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梅花岭记

梅花岭记

十九梅花岭记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围绕中心组织多方面材料以及记叙、议论相结合以深入阐发文章主旨的写法;

2.复习虚词以的几种用法;

3.学习史可法等民族英雄的崇高气节和牺牲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对比和衬托,在叙事中暗寓褒贬,抒发感情。

2.难点:本文的材料、线索及表现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时数:

课外自读课文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字词正音:

录lù(古骏马名)肇zhào(开始、发生)瞠zhēng(瞪着、眼看)畴chóu(田地、种类)恚huì(怨恨)麾huī(旗子)骸hái(尸骨)

作者简介:

全祖望(17051755)字绍衣,号谢山,清代浙江鄞县人。乾隆元年考中进士,只做过一年翰林院庶吉士,一生没有做过官。清朝时文学家、史学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明末的遗民,他本人也富有民族意识和爱国心;他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不肯附合时俗,努力搜求家乡先贤事迹和文献,写了许多表彰忠烈的文章。当时清代统治者屡兴文字狱,他也曾因为写文章有为我讨贼清乾坤的句子,因为贼字放在清字的上面,而被下狱治罪,后经人营救,才得免死。他一生致力于学术研究,博学多识,为人刚直而有气节。他曾主讲过蕺(jí)山(在浙江)、端溪(在广东)的两个书院,也曾续修黄宗羲撰写的《宋元学案》,又七校《水经注》,三笺《因学纪闻》,著作有《经史问答》《吉奇jíqí亭集》

解题:

《梅花岭记》选自全祖望的《吉奇亭集外编》卷二十。课文节选的是《梅花岭记》的前两部分。写的是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忠贞报国、慷慨就义的事迹,删去的第三部分(占五分之二),写的是两个妇女(丹徒钱烈女、史可法八弟妇)的忠贞不移、宁死不屈的事迹。原文重点不在专记史可法等人的殉难,而在抒发凭吊梅花岭上史可法之墓时的感慨,可从篇末梅花如雪,芳香不等来看出。(已删)作者之所以要用梅花岭记作为标题,就是想把史可法的事迹和其他人物的事迹用梅花岭串连起来,融合成一个整体,然后用梅花来象征和歌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明末爱国人民的民族气节及忠烈妇女的节操。

关于民族英雄的理解:

今天,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各兄弟民族都是中华民族这个整体的一部分,不能搞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但是从历史唯物主义来看,今天的中华民族这个整体是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斗争,融合,发展而成的,在过去的各个时代里,凡是对本民族的生存,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的,都得称之为民族英雄。

时代背景及史可法:

明朝覆亡前,史可法已任南京兵部尚书之职,参赞机务。当清兵占据北京的消息传到南京时,江南以史可法为首的出身于中小地主阶层的官僚打算拥立潞王朱常涝,以马士英为首的大地主出身的官僚和宦党官僚则拥立福王朱士菘。由于马士英一派得到地方军阀实力派刘泽清、高杰、刘良佐、黄得功的支持,福王1644年即位于南京,年号为弘光。史可法虽授职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与马士英共为宰相,但不久就遭到排挤,出镇扬州,受制于刘泽清等江北实力派。

当清兵南下时,刘泽清等实力派正在互相仇杀。弘光元年二月,高杰部将许定国杀高杰降清,军事形势大变。清兵迫近扬州时,福王内部竞争正酣,马士英忙于卖官鬻爵,福王正在大修宫殿,征舞梨园,后宫美女数以千计。史可法飞章告急,马士英却不理睬,要求粮饷,马士英也拒不发给,致使诸军皆饥,史可法召各镇兵马援救,各镇兵马迟迟不动。史可法只好以亲军四千人凭城固守。课文里所说的史可法知势不可为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扬州一役,史可法及其部将、僚佐表现了壮烈的民族气节。清兵曾五次劝降,都被史可法拒绝了,部将马鸣录、汪思诚、马应魁、庄子固、乙邦才等部将全部壮烈牺牲。清兵破扬州后,又乘夜渡江,福王出走芜湖,被黄得功部将劫夺降清,马士英等逃往杭州,福王政权告终。

作者七次到过扬州调查访问。这篇文章是作者第三次到扬州时根据调查访问所得生动事迹写的。这一年至史可法殉难(1645年),刚好百年有零。作者怀着高度崇敬的心情,热烈地歌颂了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忠贞爱国,慷慨就义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的民族气节;同时也对洪承畴之流的卖国贼作了深刻的鞭挞和讽刺,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民族意识,具有强烈的感染力量。

顺治二年乙酉⑴四月,江都⑵围急。督相史忠烈公⑶知势不

扬州被清兵围困,情况危急形势

江都:扬州别名督相:以宰相身份在都督师的

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⑷,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

