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一屋子大学生不会写钥匙二字》。文史专家周汝昌先生读了感慨良多,写了篇短文(《光明日报文荟》1997.8.6),呼吁教育专家多动动脑筋,寻找提高语文教育质量的总钥匙。
无独有偶。记者庄电一感慨大学中文系二年级学生将家庭的庭字少写一点,将药水写成约水,因此曾呼吁学生文字基本功忽视不得。(《光明日报》1996.1.1)呜呼!汉语教育中此类怪现象何其多哉!怪不得《中国教育报》曾开辟专栏进行汉语文水平滑坡的讨论呢。
如何提高汉语文教育质量呢?它的总钥匙是改正语文教育界数十年来形成的错误认识与错误做法。笔者不揣冒昧,略陈己见,以抛砖引玉耳。
第一,语文教育界对于词汇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教学中既没有规定的量,更谈不上合理的序。
语言的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三者在教学中的地位,词汇最为重要。日本语文教育界许多年前就编制出了22500个词语表,作为国语教育的基本词语,让大家遵循;而我们直到目前只有一套常用字表,至于常用词量却盲然无知,教学质量怎能保证?没有量,也没有序。该先讲的不先讲,该后讲的不后讲。比如邂逅这个词,当前学生掌握得很差。主要原因是它的教学没有良好的顺序。如果在现有教材邂逅出现之前,先讲一讲《诗经野有蔓草》,其教学效果就会好得多。因为邂逅相遇在《诗经》里出现时的语言环境最为典型,就像豁然开朗在《桃花源记》里出现时一样,不用多讲学生就会全然理解,并能准确记祝前面已经留有深刻印象,后面再复习一次两次,焉能不会掌握?该先学的没有先学,不该先学的却先学了,才无好的效果。由此可知,词汇教学要有一个良好的顺序,这个顺序常常要由词源打头。邂逅相遇如此,豁然开朗如此,信誓旦旦、庞然大物等,莫不如此。讲‘豁然开朗’非讲《桃花源记》吗?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怎能成功?词汇教学的序的问题是个复杂的问题,只要认真研究,一定会得到解决。目前基础教育中,有字族文和成语方圆等科研成果涌现,应当得到推广。其实有时将同类的词语编成词语短文,集中起来学习就会很好。比如,月亮的别称,金兔、金蟾等竟有29个之多,如果结合这些词源古代诗文编成短文,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而繁,逐一进行教学,不是很好吗?
第二,课外阅读没有明确的量与目。
课外阅读十分重要,然而数十年来既无明确的量也无明确的目。这个无字既有忽视因素又有轻视因素;不管怎样,都是认识方面的错误。过去教学只是泛泛地强调多读,多读哪一些书?教师说不出;多读多少?教师也说不出。进入八十年代,人教社编出一套高中课外阅读教材,较好地解决了高中课外阅读问题。但是许多学校没有采用,它的作用并不大。如果重新认识这套教材,从教师到领导加以重视,课外阅读效应会有大的收获。课外阅读的书目,有一个人文性问题。《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有丰富的人文性内容,有优秀的文化传统。一个受过基础教育的人,不懂这些,文化素质就有大的欠缺。我看,对于一般中学生来说,目前的课外阅读教材就可以了;对于中上等学生不妨加上上述三本古典名著的节本;对于高材生不妨再加上先秦散文、东周列国、唐诗、宋词等的选本;至于报刊时文,当前名著等,教师做些引导,能读多少就读多少。课外阅读还有个考试问题。有人会说,目前考试试题材料不是多取于课外吗?是的。但课外阅读考前没有明确的限定,命题又不很得法,师生无从着手,因此考不出方向,更考不出效率。如果考前有个限定,有了明确的量与书目,试题范围有所限制,命题方法又比较讲究,其效果就会好得多。比如,许多教师只顾课内《雨中登泰山》,不顾课外杜甫诗《望岳》。如果就《望岳》出个小题,课外阅读不就会深入一步吗?对于中国古典名著,如果课外阅读有个明确的规定,高考试题轻轻点一点,课外阅读不就上去了吗?
第三,高考与中考轻视识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任务,是识记大量的语言材料。汉语的历史源远流长,必须继承的语言材料很多,从常用词语到名篇名段名句,都应该继承下来。在可能的前提下,识记的越多越好。
当年康有为、陈独秀能背全部杜(甫)诗,夏承焘会背十三经,曹聚仁曾将《诗经》统背过九次。现在,教育家不强调识记,只强调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没有识记,何谈运用?又说什么识记究竟是初级的东西,于是大纲强调的48项能力训练,唯独没有识记能力;教材规定识记的量很少,内容又多是语体,很难诵记;考试分值更少,因此现在学生对于名篇名言很少能背得出、写得出。其实识记能力也是要在训练中培养的。此外,语文知识运用能力主要表现在作文上;可是到了八十年代,说什么听说读写都重要,混淆学习母语与学习外语的界限,把最为重要的读写降低了等级,说什么作文成绩不真实,只有语文知识才是真学问。著名作家王安忆做当前的中学试卷无一题做对,王安忆没有能力?经过十多年的检验,看来十分零碎的甚至叫不出名堂的所谓语文知识试题,考不出学生的语文能力,以考语文知识压低作文分值的做法也是很错误的,需要改正。我看语文知识试题分值不可超过百分之三十,并且知识试题应有较重的名篇名言识记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