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竹影》教案

《竹影》教案

教学思路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丰厚。要在一课时内授予学生,难度较大。所以我以为应该略枝叶而直取本根。此文收入《艺术卷》而非文学卷,可见丰子恺先生写此文主要目的是对孩童进行美育,所以我想在课堂引导学生反复探究创造与模仿的关系。

课前预习资料

丰子恺《儿童的画》、《学画回忆》、《图画与人生》, 《素质教育在美国》节选,《倚天屠龙记》节选 ,朱光潜《谈美书简》文选

苏轼 《於潜僧绿筠轩》、《文与可谷偃竹记》,郑板桥 《题画诗》、《题竹石画》,白居易《池上竹下作》,

课堂实录

师:昨天大家都预习了《竹影》,现在我想检查一下大家预习得如何。(出示预习题)大家一起念。

学生齐读:弥漫 眼梢 惬意 汀 蘸

缕 口头禅 硕士 参差不齐

师:很好,第二题。谁来概括一下课文内容?

一生: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

师:时间、地点、人物、事情俱全,很不错。不过这位同学还有补充。

一生:我们在水泥地上画竹影,然后爸爸给我们讲画画的知识。

师:非常好,这就十分全面了。现在我们来看看他们画的竹影。(出示图片竹影。)

师:竹影是谁画的?

一生:华明、丰子恺、丰子恺的弟弟、丰子恺的父亲。

师:真的吗?

教师用一块湿抹布在黑板上写一大大的竹字。然后请一学生上台用粉笔把这个字描一下。

师:请大家看黑板,请问这个粉笔竹字是谁写的?

一生:xx同学。

另一生:老师。

师:理由?

一生:版权属于老师,xx同学只是依样画葫芦。

师:说得好,我就这么问吧,如果这个字拍卖,卖了10000元,我拿多少,他拿多少?

一生:你最少拿9500,他最多拿500,算苦劳。

师;很好,那么请大家再思考一下,这竹影到底是谁画的?

一生:是月亮画的。

师:是月亮吗?月亮能发光吗?

好几个学生一起叫道:是太阳!

师:很好,竹影的真正作者是太阳,太阳借了月亮的手画的,现在我请大家思考我们四个人在这里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把月亮画的画了一份。(填一词)

一生:描了一份。

一生:复制。

一生:克隆。

一生:copy。

师:大家说了几个同义词,克隆= copy=复制。现在我请大家回忆一下昨天我给大家的资料,在我们的资料中除描影外还有哪些复制图画或类似复制的方法?

一生:用薄纸印。

一生:用格子法放大。

一生:黄全愈的儿子也是复制。

师:黄全愈的儿子能随手画出很美的竹啊梅啊的,他怎么也是复制?

一生:他的画不是他创作的,是别的国画大师创作的,他只是凭记忆复制而已。

师:很好,我们来看一段文字(出示黄全愈的文章),大家一起念一下。

学生齐读: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师:爸爸说我们这不是画竹,不过好玩罢了。学某类西洋画的人能把自然描摹到几乎一样,这是不是绘画呢?请大家四人小组讨论。意见一致了就举手。

一生:不是。

师:不是绘画那是什么?

出示几幅西方油画。

几个学生一起说:像照相!

师:不错,大家一起来看看丰子恺先生是如何评价这类西洋画的,(出示文字)一起念!

学生齐读: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顶多也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

师:好,我们小结一下。刚才我们一起讨论了几种画画的方法,有描、印、放大、临摹、模仿大自然,但同学们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绘画。那么我就有一个疑问了:有成千上万人在做上述这些事,他们是不是都是笨蛋?他们做这些事有何得失?讨论三分钟。

一生:有得有失,得到了名利,失去了时间。

一生:他们还是有所得的,他们锻炼了技术,有了技术就有可能去真正的创作。

一生:但他们会在模仿中失去自我。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我们来看郑板桥是怎么说的(出示文字):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这句话就是说一个人想把心中的竹画出来必须要有技术。我们再看朱光潜的一段话。(出示文字)大家一起念。

学生齐读:模仿只是创造的始基;没有做到这步功夫和做到这步功夫就止步,都不足以言创造。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悟,要有匠人的手腕。

师:朱光潜先生用经典的文字给我们作了总结。我想我不用再多说了。现在让我们假设一个人,这个恩已经完成了模仿阶段,现在他要真正的去创作,比如说他站在一丛竹前,现在要你来告诉他怎么画,你会说些什么?每人说一句话!

