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它的内容涉及自然环境和社会生 活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世界的起源,又包括人类的命运,努力向人们展示自然 与人类命运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意象。神话在后世仍然具有文学魅力,同时也启 发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 《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 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通 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神话的情节一般表 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神话的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 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只有当人类可以凭借语言来表达自 己的感情,表达对自然和社会的领悟的时候,神话才有可能产生。原始社会生产 力水平十分低下,面对难以捉摸和控制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 秘和敬畏的感情,而一些特殊的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如地震、洪水,还有人类自 身的生老病死等等,尤其能引起惊奇和恐慌。人们由此幻想出世界上存在着种种 超自然的神灵和魔力,并对之加以膜拜,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神化了。神话也就 由此产生。神话对于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首先,人们讲述神话,为的是保 持社会习俗及社会制度的意义和合理性。神话在维系人们的社会性上具有重大的 意义。其次,由于生产力低下,尤其是面临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个人必须把自 己溶入氏族之中才能生存。神话是把个人和集体联系为一体的一条强有力的精神 纽带。再次,先民们在神秘而悲喜莫测的日常劳动和生活中,积聚了相当多而强 烈的情绪体验,神话故事可以使难以理解的现实呈现出种种戏剧性的属性,人们 在对世界假想性的把握中宣泄了种种令人不安的情绪。
中国在远古时代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在已出土的远古资料中,我们发现 了大量的神形刻绘,如辽宁牛河梁红山文化女神庙遗址中的彩绘女神头像; 阴山岩画中有巫师祈祷娱神的形象,也有拜日的形象;在连云港市将军崖岩 画中,天神表现为各式各样的人面画,包括太阳神、月神、星神等。又 如随县擂鼓墩1号墓内棺上有一些手执双戈戟守卫的神像,有的长须有角,有 的背生羽翼,富于神话色彩,长沙子弹库出土的楚帛书上的十二月神形象, 或三首,或珥蛇,或鸟身,不一而足,有的骤视不可名状。此外,出土的大部 分动物形的刻绘也与神话有关。由此可知,中国上古时代的神话思维相当发达, 已经产生众多的神灵和相应的传说故事。由于时代的久远,再加上儒家对神话采 取排斥态度,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中载录甚少,资料零散不全,不像古希腊 神话那样被完整而有系统地保留下来。中国古代文献中,除了《山海经》等书中 记载神话比较集中之外,其余则散见于经、史、子、集等各类书中。这些材料往 往只是片段,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不多。
《诗经》、《楚辞》是两部诗歌总集,其中多有取材于神话的诗篇,如《诗 经》中的《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就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契和周部族始祖 后稷诞生的神奇经历。《楚辞》中保留的神话材料较多,尤其是《天问》这一篇,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神话作为素材,其中有些材料较他书所载更接近于神话的原始 面貌,因此很有价值。但由于作者采用了问句的形式,提及某个神话时往往只是 只言片语,过于零碎,有些难以理解。还有一些神话保留在一些史书之中,比如 《左传》、《国语》、《逸周书》等,这些史书中的神话大多数经过史家的改造, 借以说明古代的史实,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出原始神话的蛛丝马迹来。如《左传》 中一段文字谈到高辛氏的两个兒子因为不能和睦相处,被高辛氏迁往两处,分别 掌管商星和参星。这则神话实际上是初民对商星和参星永不见面的自然现象所作 的神话解释。《穆天子传》中关于穆天子见西王母的故事,神话色彩最为浓厚。 由于神话本身具有深刻而简明的寓意,它也受到先秦诸子的重视。诸子中以《庄 子》援引神话最多。《庄子》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另一 些则往往是古神话的改造,如鲲鹏之变、黄帝失玄珠、倏忽凿浑沌等。《孟子》、 《墨子》、《韩非子》等书中也保留了一些神话材料。《吕氏春秋》和《淮南子》 分别成书于秦汉两代,由众人编纂而成,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神话。尤其是《淮 南子》一书,对神话的搜罗相当宏富,如《地形训》就有关于海外三十六国、昆 仑山、禹、以及九州八极等神话。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 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是保留在《淮南子》中的。西汉及此后的其他文献 中仍不断有新的神话出现,或是对旧有神话进行补充。
