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高中语文课程的现状
在近阶段,有一部分学校对语文课程很重视或者比较重视,这些学校语文课程显得非常有生气,学校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比较显著;有一些语文教师出于对语文教育事业真诚的热爱,凭着自己的学养和对语文教育规律的认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有些学生,或是在学校和老师的教育之下、或是由于家长的帮助,或是受了社会其他某个方面的影响,语文基础比较扎实,甚至获得了非常出色的语言文学才能。
但是,在对高中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比较普遍的反映是对语文学习兴趣不大。由于受未来就业需要以及社会的各种思潮的影响,学生本人以及其他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人,对多数语文课程不够重视。在多种媒体的冲击之下,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课余阅读的时间较少。许多学生学语文只是为了高考,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方式全是围着高考转。许多地方的语文课程中,片面强调实用功能,偏重显性的目标、立竿见影的目标,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过分追求学科的知识系统,过于加强理性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文教育的特点,削弱了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培养。因此从整体上来看,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不高,高中语文教育确实存在着不少突出的问题。
另外,在过去的课程格局中,忽视学习主体以及各地区学校的需求和特点,统一的课程、统一的教材、统一的试卷,用统一的目标和方式来衡量具有千差万别的学生。单一的课程格局和简单的评判标准,抑制了多向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与表达,造就的是统一规格的人才。今天的社会,需要多样化、有个性的人才,当然未来的社会更是如此。统一规格的语文课程模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高中学生的需要。
二、社会对高中语文课程的需求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的社会转型对高中各科课程普遍提出了新的要求,语文课程也不例外。高中语文课程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正确体现国家意志和时代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能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有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和思维得到良好的发展,掌握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较好的阅读理解、表达交流能力、基本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言文学的熏陶中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能自觉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增强文化底蕴,提高文化品位。高中语文课程还应该体现高中教育的共同价值追求,使学生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合作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民主法制意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初步形成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掌握正确认识事物的思想方法,尊重不同观点和多样文化;能积极参与实践,在学习和生活中初步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
随着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社会的各个方面,如各个地区各个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对人才的需求,都呈现出多元化的要求,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要改变过去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面对世界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大势,我们更是要从学校的办学条件和特色、学生的求学意愿和发展目标等方面的多元化要求来考虑建设新的课程。高中语文课程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在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与评价方式等方面实行系统的改革,要让全体学生都获得必要的全面的语文素养,也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多样化需求,尽可能适应学校发展自己办学特色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