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一般,对古代诗歌有所涉猎,如初中学过杜甫的《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李商隐的《无题》等,但阅读量不大。因此,要加强对学生古诗词诵读的训练,让他们学会品味诗歌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受到诗人情感的熏陶而有所感悟,从而引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培养其潜心涵泳的鉴赏习惯。
这两首诗都出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3必修第三册第二单元。学习本单元,重点是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两首诗可以说很好地体现了古代两位大诗人杜甫和李商隐的风格。《登高》是诗人抒发长年漂泊、老病孤愁之作,学习这首诗,要善于把握景与情的交融关系,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的战乱时局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人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负盛名,然而它又是多义难解的一首诗。一般认为,李商隐作此诗,意在感慨人生无常,富贵难安。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作家生平、作品风格、诗歌的创作背景和创作目的。
2.背诵两首诗歌,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
3.熟悉律诗的格律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熟读诗歌,疏通大意,学会以散文的语言讲述内容。
2.整体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整体把握诗歌的意境,感受诗人复杂的人生情感。
3.把握情景交融的创作方法,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杜甫致君尧舜上的抱负与忧国忧民的情怀,了解李商隐淡然伤感的情感。
2.品味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及李诗深婉绵密的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
对于古诗词的教学,我选择的是整体把握一朗读品读一研读探究的教学方法。根据课时少、教材容量大的特点,一课时阅读两首诗歌,后一首《锦瑟》更多地侧重于比较阅读。通过阅读一掌握内容一分析艺术特点的鉴赏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赏析诗歌的方法,领会诗歌赏析的要领,培养热爱诗歌的情感和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一、解读《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清清沙自鸟飞回,诗人用风急 天高 猿啸 清清 沙白 鸟飞这些费州最常见的现象和事物,自然组成两组风景,生动地描绘出整州这个地方颇具特色的景物和季节特点。第一组风景是:天高气爽,猎猎秋风中时而夹杂着山间猿猴的哀鸣声。一个哀字点化,使深秋意境渲染出一股悲凉情愫。第二组风景是:水清沙白,江清之上群鸟盘旋,令人赏心悦目。这两组风景融为一体,给读者展开一个开阔悲凉的意境。
领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无边的落木与不尽的长江托起,一字一句,悲凉沉郁,一境一界,出神入化,深化并升华了恢弘壮阔的深秋意境,无形之中使人联想到诗人此时登高临下触景生情、见物怅惘的情形,又容易使人产生韶光易逝、壮志未酬的感伤情怀,所以这两句曾被前人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名句。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全篇的诗眼,也是杜甫一生坎坷潦倒的真实写照。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杜甫这两句诗包含了整整八层意思盖‘万里’,地之远也秋', 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这里悲秋两字用得分外沉痛有力,它表示时事艰难,所以万里作客;无奈壮志未酬,所以百年多病。而今时逢九九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登高遥望,怎不为亲朋离散之苦而悲伤!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写尽晚年潦倒之苦,战乱不休,家事国事,事事令人烦心愁眉,久客在外,则艰苦备尝,所以白发与日俱添,加上久病断酒,愁绪更难排遣。寥寥十四字,竟有如许曲折层次,真可谓大匠独运,言简意丰。
按常理说,春来秋往,四季更替,这是天地宇窗永恒不变的规律;大江东流入海,年复一年奔流不息,这是自然界亘古长存的景观。然而诗人杜甫却能于这季节更替之中,融入自己老病孤愁只身漂泊的身世之感,于江词奔流中注入了政局的动蔼及时世艰难的家国之恨。写景抒情,气象沉着雄大,抒尽诗人一生的委屈哀愁,表现了诗人忧国伤时的真挚感情。全诗语言精练形象,概括有力,加之通篇对仗,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十分精严,难怪明代胡应麟盛赞其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