一生:闭上你的眼去画。

一生:画它的神气。

一生:别管像不像。

一生:你今天是什么样的心情就画什么样的竹。

一生:画出你自己。

一生:要有象征意义。

师:如果是丰子恺的父亲站在他面前,他会说些什么?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一生:要画出竹的美的姿态,活的神气。

一生:要像我们闭目回想时所见的一种神气。

一生:要注意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

师:很好,现在这个人听了大家的话以后开始画了。他画的怎么样呢?请大家一起看。

(出示真竹照片与郑板桥竹图)

师:这个人是谁呢?他就是郑板桥。郑板桥就是站在这丛竹面前画下了这幅画。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照片与图画,看看郑板桥对竹作了哪些改动,思考一下他为何作此改动?讨论三分钟。

一生:颜色变了,为的是不像,这样可以更加突出神韵。

一生:疏密变了,照片到处一样密,画就符合黄金分割定理,像一偏文章一样:凤头、猪肚、豹尾。

一生:叶的方向变了,照片上方向不定,而画上竹叶基本向下。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但是为什么呢?为什么郑板桥要让它向下。

一生:可能当时他心情不好。

一生: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我想郑板桥是用竹叶来表示俯视民间疾苦。

师:你真是天才。

一生: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竹是中空的,可以用他来象征虚心的人,而虚心的人总是低着头的。

师:看来大家都非常聪明,都不比郑板桥差。现在我要大家跟郑板桥比一比。竹可以表达各种各样的性格。文雅、清高、虚心、坚韧有许多诗人赞美它;当然,也有人爱唱反调,说:竹似伪君子,外坚中却空, 根细好钻穴,腰柔善鞠躬假如现在站在竹丛前的人是你。绿、红、黑、黄眼前摆着无数颜料,你会选哪一种颜料?你会把竹画成什么样?

一生:我会用黑笔,画成钢铁的模样,表现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气概。

一生:我要用红色,画出我的热情。

一生:我要选择五十种不同的颜料,让每一片叶子都有各自不同的个性。

师:这个同学真是太伟大了,选班长的话,我投你一票。还有很多同学想说说自己心中之竹,可惜时间关系,今天的课只能上到这里,大家回家后以钢笔代画笔把你心中所画的竹图写出来吧。下课!

