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指出: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应当十分重视。审题立意而外,作一篇文,我国历来有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之说。如何布局谋篇?文无定法,很难强求一律。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类文体大都有一定的基本结构格式。作为中学生的作文基本训练,倘能循规蹈矩,由人格到出格,死中求活,当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谨将笔者做到的一些尝试以图示的方式录示如下,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一、记叙文类
(一)一般记叙文图示:
① ④
\ / \
A.睹物思人法: ─③─⑤─⑦→⑧
/ \ /
② ⑥
③
/ \
B.议论法: ①→②─④─⑥→⑦
\ /
⑤
解说:
所谓睹物思人法,即由一件或两件有意义的物(①②),引出一位或多位与该物有关的人(③)。再进而联想到与该人(个体或群体)联的典型的一件(或几件)事(④⑤⑥),从事中体现出(或概括出)该人的性格、品质(⑦),最后回应点题,升华中心(⑧)。如《一件珍贵的衬衫》。
所谓议论法,即通过对曾经对你的人生道路或思想转折有过较大影响或启发的某件事或某言某行(①)生发议论,引发所记的人(②),再进而联想到最能体现该人性格、品质的几件事(③④⑤),从而概括出该人的性格及思想品质(⑥),最后回应、升华(⑦)。如魏巍《我的老师》。
(二)复杂记叙文图示:
┌①②┐
A.联想法:①→②→③→④→⑤→⑥→⑦┤③④├→⑧
└④⑤┘
B.介绍法:
C.直观法:
解说:
所谓联想法,即由人甲(①)联想到事甲(②),再联想到人乙(③)、事乙(④),再进而联想到人丙(⑤)、事丙(⑥),而后或同中比异,或异中求同,突出某个体或概括出其共同特征(⑦),最后回应、升华(⑧)。形象间往往表现为因果联系。
所谓介绍法,即由甲(①)介绍(或引出)乙(②),由乙介绍(或引出)丙(③),类推,最后仍归结到甲(①)。形象间并不一定相互熟悉或有直接联系。如《猎户》:去访董昆,联想:董昆可像家乡的尚二叔?便介绍尚二叔;场长提议去访百中老人,又介绍百中老人,而百中老人又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引出一部猎经,而后董昆方千呼万唤始出来。
所谓直观法,即将你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见到的几个不同人物自然地引入文章中来。作者(或我)即文章线索。如:我(①)准备回家,在路边某公汽停靠点等车,正过尽千帆皆不是而焦躁时,嘀嘀两声喇叭响,原来是同学(或同乡)甲(②)开着一辆中巴停在跟前;我喜出望外,登车与甲话旧,甲说出我与甲都熟悉而与我久无联系的乙(③);中途有丙(④,甲之同学或同乡)搭车(或拦车与甲说话),由甲再介绍丙;我回家后去访问丙,却意外地遇上了丁(⑤),丁又夸甲和丙(⑥),穿连成一个故事,表现了一个主题(⑦):或生活的浪花;或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山乡人们带来的经济的、精神面貌的变化;或讴歌某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好领路人。如《巾帼群中领头雁》。
(三)游记体散文图示:
②
/ \
A.定点换景法:①→─③─⑤
\ /
④
B.移步换景法:
② ④ ⑥
/ / / \
①─ ─ ⑧
\ \ \ /
③ ⑤ ⑦
解说:
所谓定点换景或移步换景,是从选好观察点多角度描绘景物而考虑文章结构的两种基本方法。它们往往交融使用。现分述如次:
定点换景,即观察者选定一个观察点后立定观察(看、问、听、闻、触)某一景物,通过视角、视野的改换,从而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某景物的全貌。开头部分(①)交待写作背景、起因、目的或概述所写景物的总特点(如美丽、雄奇、险秀等),或点明心境、主题(迷人、难忘、神往等);主体部分先描写从第一个观察角度所获得的景物印象,即表观察角度的词语十景物及其特点(②),接着描写从第二、三个观察角度所获得的景物印象(③④),格式同(②)结尾部分(⑤)照应开篇,抒发感受,深化中心。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作者在主体部分按时空交融的顺序,不断改换角度,或仰望,或平视,或侧看,或斜睨,或远眺,或近觑,或左顾右盼,或瞻前顾后,在多角度的描写中充分展示了小屋的美:白天美妙的绿色背景下的小屋形象的清晰美;夜幕深垂的晚上小屋影子的朦胧曼妙美;破晓或入暮时,由于光线变化而导致的色彩变化的浪漫美无不毕现了小屋的景物特征。
