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语感论》(修订本)序一_语文论文

《语感论》(修订本)序一_语文论文

王尚文先生自80年代末期由中学调入浙师大任教语文教学法以来,围绕语文教改这个主题,发表了数十篇富于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论文,出版了三部专著,引起语文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成为语文教育学领域内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存在。正如周有光先生所指出的,王尚文的语文教育思想别开新面、独树一帜,已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不仅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而且有广泛的实践指导意义。我们如果将其放到当代语文教育思想发展史的大背景中来考察,它的价值和意义更是不容忽视。

理论的创见往往根植于对历史和未来的深刻洞见。王尚文先生早在1990年出版的(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一书中对当代语文教学走过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作了一番独特而深刻的思考和剖析,认为建国以来先后出现了以强调语文教育的政治性和工具性为基本特征的第一、第二次浪潮。作者一方面历史地肯定了强调政治性和工具性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深刻地剖析了它们在理论上的根本失误以及在实践中的负面影响。在此基础上,作者富有预见性地提出应当掀起以突出人文性为基本特征的第三浪潮,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深广内涵及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他强调指出,语言决不仅仅只是工具、载体,它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人学习、掌握母语的过程就是人成为人的过程,语言化、社会化、人化是三位一体的。如果把语文学科比成一个人,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技能的培养、语文素质的提高就是他的躯体,对人自身完善的关注与追求(包括人的尊严,价值、个性、理想、信念、品德、情操等方面)则是他的灵魂。灵魂必寓于躯体,无躯体则为飘忽无定难以捉摸的幽灵;躯体须有灵魂主宰,无灵魂,则为行尸走内无疑。语文教师必须自觉、充分、深刻地认识、领悟语言的人文性,看清看活在言的字里行间那个人,自然而然地将人文素质教育寓于语文素质教育之中。那种把语文仅仅看作工具、载体的观点,主张以知识为纲要,以训练为主体,只能使语文教学患上丧魂失魄症而挣扎于题海之中,无助甚至有害于语文素质教育。在狭隘工具论一统天下的当年,王先生表现出一位严肃学者唯真理是求的勇气和胆略,令人敬佩不已。随着历史步伐的迈进,王先生的学术创见近年来已得到越来越多的语文学家与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肯定。王先生以自己富有成果的辛勤探索,印证了自己的预言,值此,他应该感到由衷的庆幸!

但在《语文教改的第三浪潮》出版的当年,确是响应者寥寥。他感慨系之地说,我在理论上虽然感到孤独,但语文教学直接关系到数以亿计的青少年一代的成长、发展,我将坚持自己的观点并不断加以完善。1994年他出版了《语文教育学导论》一书,从语言与人的成长发展的关系这一角度深入探讨语文教育的价值、任务、内容、机制、方法等。《中国教育报》发表评论,认为这是一部继叶圣陶等前辈之后少有的有分量的著作,这决非过誉之辞。据我所知,语文教育学的专著自70年代以来出了不少,有的写得比较平妥稳健,学术个性似有不足,基本观点往往近似或相同。王先生的这一专著是他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多年潜心研究的心得,一字字,一行行,都是他心血的结晶。周有光先生在为该书所写序言中说:这本《语文教育学导论)敢于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而且它的‘新’和‘异’又是基于对现代哲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研究成果的大胆吸取和对语言、言语、语感等的深入钻研,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这是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本以语言不仅仅是工具更是人的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为基石。以语感和语感教学为主体的语文教育学著作。问世以来,得到了语文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评价。