上课资料一

一 《孩子的画》 孩子们的袋里常常私藏着炭条,黄泥块,粉笔头,这是他们的画具。当大人们不注意的时候,他们便偷偷地取出这些画具来,在雪白的墙壁上,或光洁的窗门上,发挥他们的作品。大人们看见了,大发雷霆,说这是龌龊的,不公德的,非严禁不可。便一面设法销毁这些作品,一面喃喃咒骂它们的作者,又没收他们的画具。然而这种禁诫往往是无效的。过了几日,孩子们的袋里又有了那种画具,墙壁窗门上又有那种作品发表了。大人们的话说得不错,任意涂抹窗门墙壁,诚然是有害的。但当动手销毁的时候,倘得仔细将这些作品审视一下,而稍加考虑与设法,这种家庭的罪犯一定可以不禁自止,且可由此获得教导的良机。因为你倘仔细审视这种涂抹,便可知道这是儿童的绘画本能的发现,笔笔皆从小小的美术心中流出,幅幅皆是小小的感兴所寄托,使你不忍动手毁损,却要考虑培植这美术心与涵养这感兴的方法了。 实际除了出于恶意的破坏心的乱涂之外,孩子们的壁画往往比学校里的美术科的图画成绩更富于艺术的价值。因为这是出于自动的,不勉强,不做作,始终伴着热烈的兴趣而描出。故其画往往情景新奇,大胆活泼,为大人们所见不到,描不出。不过这种画,不幸而触犯家庭的禁条,难得保存。稍上等的人家,琼楼玉宇一般的房栊内,壁上不许着一点污秽,这种画便绝不可见。贫家的屋子内稍稍可以见到。废寺,古庙,路亭的四壁,才是村童的美术的用武之地了。曾忆旅行中,入寺庙或路亭中坐憩片时,乘闲观赏壁上龙蛇,探寻其意趣,辨识其笔画,实有无穷的兴味。我常常想,若能专心探访研究这种绘画,一定可以真切地知道一地的儿童生活的实况,真切地理解儿童的心情。据我所见,最近乡村废寺的败壁上,已有飞机的出现了。其形好似一种巨大的怪鸟,互相争斗着。最初我尚不知其为飞机。数见之后,稍稍认识。后来听了一个村婆的话方始恍然,儿童把飞机画成这般的姿态,不是无因的。看了这种画,而回忆近来常在天际飞鸣盘旋的那种东西的印象,正如那壁上的大鸟一般的怪物。 把飞机活物化为怪鸟,而设想其在天空中争斗的光景,这是何等有兴趣的儿童画题材!这样的画,在上海许多儿童画报上尚未见过,而在穷乡僻处的废寺败壁上先已发表着了。 这点画心,倘得大人们的适当的指导与培养,使他们不必私藏炭条,黄泥块,与粉笔头,不必偷偷地在墙壁窗门上涂抹,而有特备的画具与公然的画权,其发展一定更有可观。同时艺术教育的前途定将有显著的进步。

