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实验)》同样明示:教师要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合作互动中,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实现教学相长。走向对话,是开放时代人类的选择,也是教育即解放这个时代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人类所有形式的交往活动,都无法完全脱离言语,作为符号文化的动物,人正是依托言语而存在和生活,凭借言语而生长和发展。人的交往,其实就是言语交际,而语文教学则更是具有内在规定性和特定情境性的言语交际(即对话)。从精神内容上看,对话就是语文教学活动最深层、最内在的属性;从表现形式上看,对话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能释放思维、情感和想像力的交际形式(即教学形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语文对话教学才能使课堂走向生命相融的新境界。

一、语文教学是倾听与倾吐的组合

就教学内容而言,语文学习就是以听说读写为形式的对话过程。不必论听与说本身,读与写同样也是对话的行为表现。相对于口头之说,写是书面之倾吐;相对于耳朵之听,读是对作者心声之倾听。听说读写,都存在着倾听与倾吐的一一对应关系,故曰语文学习就是对话活动的实践。由此而进一步推论,语文教学的目标也就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对话能力。

就教学过程而言,语文教学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本之间的对话进程。这些对话关系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这里,基于对指令型课程中师生言语交际关系的异化现象,应当特别澄清对话的本真意蕴。

其一,对话不是随意的交谈。语文课上,围绕着一个话题而展开的言语交际,显然不同于随机式、私人化、未必创造意义的交谈。后者不能达到使双方思维深度融通、碰撞出智慧火花、激发起情感热流的境界。生活中的人,可以相遇相谈,心,却未必能相拥相纳。因此,停留在应酬层面上打滑的交谈,当然与对话精神相去甚远。

其二,对话不是简单的问答。指令型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似乎也有问答式对话,但教师之问往往有预设答案,且是唯一、标准化的答案,而学生之答,自然也不是从自己对课文独特的思考和体验出发,而是揣摩教师胸中可能预设的答案、再来炮制一个顺从教师、取悦教师的标准答案此之谓靠近中心。《语文建设》2003年第10期上曾刊载了这样一个

案 例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