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设计理念]
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阅读的乐趣就情感态度而言,在低年级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尤为重要。阅读的兴趣是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的内因条件,也是一项减负良计。《丁丁和玲玲》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很容易读懂,这就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兴趣。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到丁丁和玲玲的人物形象,自然生活的课文情境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文字感情色彩方式成为他们的自我展现,阅读的乐趣就油然而生。
阅读中的情感体验良好的课堂氛围语文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丁丁和玲玲》是一篇极富生活气息的课文,和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十分接近,丢了东西时的着急和找着后的高兴都是极其平常的情感体验。即使是这样普通的情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却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孩子对丁丁和玲玲丢东西时的着急心情所产生的共鸣大小也是不一样的。课堂阅读教学需要营造轻松、活跃、和谐的良好氛围,让孩子置身于找铅笔、找橡皮的课文情境中,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使富有活力和创意的对话得以实现。课堂中允许有不止一个的丁丁和玲玲存在,丁丁和玲玲就是课堂里在座的每一个学生,而这些孩子忽而又成了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过不久又变成了自己,在不断变化的角色中表达自己从文字信息中感受到的情感,以自己独特的朗读、提问或回答传达给学习伙伴。
阅读中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标点符号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的一种手段。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和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是《课标》对第一学段所提出的要求。感叹号在此之前已出现过多次,对于它所表达的语气孩子是有感性上的认识的。课文中出现了两个感叹号,表示的是一种高兴、惊讶和兴奋的感情。学生所能体验的也许是高兴居多,而惊讶和兴奋的感情用语言来表述,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是有困难的。找前后的情感是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从前后情感的不同体验中来把握感叹号此处的表达语气,借助课文的情境和教师的引导,这种语言的知觉能力也在慢慢提高。
[预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听读、忆读和说话准确、流利地朗读及背诵课文,正确地认读丁丁、找、一支铅笔、一块橡皮这四个词语,在田字格中正确工整地书写支、丁、找、皮四个生字。
2.过程与方法:在课文学习的情景中与课文对话,通过感受人物的不同情感来琢磨语言,以自己的体验来表达文字的感情色彩。
3.态度与情感:随文入境,置身其中,体验着急与高兴的不同情感,感受置身于课文情境的学习情趣。
[预设教学过程]
预设教学路经
预设学生活动
备择方案
设计意图
一、做游戏学词写字
1、做找东西的游戏
出示铅笔及图
出示橡皮及图
2、出示橡皮及图
1、一生看卡片词语说铅笔,其余学生找铅笔。
2、读铅笔说话一铅笔写支。
3、读橡皮忆背儿歌《橡皮》说话一橡皮。
教师引导
电脑演示
预设一个轻松的开端,让课堂在不知不觉中生成。
利用展示型的课件呈现要学习的图文,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直观效果,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量词支和块的用法。
二、学习课文
1、认识丁丁和玲玲
(1)认识丁丁
(2)认识玲玲
2、师背第一、二句。
3、丁丁和玲玲在干什么呀?看着大屏幕,你来说说。
4、教师范读第三、四句。
,12
【
5、师生分角色读前四行
6、创设铅笔、橡皮和孩子们的对话的情境。
7、组织看书,朗读全文。
8、出示课文插图及四个认读词。
1、读丁丁写丁字。
2、读玲玲。
3、自由说指名男孩子做丁丁,女孩子做玲玲。
4、表演读第三、四句。
5、伙伴合作读课文前四行。
6、看书读前四行,圈出现了五次的找字学习写找字。
7、根据自己的兴趣提问,模拟铅笔和橡皮回答。
(1)认识墙角
8、读最后一句。
9、着书自己读读课文或看大屏幕自己背背课文。
教师范读
学生互相影响
电脑演示
预设课文找铅笔、找橡皮的情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通过朗读中自然伴随的各种动作、表情来展示自己对课文感性的把握,体会丁丁和玲玲找到失物后高兴、惊讶、兴奋的心情。
寻找课文天生具有的内在情趣,满足低年级儿童学习的趣味性要求,鼓励学生自觉有目的地阅读、记忆。
鼓励孩子对铅笔、橡皮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能根据问题进行对答。坚持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
三、认词
1、继续出示课文插图及四个认读词。
1、自己在课文种找词、划词、认读。
2、反复认读。
3、给词语找家。
电脑演示
学生互相影响
运用不同的语言环境巩固认读已学的字词。
四、写字
1、出示丁、找、皮、支及拼音。
1、逐个拼读丁、找、皮、支。
2、学写皮字
3、写的快的将其它几个字写得更漂亮些。
学生互相影响
教师指导
利用语文教材中现有的学习资源,课后第三题写一写,记一记,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