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写作,感到最困难的是什么?是材料。材料是文章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
散文作家秦牧说过:一个作家应该有三个仓库:一个装生活中得来的材料;一个装间接材料的仓库,即装书
籍和资料中得来的材料;另一个就是日常收集的人民语言的仓库。有了这三种,写作起来就比较容易。指导
学生写作应该引导学生广开写作材料之源,帮助他们建立三个装材料的仓库。怎样才能广开写作材料之源,引
出写作的三股活水呢?
一、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出生活的活水。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人认为当今中学生接触面太窄,生活单调,缺乏体验,缺少素材。其实,当今中学
生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接触面是宽广的。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各种信息传递手段的日益先进,传播速度的
迅速,是以往任何时代无法比拟的。学生每天接触的不仅仅只限于课堂上、书本中,有许多是从家庭、从社会
、从和他人的交往、从广播电视、从电脑网络中得来的。他们接受的、脑子里储存的各方面的信息是相当丰富
广泛的。学生不缺少生活,不缺少材料,而是缺少对生活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大胆创新。正如罗丹所说: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一)培养眼睛。指导学生写作就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的眼
睛。观察要勤,时时处处,不忘观察;直接间接,具体抽象,都须观察。观察要广,既可围绕一个特定对象
做系统的观察,也可由此及彼,进行扩展观察。观察要敏锐,要提高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水平,教给学生观
察的方法,让他们用哲学的眼光,懂得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
事物是相互联系的,不能用孤立的眼光去观察认识事物;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能用片面的眼光去
观察认识事物,应学会用全面的、辩证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去观察生活,认识社会。
(二)运用脑髓。有了善于发现的眼睛,还要有独立思考的头脑,即在观察的同时还要开动脑筋
认真思考,善于从五彩缤纷的生活现象中,从纷繁芜杂的事物中发现生活中美的东西,发掘出事物的本质,寻
找出事物的各种原因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三)勇于创新。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一次写作都是创作或创新的过程,它需要加工提炼,把观察所得
的感性材料加以扬弃,分解出生活的精华和糟粕。它需要想象联想,通过这一个反映出这一类,把作
者强烈的感情、理智的思辨、热情的讴歌和冷静的批判融入生动形象的创作中,写出富有鲜明生活气息、形象
生动、见解深刻的文章。
有个同学写《广告词的启示》一文(此文发表在《作文通讯》1997年第9期上)就是遵循观察思考
创新这样的步骤,时时处处留心观察生活,注意积累素材。平时,她从电视中,从商业广告中看到了广告
用语多用洋名和滥用成语的现象,从《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看到反映北京考生作文卷问题最多的是错别字普
遍,以及当今大学生的读写素质、人文素质差的现象的有关报道,并从这些较普遍的看似没有联系的现象中敏
锐地捕捉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问题本质。崇尚洋名反映了某些人的崇洋心理,滥改成语则严重影响到了
青少年的成长,破坏了祖国的语言。而这些又关系到人格与国格,国家文明程度以及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问
题,虽然乱篡滥改只是在成语上胡乱套用,洋名也仅仅几个字而已,而根源都在‘钱’字上,其实质是民族
自信心的失落,民族自尊心的削弱和民族自豪感的衰竭!作者选取的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由于留心观察
,用心思考,在占有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加以严格地选择提炼和大胆地创新,写出了见解极为深刻、结构极为
严谨的文章。
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引出情感活水。
开写作材料之源,就应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引导他们关心热爱身边的事物,激发他们对生活的兴
趣和体验,从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体验感受中引出情感活水。当今中学生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思想活跃、兴趣广泛
