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汉乐府里少见的清新雅致的劳动之歌,现在也有人认为是爱情之歌。短短的几句话,清新雅致的采莲、荷叶田田,鱼戏三个词,就把江南风景的清新雅致写得淋漓尽致。通过读诗,让学生感受到江南之美,应该是本篇课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要突出这个重点,就必须解决一个问题,即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知识背景去引导他们去想象,去体会,去发现。在这一节课,我是这样上的:
一、细读课题,形成初步感知。通过对江与南两个字的分别认读,在让学生初步知道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之外,我让学生展开想象:提到江南,你的脑海中会看到什么?这时候学生的回答开放性较明显,什么样的回答都有,有看到青青的河水的,有看到绿绿的大树的,也有引用从电视上等接触到的一些景物来回答的。这个时候的认识,还只是初步感知。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初步了解江南的景物特点。
二、抓关键字词,感受江南的和谐之美。在《江南》这首诗中,有几个字我们是必须要抓住的。采戏二字写出了人民的轻松、愉快,何田田一词中,通过田叠加方式写出了荷叶的滚圆,而加上何字,语气上为之一变,把面对满池碧绿,数株娇红时的心情准确地表达了出来。为了让学生能够突破这一难点,我是这样来设计的。先跟老师来读,边读边想,想象一下,你在读书的时候头脑中会出现什么样的画面?跟读了2遍后有部分孩子举手,但是画面还是比较零散,部分与江南的主题是没有多大关联的。于是让学生自己再读一读,边读边想,并试着有感情读,在这里,让初接触课文的一年级孩子加入感情是有难度的,不作强性要求,只是让他们能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诗的独特的音韵之美。这一遍读完之后,让学生听老师范读,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么读?从老师的读中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候,再让学生去读去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孩子已经能够有意识地抓住诗中出现的一些意象去回答。江南采莲的美丽画面仿佛在他们的头脑里荡漾。由满池的荷写到水中的鱼戏,如何才能让孩子体会到采莲人的那种愉快心情呢?我告诉孩子们,如果你是一条小鱼,你会怎么戏呢?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深入文本,使课堂上的生成自然而生,在孩子们充分说了怎么戏之后,我话锋一转,小鱼儿仅仅是小鱼之间在戏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终于有孩子说了,小鱼们也在和采莲的人捉迷藏呢。对,小鱼们不仅是和鱼儿在玩耍,它们也在和采莲人捉迷藏呢。后来还有一个孩子提到是和采莲人映在水里的影子捉迷藏,我大大地表扬了他,没有前面入情入境的想象,哪有孩子精彩的生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