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剧
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出示:
捉一只蝴蝶,
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含一片草叶,
能吹出动听的歌曲。
挖一篮野菜,
撑圆了小猪的肚皮。
逮一串小鱼,
乐坏了馋嘴的猫咪。
师:自由朗读这两个自然段,看看他们平时都做些什么?
生:自由朗读
师:指名朗读
师:他们都做了什么?
生:捉蝴蝶
生:用草叶吹口哨
生:挖野菜
生:逮小鱼
师:我们也都是乡下孩子,你平时还会做些什么呢?
生:我会去抓鱼
生:我会去钓鱼
生:我会去捉螃蟹
生:我家养了羊,我会去割草。
生:我会去采野花
师:那在这么多有趣的游戏中,你最喜欢做什么呢?(出示文中插图,让学生想象)
生:我最喜欢捉蝴蝶。
师:那你能说得具体一点吗?是怎么捉的?
生:我在草地上玩耍时,看到那边话丛中,有几只美丽的蝴蝶在飞来飞去(插话:可以换一个美一点的词语)。有几只蝴蝶在翩翩起舞(师点头)。还有一只听在花瓣上,我就悄悄地走过去,轻轻地一捏,捏住了蝴蝶的两个翅膀。这只蝴蝶很美,翅膀上有很多种颜色。看了一会,我就把它放了。
师:你说得很好,用了一个很美的词语,使你说的话,更加形象,也更加惹人听。并且还说出了捉蝴蝶的动作,非常的好。还有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做什么?
生:我最喜欢在水沟里捉鱼了。我家后面有一条水沟一直通到河里,有一次,水沟里有很多小鱼在游来游去,我看见了,就脱下鞋子和袜子,把裤管和袖子卷起来,然后轻轻地走到水沟里,站了一会,小鱼在我的脚边游了,我用手一扑,鱼全都跑光了,一条也没有抓住。我只好继续站在那里等,把手也放在水里,过了一会,鱼游到我两个手的中间,我飞快地一合,抓住了一条小鱼,带回家给小猫吃了。
师:你说得太有趣了,老师也想跟着你去捉鱼了。还有谁来说?
生:我也喜欢抓鱼,我是用网兜来抓的。先把网兜放在水里,等鱼游到网兜里(师插话:那叫自投罗网,学生都笑了)我就用力一提,鱼就在我的网兜里跳了。
师:那你为什么不看见鱼再用力一抄?
生:不行,那鱼很狡猾的,一下子就会全跑了。
生:不好,那样的话,一条鱼也网不到。
师:看来你们的经验还很丰富啊!我得多想你们学习啊!还有谁想说?
生:我想编一个花环,送给老师。采许多野花,编成一个圆形,可以让老师戴在头上,很漂亮的。
师:谢谢你!
生:我也想说,我想捉小虫,喂小鸟。
生:我想去采竹子的叶子,也可以吃口哨,可好听了,我爸爸就会吹的。
生:我想去拔萝卜,给小兔子吃。
生:你们说得这些事都太好玩了!那你拔萝卜是为了喂小图,捉小虫是为了喂小鸟,那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把它说得美一点,就想儿歌一样呢?
出示句子训练:
拾一把稻穗,
割一篮青草,
采一束野花,
,
反思:
这是一个迁移性的语言训练片段,就是让学生把别人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意在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以及对生活经验的唤醒,进一步感悟和体验乡下孩子的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的乐趣。在学生进行语言组合表达自己想法的时候,感觉一幅幅画面就在眼前,甚至可以看到一个个学生那生动而活泼的脸庞,有趣而谨慎的动作,一下子全都鲜活地展示出来。而我们的教学的过程,就是要成为不断地激活学生经验的过程。只有在具有一定的自主空间里,只有在不断地对话和刺激中,学生沉睡的经验才有可能被唤醒而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同化、调整或重构。当然只有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密切联系,突破知识体系的茧缚,从而激起了学生多思、创新的火花,唤醒其个体生命特有的灵气和才情,使学生的真情得到自然宣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