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山海经》约成书于 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应是由不同时代的巫觋、方士根据当时流传的材料编 选而成,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 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 卷,内容极其驳杂,除神话传说、宗教祭仪外,还包括我国古代地理、历史、民 族、生物、矿产、医药等方面的资料。
《山海经》中保留的神话是相当古老的,但严格地说来还是神多于神话。《 山海经》中有大量的对山神形貌的描述,它们往往是奇形怪状的动物,或兼有人 和动物的形体特征,如龙首鸟身或人面马身等,这里或许含有自然崇拜或图腾崇 拜的意识,反映了人类早期的思维特征。海经、大荒经的神话色彩是全书中最浓 的,记录了一些异国人的奇异相貌、习性和风俗,如贯胸国、羽民国、长臂国、 不死国、大人国、小人国等等。其中有不少想象奇特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刑天 舞干戚等,都深入人心,流传广远。《山海经》中的神话虽然也是片断的,但不 少故事已具有清晰的轮廓,有的经过缀合,甚至可以得到相当完整的故事和形象, 如夸父逐日,大禹、帝俊和西王母的传说,以及圣地昆仑山的神奇景象等。总之, 《山海经》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神话的一座宝库,对我国神话的传播和研究有着极 其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创世神话 始祖神话 洪水神话 战争神话 发明创造神话 忧患意识 厚 生爱民意识 反抗精神
神话的内容丰富而复杂,简要分类如下:
一、创世神话
中国古代的创世神话,以盘古故事最为著名: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艺文 类聚》卷一引徐整《三五历纪》)
这是一则典型的卵生神话,认为宇宙是从一个卵中诞生出来的,这种看法在 世界各地的原始初民中普遍存在。卵生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先民们由此设想 宇宙也是破壳而生的。宇宙卵生神话对中国的阴阳太极观念有极重要的影响。同 时,宇宙生成的人格化、意志化过程也反映了先民对人类自身力量的坚定信念。
盘古不仅分开了天和地,同时也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缔造者。另一则神话 说他死后,呼吸变为风云,声音变为雷霆,两眼变为日月,肢体变为山岳,血液 变为江河,发髭变为星辰,皮毛变为草木。这种垂死化身的宇宙观,暗 喻了人和自然的相互对应关系。中国古代关于宇宙万物的神话还有多种表达形态, 如帝舜的妻子羲和生育了十个太阳,帝俊的妻子常羲生育了十二个月亮等。《山 海经》中所记录的烛龙之神,他的生理行为就直接引发了昼夜、四季等自然现象。 这些都表明了先民对宇宙等自然现象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始祖神话
就像关心宇宙的起源一样,人们对人类自身的起源也有极大的兴趣。而有关 人类起源的神话,则首推女娲的故事。女娲补天,显示出她作为宇宙大神的重要 地位。《淮南子览冥训》载: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 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鰲足以立 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女娲经过辛勤的劳动和奋力的拼搏,重整宇宙,为人类的生存创造了必要的 自然条件。女娲不仅有开辟之功,她也是人类的创造者。《太平御览》卷七十八 引《风俗通》云: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絙于 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絙人也。
这一则神话意蕴丰富,它不但虚构了人类的产生,同时也试图阐释人类为什 么会有社会地位的差别。有关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女娲补天和造人的不朽功绩, 既反映了人们对女性延续种族作用的肯定,同时也是对女性社会地位的认可。以 上神话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着奇异神通而又辛勤劳作的妇女形象,她所做的一切, 都充满了对人类的慈爱之情。
除了人类共同的始祖外,各部族又有自己的始祖神话。商民族始祖契是简狄 吞食燕卵而生,周民族始祖后稷的诞生和经历更具传奇色彩。后稷神话记录在《 诗经大雅生民》中:姜嫄因踩到天帝的足拇指印而受孕,顺利的产下稷姜 嫄觉得不祥,便把他丢弃在窄巷、树林、寒冰等处,但稷分别得到牛羊、樵夫、 鸟的奇迹般的救助,成活下来,并迅速表现出种植农作物的天赋,最终成为周人 的始祖。这类神话几乎各部族皆有,而且不少在情节或结构上有相似之处。它们 反映了部族成员对自己祖先的追念,表现出民族自豪感。
三、洪水神话
以洪水为主题或背景的神话,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学术界对洪水神话的成 因也提出了种种解释。曾经有过的洪水灾害是如此的惨烈,在人类心灵中留下不 可磨灭的印记,成为一种集体表象,伴随着神话一代一代地流传下来,提醒人们 对自然灾害保持戒惧的态度。