王先生从本体论的高度认识、研究语文和语文教育,人文性是他的语文教育思想的精神内核,其主体是语感和语感教学。众所周知,自五四迄今,人们普遍认为学生语文能力是由语文知识转化而来,因而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并通过训练促成向能力的转化王先生称之为知识中心说,这一观念至今在语文教育界仍占主导地位。与之针锋相对,王先生力主语感中心说,认为语感教学不只是一种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而是全新的语文教学观。1991年《教育研究》发表了他的长篇论文《语文教学的错位现象》。该文认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读、写、听、说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的错位、内容与形式的错位、感受与理解的错位等一系列错位现象,都是由于我们对语感的性质、功能以及如何培养等缺乏认识的结果。这是语感中心说第一次公开亮相,可以看作是语感中心说登上语文教育历史舞台的一篇宣言。文章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为了夯实语感中心说的理论基础,王先生又深入到语感这个当时尚属空白的学术领域,革路蓝缕,惟日孜孜,于1995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专著《语感论》,这是一项富有开拓性、独创性的学术成果,它对语感的性质、特征、功能、机制、心理因素、语感与美感的关系以及语感的形成与创造诸问题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新见迭出,精彩纷呈。例如,关于语感的性质,乔姆斯基认为它是一种基于人的先天基础而又来自后天经验的直觉的语言知识。王先生则认为,由于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感必然是社会的人对具有认识、情感内容的言语对象全方位的直觉感受与判断因而决不只是一种语言知识,而是和人的观念、人的情绪交织在一起的,是一种具有社会性的深刻而丰富的感觉。他第一次提出了语感图式这个富有原创性的概念,创造性地论述了语感操作的机制;第一次发现了人们在阅读过程中浅表同化、疏陋同化。片面同化、孤立同化、错失同化等一系列以自我为中心的同化现象。并探讨了如何克服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第一次提出了衡量语感素质的广度、深度、美度、敏度等四项标准,还第一次论述了培养语感的对象性、感受性、同步性、实践性等四个原则,等等。王尚文先生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语感,而不是传授语文知识,并一再吁请大家尊重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先有语言,然后才有语言学,人们不是根据语言学来创造语言、使用语言的。如果理解、生成语句都要从理性的语言知识出发,每听、说一句话都要亦步亦趋地依据所用词语的理性含义和范畴以及有关句法规则,别说中小学生,就是语言学家也绝无可能。实际上只有语感才是左右读写听说等言语活动的质量和效率的杠杆,在所有言语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而不可须臾或缺。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语感的培养,千方百计提高学生语感的素质,以期能够自然而然地一读就懂,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懂得深,说得好,写得美。由于语感并非如乔姆斯基学派所定义的只是直觉的语言知识,而是如马克思所指出的是社会的人一种丰富、全面而又深刻的感觉,因而语言教育与思想情感教育两者结合的有机性与相互渗透的深刻性最典型地体现于语感的培养之中。他富有说服力地论证了:语感是语言能力的纲,其他都是目;语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纲,其他都是目,纲举目张,否则纲既不举,目也难张。为了完成语文教学的这一主要任务,言语形式应当成为语文教学的基本内容,因为语感作为一种感受性万人对客观刺激物的主观感受能力,其刺激物必然是言语内容赖以存在的物质的言语形式。言语形式直接诉诸人们的感觉、知觉,离开了具体的言语形式,语感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语文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使之不断广化、深化、美化、敏化,就必须通过规范的美的课文言语形式,不断修正、丰富学生的语感图式,锲而不舍地去雕琢学生的语感。王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应当是学生的心灵与感觉和课文作者在言语形式中的遇合,也就是把课文言语对象化于学生的。心灵与感觉,从而创造出新的文化心理结构。我国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在本世纪初叶经历了由重义理向重语言的根本转变,近30年来,又由重语言逐渐向重言语发展。这是极为可喜的演进。众所周知,人文学科与科学不同,科学强调客观事实,人文学科强调主观感受,义理、语言乃至言语严格地说都还属于客观的范畴,王先生创造性地继承了前辈语文教育家的有关研究成果,积极倡导语感教学,又迈出了由重言语向重语感这关键性的一步。因此可以说他的富有创见性的系列成果与系统理论实际上即是我国当代语文教学第三次浪潮崛起的标志,同时也为他作为新一代语文教育家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为了把他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学实践,近年来他积极从事教材建设。鉴于对联是我们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具有巨大的语文教育价值,而原有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等书都按古汉语韵部排列(东冬分部,家斜同韵)。内容又有不少封建性糟粕,于是编撰了《对韵新编》(已于1998年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这是创造性继承我国语文教育传统精华的有益尝试。1996年冬以来,他开始主编浙江师大版《初中语文课本》。在人手少、资金缺的艰难条件下,他以自己对语文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和深刻独到的学术见解团结编写组全体同仁,顽强拼搏,奋力攀登,终于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并得到了学术界许多知名人士的赞赏。周有光先生称赞教材考虑周详、设计新颖,的确是青出于蓝的成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钱理群先生称赞教材的总体设计与构思有创意,选目部分更显示出了精心;华东师大中文系主任、教授巢宗棋先生认为教材选材品味较高,寓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于语言文学的教育之中;浙江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导田正平先生认为教材既吸收、继承和发扬了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优点、长处,也体现了时代特色;上海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韩焕昌先生说我当了几十年的编辑,从南到北,见过的教材不少,浙师大编的这套教材是最好的。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博导曹志耘先生预言这套教材在中国的语文教育史上将占有重要地位;北京师大中文系教授、博导王富仁先生在给他的信中说您对中学语文教育改革所作的探索,十分可贵您的开创性工作令我感动。教材目前已在浙江省温岭市部分中学和河南省新乡宰园外国语中学投入试教,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正当他抱着坐死以之的决心编写这套语文教材的进程中,上海教育出版社决定重版他的《语感论》。出于对语文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几乎挤干了所有的休息时问,对原版进行了全面的认真修订,不但为语感下了新的定义,重新探讨了语感的心理基础以及语感与言语主体、言语环境的关系等,为了更直接地服务于语文教改,还新写了语感与语文教学一章,其中关于语感中心说的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育学基础的论述尤为精彩。与原版相比,修订本显然是更为厚重、扎实了。值此修订本即将出版之际,王先生命序干予。我和他同事十年,虽然教的不是同一学科,但我深知他是一位挚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尚师德的老教师,是一位学识渊博、勇于探索和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学者,他的人品和学问得到了广大同仁和学子的敬重。《中国青年报冰点》发表文章称王先生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的先行者,诚非过誉之辞。业余他喜爱旧体诗词,每有所作,我往往得以先睹为快。沧海桑田明月在,青丝华发一灯红、梦流夸父泪千滴,醉玩东坡月一痕等句正是他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值得一提的是,发表于《中国教育报》上的那篇书评是他十年前在中学执教时的学生写的,他说王先生内在的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影响尤著,每念先生,辄诵范仲淹名句:‘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焉敢言序,但非常高兴能够借此机会简述我对王先生语文教育思想的初步认识,并祝愿他健康长寿,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