挽回发誓同扬州城共存亡危急时刻能到

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去帮助在城破时完成这个慷慨激昂承担这一义

此:代就义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吾上书太夫人,谱(于)汝

务可因作后嗣写信(禀告)把你的名

谱:名作动,写进家谱

诸孙中⑸。

字你写进家谱,列入(太夫人的)孙儿辈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⑹。诸将果争前抱持之。忠烈大呼德威,

被攻破杀果然上前抱住

抱持:抱腰执手

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

举刀被簇拥着前行清兵像丛林一样来到

鸣录、任太守育民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忠烈乃瞠目⑻曰:我史

战死就瞪着眼睛看着敌人

阁部⑼也。被执至南门,和硕豫亲王⑽以先生呼之,劝之降。忠烈大骂

押到用称呼(清人)

而死。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于)梅花岭上。至是,德威求公之

被杀死当初(有)嘱到这时寻找

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于)之。

尸骨能找到就把(他的)埋葬在梅花岭上

第二课时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

扬州被攻破的时候有人穿着青衣戴着乌帽

之也:表明一定的时间条件青衣:名作动,穿着青衣乌帽:名作动,

戴着乌帽有者:固定结构,有人

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已

死自从这种传言长(的人)就都说

而英、霍山师大起⑴,皆托忠烈之名⑵,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英山霍山的抗清义军大规模兴起假托名号好像起义假托

之:取独

吴中⑶孙公兆奎⑷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⑸。经略洪承畴⑹与之有旧,

的名号一样因失败南京老交

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⑺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情军队中确凿地知道以前真的还是

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

北方守松山为国殉难

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⑻,文少保亦以悟

(有一些)成神成仙虚妄荒唐说法颜真卿因被杀成仙文天祥领

大光明法蝉脱⑼,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⑽,

悟灵魂离开肉体而成了佛实际是的传统道德准则

者:表停顿

其气浩然⑴,常留(于)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

那种气魄,正大光明永远留在问他是出世成仙还是入世为人的

面目⑵?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

形象出现呢关于他们成神成仙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就像

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

可能问到以梅花岭朋友们谈起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

想象得到情景这就是音容笑貌仿佛可以看到(的原因)这样(人们)

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探究真的成仙没有何况假冒名号呢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⑻,文少保亦以悟

(有一些)成神成仙虚妄荒唐说法颜真卿因被杀成仙文天祥领

大光明法蝉脱⑼,实未尝死。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⑽,

悟灵魂离开肉体而成了佛实际是的传统道德准则

者:表停顿

其气浩然⑴,常留(于)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

那种气魄,正大光明永远留在问他是出世成仙还是入世为人的

面目⑵?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即如忠烈遗

形象出现呢关于他们成神成仙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就像

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

可能问到以梅花岭朋友们谈起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

想象得到情景这就是音容笑貌仿佛可以看到(的原因)这样(人们)

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探究真的成仙没有何况假冒名号呢

课文简析:

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记叙史可法壮烈殉难的经过。

1.写史可法誓与城为殉的决心。

知势不可为点明史可法是在南明局势无可挽回之下才采取这一行动的。

喜反映了史可法宁死不屈、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2.扬州城破,史可法慷慨就义的情况。

拔刀自裁→大呼德威→乃瞠目曰→大骂而死

表现史可法凛然正气,部下衷心爱戴。

第二部分(34自然段)写史可法是否已死的传闻和作者的评论。

1.写史可法是否已死的传闻。

三件事:

⑴忠烈未死的由来反映当时人民的愿望。

⑵英、霍义军假托史可法的名号抗清史可法的殉难在抗清斗争中的感召力量。

⑶孙兆奎与洪承畴的对话详写,孙兆奎挖苦洪承畴,洪承畴的狼狈相,鞭挞卖国贼的卑劣灵魂,反映史可法的民族气节。

2.作者对这些传闻的评论。

引用颜真卿、文天祥成佛成仙的传说,并加以否定,目的是用颜真卿、文天祥同史可法类比,说明他们气节一样崇高,永远为人民纪念。另一方面,说明他们的不朽,不在于肉体或灵魂是否永存,而在于其气浩然,在于他们忠贞爱国的精神、气节,对人民永远有感召力,这就揭示了史可法殉难的意义。

最后用登梅花岭的感受来印证这一观点,强烈地表达了对史可法的无限追念、崇敬的感情用抒情的笔调进行议论,有强烈感染力。

写作特点:

一、围绕一个中心组织材料,结构完整紧凑:

1.殉难经过

史可法的殉难2.实未曾死的传闻表现1.崇高气节

(线索)3.假托史的名号抗清的事迹2.对抗清斗争的强烈感召力

4.孙兆奎对洪承畴的挖苦

最后议论仍紧扣殉难这个中心展开,加上第一部分当葬梅花岭上,末尾又写登上梅花岭的感慨,前后呼应,结构完整。

二、以记叙为主,叙议结合,以深化文章的主旨。

见前课文分析。

作业:

[思考和练习]第二题。

补充作业:

作文《浩然正气留天地》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