二《学画回忆》 我七八岁时,有一日父亲晒书,我看到了一部人物画谱,里面花样很多,便偷偷地取出了,藏在自己的抽斗里。 想照样描几幅看,但是一幅也描不像。我就在习字簿上撕下一张纸来,印着了描。记得最初印着描的是人物谱上的柳宗元像。当时第一次印描没有经验,笔上墨水吸得太饱,习字簿上的纸又太薄,结果描是描成了,但原本上渗透了墨水,弄得很龌龊,曾经受大姐的责骂。这本书至今还存在,我晒旧书时候还翻出这个弄龌龊了的柳宗元像来看:穿着很长的袍子,两臂高高地向左右伸起,仰起头作大笑状。但周身都是斑斓的墨点,便是我当日印上去的。回思我当日首先就印这幅画的原因,大概是为了他高举两臂作大笑状,好像父亲打呵欠的模样,所以特别感兴味吧。后来,我的印画的技术渐渐进步。大约十二三岁的时候 ,我已把这本人物谱统统印全。所用的纸是雪白的连史纸,而且所印的画都着色。着色所用的颜料是染坊里拿来的,但不复用原色。我自己会配出各种间色来,在画上施以复杂华丽的色彩,同塾的学生看了都很欢喜,大家说比原本上的好看得多!而且大家问我讨画,拿去贴在间里,当作灶君菩萨;或者贴在床前,当作新年里买的花纸儿。那时候我们在私垫中弄画,同在现在社会里抽鸦片一样,是不敢公开的。我好像是一个土贩或私售灯吸的,同学们好像是上了瘾的鸦片鬼,大家在暗头里作勾当。先生在馆的时候,我们的画具和画都藏好,大家一摇一摆地读《幼学》书。等到下午,照例一个大块头来拖先生出去吃茶了,我们便拿出来弄画。我先一幅幅地印出来,然后一幅幅地涂颜料。同学们便像看病时向医生挂号一样,依次认定自己所欲得的画。待画的人对我有一种报酬,但不是稿费或润笔,而是种玩意儿:金铃子一对连纸匣;挖空老菱壳一只,可以加上绳子去当作陀螺抽的;云字顺治铜钱一枚,或者铜管子一个。有一次,两个同学为交换一张画,意见冲突,相打起来,被先生知道了。先生审问之下,知道相打的原因是为画;追求画的来源,知道是我所作,便厉声喊我走过去。我料想是吃戒尺了,低着头不睬,但觉得手心里火热了。终于先生走过来了。我已吓得魂不附体;但他走到我的坐位旁边,并不拉我的手,却问我这画是不是你画的?我回答一个是字,预备吃戒尺了。他把我的身体拉开。抽开我的抽斗,搜查起来。我的画谱、颜料,以及印好而未着色的画,就都被他搜出。我以为这些东西全被没收了:结果不然,他但把画谱拿了去,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一张一张地观赏起来。过了好一会,先生旋转头来叱一声读!大家朗朗地读混沌初开,乾坤始奠这件案子便停顿了。我偷眼看先生,见他把画谱一张一张地翻下去,一直翻到底。放假的时候我挟了书包走到他面前去作一个揖,他说:这书明天给你。明天早上我到塾,先生翻出画谱中的孔子像,对我说:你能照这样子画一个大的么?我没有防到先生也会要我画起画来,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支吾地回答说能。其实我向来只是印,不能放大。这个能字是被先生的威严吓出来的。说出之后心头发一阵闷,好像一块大石头吞在肚里了。先生继续说:我去买张纸来,你给我放大了画一张,也要着色彩的。我只得说好。同学们看见先生要我画画了,大家惊奇和羡慕的对着我看。我却带着一肚皮心事,直到放假。放假时我挟了书包和先生交给我的一张纸回家,便去向大姐商量。大姐教我,用一张画方格子的纸,套在画谱的书页中间。画谱纸很薄,孔子像就有经纬格子范围着了。大姐又拿缝纫用的尺和粉线袋给我在先生交给我的大纸上弹了大方格子,然后向镜箱中取出她画眉毛用的柳条枝来,烧一烧焦,教我依方格子放大的画法。那时候我们家里还没有铅笔和三角板、米突尺、我现在回想大姐所教我的画法,其聪明实在值得佩服。我依照她的指导,竟用柳条枝把一个孔子像的底稿描成了;同画谱上的完全一样,不过大得多,同我自己的身体差不多大。我伴着了热烈的兴味,用毛笔钩出线条;又用大盆子调了多量的颜料,着上色彩,一个鲜明华丽而伟大的孔子像就出现在纸上。店里的伙计,作坊里的司务,看见了这幅孔子像,大家说:出色!还有几个老妈子,尤加热烈地称赞我的聪明,并且说将来哥儿给我画个容像,死了挂在灵前,也沾些风光。我在许多伙计、司务和老妈子的盛称声中,俨然成了一个小画家。但听到老妈子要托我画容像,心中却有些儿着慌。我原来只会依样画葫芦的。全靠那格子放大的招,把书上的小画改成为我的大作;又全靠那颜色的文饰,使书上的线描一变而为我的丹青。格子放大是大姐教我的,颜料是染匠司务给我的,归到我自己名下的工作,仍旧只有依样画葫芦。如今老妈子要我画容像,说不会画有伤体面;说会画将来如何兑现?且置之不答,先把画缴给先生去。先生看了点头。次日画就粘贴在堂名匾下的板壁上。学生们每天早上到塾,两手捧着书包向它拜一下;晚上散学,再向它拜一下。我也如此。自从我的大作在塾中的堂前发表以后,同学们就给我一个绰号画家。每天来访先生的那个大块头看了画,点点头对先生说:可以。这时候学校初兴,先生忽然要把我们的私塾大加改良了。他买一架风琴来,自己先练习几天,然后教我们唱男儿第一志气高,年纪不妨小的歌。又请一个朋友来教我们学体操。我们都很高兴。有一天,先生呼我走过去,拿出一本书和一大块黄布来,和蔼地对我说:你给我在黄布上画一条龙;又翻开书来,继续说:照这条龙一样。原来这是体操时用的国旗。我接受了这命令,只得又去向大姐商量;再用老法子把龙放大,然后描线,涂色。龙旗画成了,就被高高地张在竹竿上,引导学生通过市镇,到野外去体操。此后我的画家名誉更高;而老妈子的画像也我再向大姐商量。天下事有会巧妙地解决的。大姐在我借来的一包样本中选出某老妇人的一张照片来,说:把这个人的下巴改尖些,就活像我们的老妈子了。我依计而行,果然画了一幅八九分像的肖像画,外加在擦笔上面涂以漂亮的淡彩:粉红色的肌肉,翠蓝色的上衣,花带镶边;耳朵上外加挂上一双金黄色的珠耳环。老妈子看见珠耳环,心花盛开,即使完全不像,也说像了。自此以后,亲戚家死了人我就有差使─画容像。活着的亲戚也拿一张小照来叫我放大,挂在厢房里;预备将来可现成地移挂在灵前。我十七岁出外求学,年假、暑假回家时还常常接受这种义务生意。直到我十九岁时,从先生学了木炭写生画,读了美术的论著,方才把此业抛弃。 假如我早得学木炭写生画,早得受美术论著的指导,我的学画不会走这条崎岖的小径。唉,可笑的回忆,可耻的回忆,写在这里,给学画的人作借镜吧。