国外的洪水神话,大多是表现这样一个主题,即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 水是对人类的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反映了对人性的反省和批判。而保 留在中国汉民族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则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 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民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在这些 洪水神话中最杰出的英雄当数鲧禹父子。
《山海经海内经》载: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 (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鲧为了止住人间水灾,而不惜盗窃天帝的息壤,引起了天帝的震怒而被杀。 他的悲惨遭遇也赢得了后人深切的同情和尊敬,如屈原作《离骚》就为他鸣不平: 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鲧由于志向未竟,死不暝目,终于 破腹以生禹,新一代的治水英雄由此诞生了。
禹继承了鲧的遗志,开始也是采取堙(堵)的方法,但仍难以遏止汹涌 的洪水,于是改用疏导的方法。为疏通水路,禹不辞辛劳到处控察河道、地形, 据《吕氏春秋》载,他向东走到海边,向南走到羽人裸民之乡,向西走到三危之 国,向北走到犬戎国。在治水过程中,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 子滕文公上》),疏河决江,十年未阚其家(《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上), 股无胈,胫无毛,手足胼胝,面目黎黑,遂以死于外(《史记李斯列 传》),可谓历尽千辛万苦。除此之外,他还要和诸多恶神展开艰苦的斗争,如 诛杀相柳(《山海经大荒北经》,《山海经海外北经》)、擒服水怪无支祁 (《太平广记》卷四六七李汤条)等。他的精神也感动了诸多的神灵,传说 河伯献出河图(《尸子》孙星衍辑本卷下),伏羲帮助他丈量土地,还有一条神 龙和一只灵龟帮助他从事劳动(《拾遗记》卷二,《楚辞天问》)。总之,弥 漫天下、祸害人间的洪水终于被大禹制服了,而一个不辞辛劳、为民除害而又充 满智慧的英雄形象在中国文化史上树立起来。洪水神话集中反映了先民在同大自 然作斗争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表现出的智慧。
四、战争神话
黄帝和炎帝是活跃在中原的两个大部族的首领,分别兴起于相距不远的姬水 和姜水,他们在向东发展的过程之中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史记五帝本纪》载: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猿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 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 其志。
这一则神话中所言诸侯、修德等,很明显是出于后世儒者的附会。 但黄帝和炎帝在阪泉之野确实发生过一次残酷的战争,《新书益壤》称当时的 战场是流血漂杵。而黄帝居然能驱使熊、罴等猛兽参加战斗,为这次战争增 添了神奇的色彩。这些猛兽可能是某些部落的图腾,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部落跟 随着黄帝参加战斗。阪泉之战以黄帝的胜利而告终,它导致了炎黄两大部族的融 合,华夏民族由此而正式形成,并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的主要成分。这则神话实际 是对一次历史事件的记录和解释。
炎黄汇合后,另一次著名的大战是发生在黄帝和蚩尤之间: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 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日魃,雨止,遂杀蚩尤。(《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弥三日,军人皆惑,黄帝乃令风后法 斗机作指南车,以别四方,遂擒蚩尤。(《太平御览》卷十五引《志林》)
蚩尤属于南方的苗蛮部族,他有81个铜头铁额的兄弟,这可能是暗示他们 的军队已经装备了金属盔甲,一些文献上提及蚩尤冶炼金属作兵器,这与当时冶 金术的发展程度是相适应的。这场战斗十分激烈,涉及风伯、雨师等天神,而风、 雨、旱、雾等气象也成了相互进攻的利器。这两则神话不仅涉及古代的祈雨、止 雨巫术,还涉及一些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发明,内涵较为丰富。
黄帝正是在对内兼并和对外抗御的两场战争之中,大显神威,确立了他作为 中华民族始祖的形象。出于对中华民族始祖的爱戴,后世又把许多文化史上的发 明创造,如车、陶器、井、鼎、音乐、铜镜、鼓等,归功于黄帝,或是黄帝的臣 子。黄帝在神话中又成了一个善于发明创造的文化英雄。
五、发明创造神话
黄帝之后,神话进入了一个英雄的时代。人们把自身发展过程中所积累的各 类重大发明,以及对各种自然、社会障碍的克服,都加在一个个神话英雄身上, 并把他们看作是本部族的理想的象征。自然神从而被人类自己的神所代替。它标 志着人类自身的主体性突出了,这是社会进步的结果,历史上相继出现了大量有 关文化英雄的神话,这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人的形象,他们都有着神异的经历 或本领,他们的业绩在于创造和征服,如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 等等。
