能将集体备课简单理解为统一,从教材,教案,备课到练习都是统一,这首先就违背了教学规律,还谈什么新课程。所以备课制度制定要考虑到学情和校情。
(2)教师要在备课组的框架内张扬个性。
语文教师的个性,就是对语言文字自己的独特感受,对人生独特的感悟,教师个体语文方面的特长。集体备课最终要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标准答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教学流程等相应的确认。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班级学生特点做相应的调整,进行个性化教学,体现创新力。在备课组的框架内张扬教师个性,并不与集体备课相悖,而是对集体备课的有益补充。
三、环节缺乏研究理念
问题:只备不研
集体备课没有研究,就成了教师集中起来,合并教学资料。这样的备课最终走上形式化道路,教师最终会迷失方向。
策略:
(1)集体备课过程本身就研究。
集体备课中教科研体现在:其行为是群策的,即各位将对同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这个各种理念、思想的交锋就是在研讨;其对象包括教学反思、教学后记、小问题的研究、知识点专题研究等;其成果有多媒体教学课件专题研究资料教学水平的提高等。
集体备课中的研究应该是有点有线。点对于某一知识点探究,对文本的解读的探讨。点的发生是随机的、即时的,未必都是很正式的;而线就是开展专题研究,比如标点符号专题,比如文言诵读等,这个线就是一个较长时间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群策群力。
(2)立足于课堂教学,应用于课堂
陈仲梁先生认为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可见对备课内容(教什么)的研究是何等地必要。教参教案等备课材料都是一定阶段教研成果的体现,由于他的编排或多或少地受到这个阶段思维定势的影响,而时代发展,他的局限性就显露出来。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就应当应用教研的眼光去审视我们的备课资料,对自己发现的有价值的东西,推出来集体研究,使之我们适合当前语文教学,适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而思考练习也是如此。不把这些放在集体备课中,发挥集体的力量去研究,这些都是无法或者很难实现的。此外,集体备课中的研究还涉及到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实施等所有的教学环节。随之将这些落实为文字,那你的教学论文不就成了吗!并将你的研究放在教学中不断地检验,随之提高。
切忌为了写论文而写论文,脱离开课堂,脱离开教学实际,即使写出来了文章也不会将之用于教学实践。这违背了教学研究的初衷,将之引上了功利之路。
四、过程缺乏信息意识
问题:
集体备课中,大家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做出来的东西,别人早已在几年之前完成了,且只要花点时间去找找就可以了。类似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事例,俯拾皆是!这主要是我们的教师长期封闭,缺乏信息意识。
策略:
(1)信息的渠道
我们当前中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资源主要来源于网络,只要搜索的关键词,或者通过连接访问专业网站。另外,还有学科各级专业期刊和杂志,学校的或者局域的教学资源库。当然还有人手一册教案教参等。
(2)信息的筛选
当前中学资源可谓十分丰富,只要去找肯定船满仓满。可是如何处理这些资料?可套用鲁迅的拿来注意,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其中关键在于信息的搜索和筛选要有系统性,这里可以通过备课组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和人员分工实现。如果,每个备课组能积累好教学资料,那一年下来,一学年的教学资料就形成了,放眼全校,同一学科的教学资源库就初具规模;然后新学年里新的备课组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补充,三年内可以将适合本校教情和学情的学校学科资源库建立起来。这样后来者也包括自己,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从教学资料的整理上转移到教学环节或者学科教学的研究上来,使之更加深入。
如果将自己的教学资源再通过网络达成共享,那全国的教师都将受益,更重要的是避免多少教师重复建设。同时这样的信息渠道就是开放的,健康的。
五、评价缺乏良性机制
问题:
上级主管部门到学校视察工作,看到的备课组记录等资料可谓详实:上有领导亲临指导,中有学校制度保障,下有教师的积极参与。难怪让人不禁感叹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内情人士都知道,若根据材料推及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不容乐观,原因在于我们的集体备课并没有真正起作用。稍加思考,我们就会发现,每节课都拿来研究、讨论,时间和精力是都不允许的。长此以往,这不仅不利于教学,还要成为教条和形式。
策略:
(1)完善备课组的评价机制。作为领导部门,我们建议,少看一些材料,多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少听一些汇报,多做一些考察。
(2)另借鉴好的集体备课形式,注意避免一味模仿。新课程改革就是改变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方式,这首先要教师改变。集体备课是让我用交流方式重组我们的观念,作为自己实施教学的参考。所以,集体备课以什么样形式出现,都要根据校情。不过,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就是一个不争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