注释 写生:直接以实物或风景为对象绘画

三《图画与人生》

我们要把这瓶花描得像真物一样,同时又要描得美观,即兼有真和美。

在中国,图画观念错误的人很多。其错误就由于真和美的偏废而来,故有两种。第一种偏废美的,把图画看作照相,以为描画的目的但求描得细致,描得像真的东西一样。称赞一幅画好,就说描得很像。批评一幅画坏,就说描得不像。这就是求真而不求美,但顾实用而不顾欣赏,是错误的。图画并非不要描得像,但像之外又要它美。没有美而只有像,顶多只抵得一张照相。现在照相机很便宜,三五块钱也可以买一只。我们又何苦费许多宝贵的钟头来把自己的头脑造成一架只值三五块钱的照相机呢?这是偏废了美的错误。

第二种,偏废真的,把图画看作琴棋书画的画。以为画画儿,是一种娱乐,是一种游戏,是消遣的。于是上图画课的时候,不肯出力,只思享乐。形状还描不正确,就要讲画意。颜料还不会调,就想制作品。这都是把图画看作琴棋书画的画的原故。原来弹琴、写字、描画,都是高深的艺术。不知那一个古人,把下棋这种玩意儿凑在里头,于是琴、书、画三者都带了娱乐的、游戏的、消遣的性质,降低了它们的地位,这实在是亵渎艺术!下棋这一件事,原也很难;但其效用也不过像叉麻雀,消磨光阴,排遣无聊而已,不能同音乐、绘画、书法排在一起。倘使下棋可算是艺术,叉麻雀也变成艺术,学校里不妨添设一科麻雀了。但我国有许多人,的确把音乐、图画看成与麻雀相近的东西。这正是琴棋书画四个字的流弊。现代的青年,非改正这观念不可。