移步换景,即动点观察,一般按作者实际游览的行踪,或以作者刻意设计的行踪为线索,有目的地选择观赏重点,以所见所闻所感的先后顺序,依次展现景物特征。如《雨中登泰山》、《难老泉》、《荷塘月色》、《内蒙访古》等皆是。
二、议论文类
②
/ \
(一)一般议论文图示:① ④→⑤
\ /
③
解说:
一般议论文指一般立论型命题议论文。首段(起)释题意,亮出观点,即是什么(引论;①),接着正面例证论述(承)为什么(②;详)再从反面例证论述(转)不如此将会导致什么后果(③;略),正反(②③)比较、对照,互为印证,以突出正面观点(本论);然后(合)说明应怎么样(结论;④),最后引申回应,深化中心(⑤)。
(二)特殊议论文图示:
③
/ \
A.读(观)后感:①→② ⑤
\ /
④
解说:
读(观)后感重在感。首段为读(观)(①)所感知的内容;接着是议(析)(②)对你感受最深、启迪最大的内容,提炼出观点;然后是联(③④),即联系社会、思想或生活实际,展开联想,正反例议发感;最后是结(⑤),归结引申。读(观)是议(析)的基础,联是议(析)的引申发挥,结则是对前述内容的综合概括、引申深化。
②
/ \
B.文学评论:①─③─⑤
\ /
④
解说: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现象及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评价的文章。中学生写作文学评论,主要是针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或形式方面的特点,或两者兼而顾之,进行分析评价。其基本评论方法是叙、析、评三者有机结合:首段(①)应交待所读作品及其作者,概述其内容、特色,即总的评价或总的感受。主体部分(②③④),对原作品展开分析评论,其基本步骤为:首先分析评论原作品的第一方面的特点(②)。即原作品特点(分论点一)十引述原作品有关材料作论据十分析得出小结论:依次(③④)类推,步骤基本同(②)。
需要说明的是,若(②)的分论点在段首提出,以下叙、析,那么(③)的分论点则可在该段末归纳得出;第(④)的分论点又可在段首亮出。如此,则可避免呆板而使行文摇曳多姿。结尾部分(⑤)归结全文,进一步强调突出作者对原作品的总评价、总感受。
③
/ \
C.思想评论:①→② ⑤
\ /
④
解说:
思想评论是针对在日常生活、工作或学习中反映出来的思想问题进行分析、评议,以帮助人们明辨是非、弘扬正气、纠正错误的文章。其基本结构式:文章的开头(①),引述材料,略加分析,有的放矢地提出评论的中心论点,接着(②)由此及彼,引发联想,列举出类似的思想及其表现,揭示其普遍性;然后具体分析,辩证说理(③④);若是正确的思想,就应指出它好在哪里,以及产生这些思想的动因何在;倘是错误的思想,则应挖根源,找危害,揭实质。该部分的文章重点,最好是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以增强说服教育的效果。最后回扣材料(⑤),提出解决思想问题的办法,或发出号召,都来摒弃这种错误思想,或都能弘扬这种正确思想,总结全文。
D.供料作文
┌ ③
│ / \
│引申型:①→② ⑤→⑥
│ \ /
│ ④
│ ③
│ ┌ / \
│ │(1)全面比较式:①→② ⑤
│ │ \ /
│ │ ④
┤ │
│比较赏析型 ┤ ┌③┐
│ │(2)侧重内容式:①→②┤④├⑥
│ │ └⑤┘
│ │
│ │ (3)侧重形式式: ┌③┐
│ └ ①→②┤④├⑥→⑦→⑧
└ └⑤┘
解说:
引申型议论文基本写法为:首段概引材料(①), 可在首段段末也可独立成段鲜明地亮出观点(②);承上启下,由点及面,正反结合,举例论证(③④);联系实际,深化中心(⑤);总结回应,画龙点睛(⑥)。
比较赏析型议论文实则属文学评论,但与一般文学评论不同的是该类文章在比较(优与劣;同质比异)中赏析,涉及知识面较宽泛,鉴赏层次较高。96年全国高考作文对两幅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截错了》)的比较赏析即是。下面就以此为例简要说明该类文章的几种基本结构式:
全面比较式:同中比异,亮出观点(①)→比较析理(②)
┌ ┌画面┐ ┐
│内容(③)┤ ├引申 │
│ └内涵┘ ├总述回应(⑤)
┤ ┌画面构思效果 │
│形式(④)┤ │
└ └绘画技巧效果 ┘
侧重内容式:同中比异,亮出观点(①)→比较析理(②)
┌画面内容(繁简)(③)┐
┤深层内涵→引申(④) ├总述回应(⑥)
│标题照应(⑤) │
└ ┘
侧重形式式:同中比异,亮出观点(①)→比较析理(②)
┌构图繁简(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