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专部使用岭南版教材,〈我的空中楼阁〉在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听清楚和说明白。这是一篇清新脱俗、语言优美的散文,描写性和抒情性极强。但我们的学生素质有限,很多人把语文课当作杂科,根本不识货。如何深入浅出地让他们欣赏文章之美,并转化为阅读写作能力呢?我是这样教学的:
一、紧扣目标,自然引入,激发兴趣。
本单元的目标是听清楚和说明白。上一次我们学习了〈穿云破雾上九天〉一文,大家积极发言,以记者采访报道的形式,述说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试验发射的现场情况,很多同学展示了自己的好口才。上一课重点是说事,而生活当中常常需要传情,比如你对一件物品、你的家庭的喜爱之情如何表达出来呢?我正在开场白,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还有,顺便告诉我们如何表达对一个人的爱情呢?(众生笑)。
我没有动怒(太熟了),反问:你怎么写?
不外乎就是说我喜欢你或者说我对你有好感之类的,但写了两行就没话说了,憋得难受!气氛活跃。
空洞!没有语文水平也想谈恋爱,还是认真点吧。我将他们一军,乖乖听完这一课,就会有提高的。我们来看看台湾作家李乐薇怎样描写他的小屋,表达一种高雅的情感。我板书标题,解题。
二、不露痕迹引入正文,调动学生积极性。
我们为什么要学这篇文章?除了学习如何说明白一种情感之外,还可以学到一种‘移步换景’的描写方法(板书)。文章的描写对象是山脊上的‘我的小屋’(空中楼阁),他变换了三个立足点来描述,走一步换一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看来看去都是不一样,都是很可爱。板书:一、立足小屋外面,欣赏它和背景的和谐美(点缀)。二、立足小屋,欣赏其环境之美。三、出入途中、夜幕之下景色和所见所感。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提纲快速浏览课文,划分文章段落。布置任务,学生完成。
本文采用‘托物言志’写法,你能说出作者言何‘志’吗?你最欣赏哪些文字?学生纷纷举手发表看法,大声朗读有些段落。其中一个学生反问:老师你喜欢那些段落?
都喜欢,特别是14段‘我出外,小屋是我快乐的起点,我归来,小屋是我幸福的终点-------我深情地示范性朗读,很多人跟我一起读。这课堂有点温度。
好东西一起吃,好文章一起读。大家将整篇文章一起朗读好不好?好!我火上浇油,学生其实很容易上钩。
三、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谈话。
解释了重点字词。现在我要考一考你们的理解能力?请大家思考如下问题,谈一谈自己看法学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我在每个部分都提出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比如第一部分我的问题是: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请根据想象,描绘一下它们的样子。
2、小屋如何点缀山?
3、第3段用了哪些富有动感的词语?
4、在树的点缀下,小屋有哪些特点(综合4至8段)?
5、第5段描写树的各种美,有何用意?
6、这部分中,作者的立足点前后有何变化?
四、适当穿插点拨,授人鱼和渔。
通过提问和探讨,学生已经基本吃透文章内容。我针对有些句子,适当穿插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结合我的小屋在树与树之间若隐若现,凌空而起,姿态翩然。一句,我提问:难道这一所小屋真的会飞么?
当然不是,是树叶在动。
不,是指房屋的样子像小鸟,屋檐高翘,展翅欲飞的样子。
不是,因为作者在山下走动,房子在视线中晃动------
不对------学生们争论热烈。这课堂发高烧啰!
你们说的都有点道理。不过归根到底,作者是想描写从山下仰望,自己的小屋掩映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的样子。树点缀了小屋,小屋有点缀了什么?我卖关子。
树点缀了山。异口同声。
错!我一摆手,大家面面相觑。
小屋点缀了作者的心情。我一字一顿地说小屋当然不会飞,是作者的心在飞,充分表达了作者的至爱之情。学生恍然大悟。
这句是写景还是抒情?其实是情景交融。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思是作者的主观感情往往不露痕迹地隐含在对客观景物的描绘之中-------接着我又举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和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两句诗中的明月和冷月相比较,适当解释,让学生体会作者的不同思想感情。
五、亦庄亦谐,检验效果。
归纳中心是顺理成章的事。完成练习后,我循着余热跟学生讨论:这所小屋本来可能很平常,为什么作者笔下如此之美呢?
情人眼里出西施!一个学生点中要害。
关键是作者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才能与之和谐相处。有人补充。
比如我们同学,热爱学习的人认为教室是天堂,害怕读书的人把教室看做地狱有人举一反三了!
天堂总比地狱好。不爱也得爱,何苦跟自己过不去呢?嘿!还挺有味!
爱爱爱!‘撒遍人间都是爱’我知道情书怎么写了,老师,我念给你听,新鲜出炉,来来来!这调皮鬼眼看时间不多,不举手就站起来我也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在校园里,我处处留意着你的身影,我的目光象磁石一样跟着你那指南针一样苗条的身材。你散步的时候,清风送来阵阵清香,你停下来就象若柳扶风,亭亭玉立,你在操场上英姿飒爽,矫健迷人-----真酸哪!救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