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是个宽泛的、空洞的主题,很多文章,用这两个字似乎都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那么第一单元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还是一句老话:爱国不是口号,要落实到行动上。那么我们目前最迫切需要的行动是什么?
看:
第一课,讲述的是爱什么:辽阔的幅员、优美的山水、民族的风情、丰富的物产、民族的文化、华夏的精神
第二课,就在实实在在地回答怎么爱了:收复台湾、建设台湾可以提升为另外两个词:收复失地。
第三课,肖邦的心,还是渴望祖国的独立与统一;
第四课:喜,因为失地得以收复;悲,因为失地未及收复!
那么,这一单元主题,是不是可以归纳为收复失地、维护统一上来?
纵观中国领土,
北,外蒙被迫独立;
西,新疆与西藏分别有一个达赖与热内亚;
西南,印度虎视眈眈;
南,南沙尽失;西沙损失大半;
东南,日本和美国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台湾独立,这不,又开始出售军火;
东,钓鱼岛事件还要说吗?
所谓泱泱大国、地大物博,早已是国人自欺欺人的春梦,甚么时候,我们丢失的地(包括海)可以要回来?一个四面被严密封锁的国家,想富强,想发达,想扬眉吐气,只能是白日做梦啊!
学习《三亚落日》,一点关于课文之外的话题回复,一并放在这里:
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散文,原来放在五年级教材里,不曾想提到了12册.我想,编者这样改变的理由大概因为文学化的语言让五年级学生难以领会周全吧?
忽然在想,
低年级有《台湾的蝴蝶谷》,台湾至今没有统一;
中年级有《美丽的南沙群岛》,南沙如今已经不在我们手中;
高年级安排《三亚落日》,站在祖国的南大门,向南望,碧水天涯,是否另有一番感慨?
还记得江泽民的题词:碧海连天远,琼崖尽是春。岛屿尽失哪来春色满园?
还记得那一首歌:《请到天涯海角来》, 寒假有机会,能够鼓动学生亲自到三亚,到琼崖去看一看,亲自感受一下天之涯、海之角并不那么遥不可及;感受一下天之涯、海之角保护的艰难,恐怕就是我们最成功的教育了!
一切景语皆情语。三亚的情,是愉悦的情,是恨恨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