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是常见的题型。每到复习考试阶段,教师都要组织学生强化训练,而命题时更是绞尽脑汁,求新求精。笔者读到两个有关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的题目,深有感触。题目是这样的:
( 1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爬山虎的脚》)请根据这段话,再加上你的想象,把爬山虎的脚画出来。
( 2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八达岭隧道长一千一百之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詹天佑》)根据文字叙述,发挥自己的想象,分别画出居庸关和八达岭的山势及开凿隧道的简明示意图。
细细比较、口味上面两道题,有三个显著特点值得借鉴。
其一,围绕教学目标,注意导向性。
对学生的评估,要有得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发展,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的发展。两道题正是基于上述目的,以新大纲和课本所确定的要求为内容,做到教什么考什么,怎么教就怎么考。《爬山虎的脚》课题点出了重点,预习思考 . 练习都要求仔细研读描写爬山虎脚的句子;《詹天佑》一课着重讲了京张铁路修筑过程中开凿隧道等几处关键工程的施工情况,表现詹天佑的智慧和才干,突出了他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新大纲重新审定的人教版教材,不约而同地新增了画爬山虎的脚和画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示意图的练习题。编者的意图达成度如何,教学中如何改进和完善,考查一下学生画得怎样便一目了然了。
其二,重视语言感悟,注意思考性。
阅读分析的考查重点是了解和评价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包括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方面。上述两道题虽然是笔试题,但是一改以往机械记忆式的文字叙述和猜谜式的选填 ABC ,要求学生画出答案来,不过,若不认真默读,用心思考,就不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就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经验,也就不能把答案画正确。
题( 1 )所引的 4 句话,依次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形状枝状六七根细丝,颜色嫩红。忽略哪一个细节都会出错。题( 2 )所引的 4 句话采用对比的方法介绍了两个隧道不同的施工方法,因为居庸关高,所以采用的方法是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因为八达岭长,所以采用的方法是中部凿井法。山势的不同特点和开凿的不同方向都要正确地画出来,如果不能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也是不行的。
其三,体现学科沟通,注意综合性。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语文的综合性学习,要求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从这个意义上看,两道试题不失为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有益尝试。画答案的方式,既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又使学生意识到掌握绘画的基本方法,提高给水平也是不容忽视的。除了共同涉及的美术学科以外,题( 1 )还沟通了语文与自然的联系,通过画爬山虎这种植物加深了对茎叶叶柄这些植物学名词和知识的理解;题( 2 )则把语文和地理,乃至建筑学的一些知识联系在了一起,山势隧道凿井这些不容易的词读读、想想、画画就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