图画为什么和下棋、叉麻雀不同呢?就是为了图画有一种精神图画的精神,可以陶冶我们的心。这就是拿描图画一样的真又美的精神来应用在人的生活上。怎样应用呢?我们可拿数学来作比方:数学的四则问题中,有龟鹤问题:龟鹤同住在一个笼里,一共几个头,几只脚,求龟鹤各几只?又有年龄问题:几年前父年为子年的几倍,几年后父年为子年的几倍?这种问题中所讲的事实,在人生中难得逢到。有谁高兴真个把乌龟同鹤关在一只笼子里,教人猜呢?又有谁真个要算父年为子年的几倍呢?这原不过是要借这种奇奇怪怪的问题来训练人的头脑,使头脑精密起来。然后拿这精密的头脑来应用在人的一切生活上。我们又可拿体育来比方,体育中有跳高、跳远、掷铁球、掷铁饼等武艺。这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少用处。有谁常要跳高、跳远,有谁常要掷铁球、铁饼呢?这原不过是要借这种武艺来训练人的体格,使体格强健起来。然后拿这强健的体格去做人生一切的事业。图画就同数学和体育一样。人生不一定要画苹果、香蕉、花瓶、茶壶。原不过要借这种研究来训练人的眼睛,使眼睛正确而又敏感,真而又美。然后拿这真和美来应用在人的物质生活上,使衣食住行都美化起来;应用在人的精神生活上,使人生的趣味丰富起来。这就是所谓艺术的陶冶。

图画原不过是看看的。但因为眼睛是精神的嘴巴,美术是精神的粮食,图画是美术的本位,故看看这件事在人生竟有了这般重大的意义。

郑板桥 题画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郑板桥 《题竹石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池上竹下作》 白居易

穿篱绕舍碧逶迤,十亩闲居半是池。食饱窗间新睡后,

脚轻林下独行时。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

何必悠悠人世上,劳心费目觅亲知。

王子猷(王羲之的儿子)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

(《郑板桥集题画》)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苏轼《文与可谷偃竹记》 )

我进去一看,儿子一脸无所适从、无可奈何的神情。天哪,其他孩子有站着画的,有跪着画的,也有趴着画的要说八仙过海一点不为过。八仙们的笔下所绘,更是不敢恭维: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规矩,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

我们同意儿子不再上这种误人子弟的绘画班。

我们百思不得其解。逢人就讲,遇机会就说:都画些什么、学些什么呀?老师哪里是在教绘画,那简直是在放羊!放羊也还有个范围呀

于是,儿子的主要活动又回到了幼儿园里。

一天,我们去看儿子,我突然发现妻子的注意力并不在儿子身上。我捅捅她:喂,开什么小差?

她努努嘴,看墙上那些画,你能认出儿子的画吗?

我往墙上一看,一眼就认出来了!

儿子的画像模像样的,在那些无方圆没规矩的画群中,很突出、很显眼。

一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从心底升起,随即又隐隐有一丝莫名其妙的不安。

每次儿子画完画都要问:像不像?

起初我们也不甚明其意地用像或不像来回答他。其实,到底儿子想要问的像指什么?而我们回答的像或不像又到底指什么?没有人去深究。

后来,我们有机会接触美国孩子多了,我发现:美国孩子在画完画后,是从来不问像不像的,只问好不好?也只有在他们认为好的时候,才问好不好?如果他们自己都认为不好的,一扔了之。

现在我们来深究一下,儿子为什么画完画后都要问像不像?他所问的像到底又指什么?

要回答上述问题,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下:当三岁儿童画那幅疏密有致的竹子国画时,对现实生活中竹子的概念是不是清楚呢?

回答是否定的。也就是说,是不太清楚的,甚至是很模糊的。

因此,此时他们的竹子的概念就只能是黑板上老师挂着的那幅画。也因此,他们问的像不像指的就是像不像那幅画。

既然有像不像的发问,就一定有一个可依据的样板来评判像还是不像。

当一个人从小就反复接受这种模式的训练,久而久之就会习惯性的以像不像样板来要求自己。

美国孩子学绘画,老师往往不设样板、不立模式,让孩子在现实生活到内心想像的过程中自由地构图。因此,才有迈阿密大学绘画班那群美国孩子的五花八门的不成比例、不讲布局、不管结构、无方圆没规矩、甚至连基本笔法都没有的其他糊涂的画。也因此,美国孩子画完回后,只问好不好?不问像不像?回答像不像的问题,是指复印得如何。 回答好不好的问题,则是指创造得如何。

我的学生达琳在昆明进行教学交流时,因为看到中国孩子们的画技非常高,有一次就出了一个快乐的节日的命题让中国孩子去画。

结果,她发现很多孩子都在画一个同一样的事物圣诞树!

