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一篇自读课文,按常规一课时自读实在无以深刻理解课文。我以为,自读课与教读课教学的本质区别,应该体现在自读与教读理念是否真正实施,不在于课时的多少。为了充分发掘学生的自读能力,为了打破自读课与教读课的教学差异归于课时安排的长短的传统狭隘理解,笔者在教学《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一课时,想特意一反传统,用三个课时来教自读课文。
设计特色:
培养学生对文言小说的阅读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制作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畅谈自读之验
上课之前,我即要求学生带着一双自读体验的眼睛去认真审视课文,我不做任何阅读导向,甚至连作者和其他材料也不提供,着意开放学生的自读思想视野。
上课伊始,我即让学生畅谈自己的阅读体验。为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够多方面地畅所欲言,我切合课文特点用课件形式展示了十二个最的谈论方向:
1、你最感动的、最喜欢的、最反感的、最想说的、最先联想的、印象最深的人、事、情。
2、你最欣赏的、最不明白的、最有异议的思想和写法。
3、你认为最难读懂的、最容易被人忽视的和最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这十二个最的提法或许并不怎么科学,但它包含的内容很多,学生的思维闸门应该可以一下子被灵动地打开了。为了创造畅所欲言的氛围,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和发言等畅谈方式,也可以自由发言展现个性思想,不必拘泥于所提示的谈论方向,也不必拘泥于谈论顺序,时间可以安排一节课。
二、赏它山之石
有了一定的阅读体验后,学生最容易产生一种写作的冲动。为此,我因势利导,根据学生的学识水平和被文章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等等实际,积极向学生了一组有关本文的鉴赏文章,用课件形式加以展示,诱发学生思考和借鉴:
1、《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百宝箱的多重意象解读(广西桂林市龙胜县中学杨生春)
2、杜十娘的选择(转于中学中网)
3、杜十娘之冤(陈洁载于2000年第11期《大地》)
4、两处严妆描写的比较阅读(湖北省宜昌县三峡高中胡平)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欣赏它山之石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进一步启发自己的思维,吸取其精华,使自己的阅读体验比较科学的表达出来。我随即抓住学生欣赏别人佳作后的不平静的心境,诱导学生进行写作方法上的归纳总结。课件展示随机小处着眼,诱机深入;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大胆想象,不拘束缚;多向比较,理性解剖等等许多写作技法的体验。这也符合认识论中的由实践到认识的认知规律。
三、抒写胸中之垒
在又一课时欣赏它山之石的基础上,学生的写作激情应该成一触即发之势,我开始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研读性文章,要求多方思考,不可急于求成,最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回味思考空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深层次的阅读思考,再写成简短的鉴赏文字。
四、交流快意之作
交流快意之作是本课教学的高潮阶段,也是本课教学的总结阶段,可以说,前面三个阶段的教学都是在为本阶段的教学奠定基础。教者不敢草草收兵。
既然是交流,就应该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的,与单向的作品展览有着本质的区别。这里既需要生与生之间的交流,也需要生与师之间的交流。
生与生之间的交流内容有各自创作的体验和借鉴的收获,有对课堂改革的种种感受,也有鉴赏作品内容的展示(有片断式的、观点式的、全文式的等等),更有对交流的内容进行质疑问难的讨论;形式上,有按规定程序安排的交流,还有鼓励学生进行不拘一格的自由交流等等。
生与师之间的交流,始终是在贯穿学生课堂上的主体作用的指导思想下进行的,老师只是努力发挥着答难解疑的作用,也没有强行学生接受自己的某种观点,着意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科学氛围。
交流的有关内容可以先用课件形式制作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