。笔者曾对所教的高一一个班52名学生作问卷调查:你有哪些爱好?在这些爱好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结果52人,人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少至二三项,多至五六项,普遍感兴趣的是足球、电脑、天文、生物、摄影
等。学生的兴趣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要精心培养爱护,善于引导利用,切忌横加指责,粗暴干涉。教师
应帮助他们从爱好兴趣中打开写作材料之源,引出情感的活水,让他们写最感兴趣的、感受最深的事。如班上
有个不喜欢语文,尤其怕写作文的同学,他数理化成绩好,特别爱好天文,喜观天象。为了观测波普彗星
的运行情况,他不惜让父母花了近千元钱为自己买了一架天文望远镜。每晚从7点到第二天凌晨,彻夜观测,7
天的苦苦寻觅,不怕蚊虫叮咬,不怕熬红了眼、累坏了身子,直到观赏到那状如含苞待放的乳白色花朵后面拖
着短短的尚不显眼的彗尾的彗星消失在天幕中,才肯罢休。在指导他写作时,我便启发他把这一爱好,把这一
观测过程和感受写下来,他很快就写成了一篇《寻彗记》。此文发表在1997年第3期《全国中学生优秀作文选》
上。在此基础上,我又因势利导,进一步启发他把自己观测彗星的方法和步骤写成一篇科技小论文,并向全班
同学,班上有的同学看后深受启发,掌握了观测方法,也迷上了天文。这篇小论文还获得市科技小论文一
等奖。经过几次写作实践,这位同学摸索到了一些写作门径,尝到了写作甜头,对写作越来越感兴趣。高一、
高二两年他坚持练笔两百多篇,写下了10多万字。正如他自己总结写作经验时所说:是天文爱好丰富了我的
写作材料仓库,激发了我的写作兴趣,打开了我思维的闸门,引出了写作的活水。
同学们爱什么就让他们写什么,写作贴近了学生生活,学生不再感到写作是无米之炊的事了,写作兴趣越
来越浓,积极性越来越高。经过两年多的开源训练,全班52名同学都养成了良好的练笔习惯,记生活写兴趣,
记思想写感受,每个人大小作文写下了200多篇,10多万字,先后有20多人参加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获奖,有1
0多人的习作发表在省市级以上的报纸杂志上。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主要源泉,而每个人的爱好兴趣又是他们写作的主渠道,学生只要热爱生活,做生活的
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三、引导学生把思维钻头钻入课文,引出教材的活水。
除了从学生的生活、兴趣爱好中帮助学生开写作材料之源外,还引导学生把思维的钻头钻入课文,钻入古
今中外的优秀文章所反映的生活中,发掘出社会、人生更深层的东西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应竭力在
教材内容中为学生寻找他们进行思考和概括的事物。教材上的文章大多选自古今中外名家精品,高度典型概
括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凝聚着前人的生活经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到文
化科学知识,提高思想认识,塑造理想人格,还可以让学生从书本中获取许多写作素材,掌握写作之道。
(一)深入开掘题材,让他们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功过得失,让学生去思考去评说
,以提高他们认识和分辨事物的能力,开拓他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使他们成为思想家。有个学生读了司
马迁的《鸿门宴》一文,就以楚汉之争这一历史故事为题材,写出了《我心中的楚汉双雄》(见《作
文》1998年第4期),通过人物的深层比较,颇为深刻地分析了项羽这一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形象。
(二)充分利用教材,扩展学生写作空间。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所需的来源。
课文中所表现的生活、塑造的形象可以成为学生写作中最好的素材,课文中所描绘的山川风物、自然景观可以
成为学生写作参照的对象,许多古诗文中留下来的至理名言、格言,可以成为写作中很好的标题、论据。如表
现热爱自己祖国和人民的屈原、文天祥等爱国人物形象,表现爱人民恨敌人的鲁迅等革命者形象,热爱科学、
追求真理的布鲁诺等科学家形象,祥林嫂、水生嫂、尼洛夫娜等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妇女形象。还有表现人物
崇高气节的孟子的舍生取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传统美德的满招损
,谦受益先天下之忧之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等名句,都是学生们写作时极
好的素材、有力的证据,如能恰到好处地引进文章中赋予新的内容,一定会使学生写出见解深刻、情文并茂的
文章来。
(三)培养读书习惯,丰富学生语言仓库。教材上的文章,无论古文还是今文,不仅是学生写作丰富的材
料之源,更是学生学习语言取之不尽的仓库。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熟读、精思、深思的读书习惯作
为教学重点,引导他们反复地阅读,冷静地思考,大胆地想象,既深入其中,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入透彻的理解
,又能出乎其外,善于分析、联想、推理,从课文中积累素材,积累语言,学习前人的写作经验,用从书本中
所获得的间接的生活经验来弥补和丰富自己生活的不足,充实自己的材料仓库和语言仓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