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弓箭的发明者,也是一个神射手。弓箭的发明是初民生活 中的大事,因此人们把无上的勇力和荣誉都赋予了这个弓箭的发明者。而后羿正 是凭着自己发明的弓箭和神技,为民除害,造福人类。死于羿的弓箭之下的害人 妖孽有凿齿、九婴、大风、猰貐、修蛇、封豨等。不过,羿最为辉煌的业绩, 还要数射落九个太阳。据《山海经大荒南经》和《大荒东经》载:羲和者, 帝俊之妻,生十日。这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出现,一日方至,一日方出 。《楚辞天问》王逸注引《淮南子》云: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焦枯。于是 羿弯弓搭箭,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故留其一日也。 人间的秩序又得到了恢复。十个太阳都是天帝俊的兒子,羿要射落九日,不仅需 要神技,还要有超人的胆略。
除了以上这些类型的神话外,还有一些神话显示了人类英雄突出的个性、勇 气,显示了人类对自身不可动摇的信念,如: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山海经海外北经》)
夸父为何要与日逐走,已不得而知了,但他那强烈的自信心,那奋力拼搏的 勇气,以及他那溶入太阳光芒之中的高大形象,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画面,反 映了古代先民壮丽的理想。而他渴死道中的结局,又为整个故事涂上了一层浓厚 的悲剧色彩。
另一则与自然抗争的悲剧神话,发生在一个纤弱的女子身上: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叫)。是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 以堙于东海。(《山海经北山经》)
女娃被东海淹死,化而为鸟,坚持以弱小的生命、菲薄的力量,向浩瀚的大 海复仇,这是何等的悲壮!正是这种明知徒劳仍要抗争的精神,支持初民走过那 险恶而艰难的年代。夸父和女娃的神话,讴歌了人类顽强的生命力。
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神话,是远古历史的回音,它真实地记录了中华民族在 它童年时代的瑰丽的幻想、顽强的抗争以及步履蹒跚的足印。同样,它作为中华 民族的文化源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其特征。
首先,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中华民族发源于以黄河流域为 中心的广阔地域。而在3000年前,黄河流域除了不断出现洪水和旱灾以外, 还分布着很多密林、灌木丛和沼泽地,其中繁衍着各种毒蛇猛兽,从《山海经》 中那些能带来灾异甚至能食人的半人半兽或半禽半兽的描述中,我们能看到先民 对生存环境的警惧之情。为了顺利地生存和发展,我们的先民们在满怀希望中必 须切实地体验现实的艰难,并作不懈的努力。比如在女娲、羿和禹的神话中,无 不以相当的份量描绘了人类的恶劣处境,神性主人公们都能正视现实的灾难,并 通过锲而不舍的辛勤劳作和斗争,战胜自然灾难。神话特别强调诸神不辞辛劳的 现实精神,反映了先民对现实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验。这与奥林匹斯诸神的享乐 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次,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对百姓民众生命的爱护和尊 重,是中国文化的一贯精神,所谓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下》),就 反映了这种思想,这与以希腊神话为代表的西方神话有显著的不同。中国古代神 话在展示人类恶劣的生存境遇的同时,还为人类塑造了一些保护神,如前所说之 女娲、后羿等。此外,还有一些神话形象如龙、凤等,见则天下安宁(《山 海经南山经》),它们的出现给人带来了祥瑞和安慰。重生意识还包括对个体 生命的珍惜和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太平御览》卷七九引《管子》曰:黄帝钻 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肠胃之病。再如南方之神炎帝,《淮南子修务 训》记他采药为民治病,一日而遇七十毒。黄帝、炎帝对人类的生命可谓关 怀备至,甚至不惜以身试毒。此外,《山海经》中不死之国、不死民、 不死之药的传说,也说明了中国神话对人类生命珍视。古代神话还表现了自 然和人之间的亲和关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厚生意识。如主日月之神羲和,不但 要职掌日月的出入,以为晦明(郭璞注《山海经大荒南经》引《归藏启 筮》语),调和阴阳风雨,还要敬授人时(《尚书尧典》),以利人类的 生产和生活。再如春神句芒的到来,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 达(《礼记月令》),给人类带来了美好的希望。这些都体现了人们对和自 然和谐相处的愿望,在本质上是对保护和发展生命的希冀。
再次,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们的反抗精神。生存环境的艰苦,激发了先 民不屈的奋斗精神,这种奋斗精神本身就意味着对于命运的抗争,由此而孕育出 一大批反抗自然,反抗天帝的神话英雄。前者如精卫以顽强的生命力,面对着难 以征服的自然,作顽强的拼搏。后者如《山海经海外西经》中所载的刑天:
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 干戚以舞。
即使断首以死,也要对着天帝大舞干戚,这种顽强的抗争精神是何等的壮烈! 他所象征的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悲剧性格,成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长河中的 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