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视语文教学的现状,努力减轻学生负担
语文教学中的不合理负担,就是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所不必要的负担。目前教学中有不少内容,是顺应
某些学科知识系统化的要求而被纳入语文教学中来的,到底对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有什么必要性,并说不清楚。
这方面的不合理负担,概括起来,表现为四个不可:阅读教学非对一篇篇课文的主题思想和写作特点进行
分析不可,文言文非逐句翻译(对号入座)不可,现代文或文言文的教学非讲文体、语法等知识不可,作文教
学非按写作知识系统安排不可。
并不是说主题思想、写作特点、文体语法知识等等不该讲,有时不仅该讲,甚至不妨大讲,但若变成非此
不可,就会造成学生极重的负担。在不同的情况下,四个不可的表现,或者有轻重不同,但总的来说这是
一种主流倾向。
限于篇幅,仅就其中一个不可举几个例子。
例如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鸿门宴》)中的因,理解成趁此
、借机或就,其实问题都不大。但不行,因为按语法知识,讲成趁此、借机是把因视
为介词;讲成就是把因当成了副词。这可是非分清不可的原因问题!
例如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促织》)中的顾,理解成看、回头看,意思本差不
多。但不成,因为前者是引申义后者是本义,也是不可含糊的原则问题!
上述例子实在很难看出这些知识对提高学生母语应用水平有什么必要性,但我们却很难完全撇开不顾
。因为按照教材所体现的知识体系,这些全是顺理成章的东西。课堂被这类非必要性知识充塞的直接后果
,便是学生实际语言能力的下降。
最近,我们以高一课文《眼睛与仿生学》中的一段对高三学生进行测试调查(北京六所学校1400多个样本
)。这段文字是:眼睛是人和动物的重要感觉器官。人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不仅比其他感觉器官多得多,而
且有些是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获得的。据研究,从外界进入人脑的信息,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来自眼睛。
这段文字对于高三学生来说难度是不高的,但调查结果却颇不理想。能够准确理解这段文字意思的,仅占
0.439,即不到700人。其余均认为这段说的是在人和动物的各种感觉器官中,眼睛是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也就是说,不能体会该段文字用语的分寸,分不清重要和最重要是不同的,看不出该段并没有说眼睛
对于所有的动物一概最重要。其实,关于眼睛并非所有动物最重要的感觉器官的背景知识,高三学生并不
陌生。但在对语言的具体理解时,分辨能力却显得很差。也许有的同志以为,在言语理解问题上这样要求学生
,是没有必要的。但我们觉得这恰恰反映了何谓掌握语文工具、何谓语文素质的不同认识。如果高中毕业而在
实际阅读中分不清重要和最重要,恐怕不能说具备了较高的语文素质。如果在北京以重点学校为主的
调查中竟然是半数以上的学生处在这种水平,那就更当深长思之了。
学生负担太重,影响了良好语言习惯的培养,影响了实际应用语文能力的提高,这种局面已到了不能不改
变的时候了。而从上面所举的例子来看,这种负担主要来源于语文教学内部,来源于学科教学中的知识体系,
来源于相沿成习的某些非母语教学规律的既定模式。所以负担的减轻,不是选几篇什么课文的问题,也不是简
单地否定点什么的问题,而只能是以科学的态度、艰苦的试验,推动语文学科知识体系和教学模式完成转型改
造的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必须加大语文学科知识体系改造的力度
文体、语法、修辞、写作等现成学科知识体系,基本上是对所有语言现象的静态的理论概括。但在一个相
当长的时间里,人们误以为这与学生学习母语的规律是同一个东西,误以为课堂上讲讲这类知识,再完成某个
知识点的迁移就完成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而完全忽略了知识迁移所必须的条件,忽略了提高母语
应用能力的固有规律,在教学方法上把母语教学和数理化教学简单地划了等号。
近几十年所形成的语文学科知识,不是没有用处,但对于学生提高母语应用能力来说,绝不是弄清其知识
体系、掌握其术语概念就能够济事的。这一点,早在3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过:我不大赞成‘语文知
识’这个说法。把语法、逻辑、修辞之类称作‘知识’,好象讲得出来就行,容易忽略实际运用。(人民教
育出版社1994年《叶圣陶教育文集》第5卷712页)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法书不可能担负提高语文水平的全
部任务语法书讲的是全部语法,其中有些话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有用的地方可以多看两遍,无
用的地方不妨翻翻篇儿就过去。(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吕叔湘语文论集》158页)而张志公先生强调必须分
清理论的知识和实际应用的知识,强调语文知识必须精要、好懂、管用,就更为大家所熟知了。目前学生语文
学习负担过重,根本原因在于语文学科的自身建设还存在着有待解决的问题。而加大语文学科知识系统改造的
力度,便是其中一项艰巨的任务。这是对大面积上的语文教学将产生举足轻重作用的一项历史任务,只有在这
方面取得突破,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掀开新的一页。
语文学科知识的改造更新,离不开语文教学的实践。课堂教学应当是这种改造更新最好的试验基地。哪些
知识需要学生记忆、积累,哪些知识不需要强调记忆、只需要大致了解即可;哪些知识必须反复梳理、系统掌
握,哪些知识不需要系统掌握、但需要反复渗透;哪些典范的语言材料需要记诵而且也有可能使学生记诵,哪
些只需要学生有所感受即可;在阅读写作中最管用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学生这些都需要反
复实践,不断总结。
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不妨首先在上每节课时对于非让学生记住不可的东西悉心筛选。凡是教师自己不凭借
教案就说不大清楚的,万勿让学生去记。凡是要求学生准确记住的知识,必须简明、准确,而且要有相应的检
查手段。这一点说起来容易,每课都筛选得恰如其分就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一篇大学问。
学科知识的改造更新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只能以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准绳,对原有知识不断重新审视,删
除、简化、改易、补充;只有从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语文知识分类处理,积累经验,才能逐步整
理出适用的知识系统。
三、从课堂教学、教材编写、科学研究三方面为建立语文能力目标系统创造条件
推进语文素质教育,使语文教学进一步科学化,是一个全面的教育实践的过程。合理的语文课程标准的制
定,合理的语文能力目标体系的建立,都不是少数人开会讨论做文章所能完成的,只能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求
得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