她觉得很奇怪:怎么大家都在画圣诞树?开始她想可能是中国孩子很友好,想到她是美国人,就把快乐的节日画成圣诞节。于是,她释然了。接着她又发现不对:怎么大家画的圣诞树都是一模一样的呢?

再仔细观察,她发现孩子们的视线都朝着一个方向去,她顺着孩子们的视线看去,发现墙上画着一棵圣诞树。

原来当时已近圣诞节,那是学校为了给达琳营造一个友好和谐的气氛而画的。

于是,达琳把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要求孩子们自己创作一幅画来表现快乐的节日这个主题。 令她深感失望、更感吃惊的是,把那墙上的圣诞树覆盖起来以后,那群画技超群的孩子们竟然抓头挠腮,咬笔头的咬笔头、瞪眼睛的瞪眼睛,你望我、我望你,冥思苦想、痛苦万状,就是无从下笔。

达琳看到这个尴尬的场面,知道这样下去可能会是一个不愉快的收场,只好又把墙上那幅圣诞树揭开

达琳的例子,深深地震动了我!

我开始仔细观察儿子,我发现无论我们给他什么画,他几乎都能惟妙惟肖地画下来,或者说拷贝下来,克隆下来。但如果要他根据一个命题自己创作一幅画,那就难了。因为我们的训练模式是:

黑板学生的眼睛经由学生的手把黑板上的样板画下来。

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那是一个类似复印的过程。

长此以往,他的绘画过程就仅仅是一个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因此,他的眼睛里有画,心里没有画。

眼睛里的画只能是别人的画,只有心里的画才是自己的画。

由于在他的眼里只有别人的画,于是在他心中就很难创造出一幅自己的画来。也就是说,如果不能在自己的心中创造出一幅自己的画来,就只能重复别人。

怎么样才能启发他内心的创造灵感呢?

我认为只能从他的内心着手。

一次,我让妻子和儿子都画同样的一幅老鹰国画。表面上看,两幅画都很像。我让他仔细看看到底有什么不同?

他说:妈妈的老鹰很温和,有点像鸽子,最多像公鸡,看了不怕人。我的呢,我的老鹰很凶猛

我告诉儿子,这就是他的个性,表现了他内心对事物的理解的特点。

我还告诉他,如果我要画儿子,我可以照着他的相片来画,也可以写生式地画对面的他。但我更想画的是我数年前离开中国时,正要一头钻进车里,猛地觉得脑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吸引着,回过头来,只见朦胧的晨霭中儿子被奶奶抱在手上,睁着两只大眼在看我,眉宇间流露的神情与那三岁的嘟嘟脸显得是那样的不协调的儿子

要画就画心中的儿子,而不是照片上的儿子。

画心中的画才有动人心魄的震撼力!

孩子慢慢地悟到了一些东西,后来他在美国学校里与一位采取中国教学法的绘画老师产生了冲突,这是后话。

凡是能传给他人的,一定是可以重复的,而可以被他人重复的则一定不具有创造性。例如,绘画的知识或技能是可以从A传给B,又从B传到C的。

君不见,国画老师不是在十多年前把国画的知识和技能传给了我儿子,儿子又曾在其美国小学的班上依样画葫芦地教过小朋友三笔两笔就画出中国国画的小鸡,喜得也跟着小朋友一块学画的美国老师不敢相信就这么三笔两笔自己的毛笔下竟然出现了中国画的小鸡而情不自禁地尖叫:小鸡!小鸡

注释:丰子恺文中提到的西洋画指的是1900年以前的西方画,1900年左右,西方艺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塞尚、凡高为代表的画家发起了反对传统的运动。

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诸种关系的和谐。

凡高则专注于在绘画中表现精神与情感。

朱光潜《谈美书简》文选

比如此刻我想到一个很美的夜景,

资料六:

关于画的历史的,

丰子恺教师日记选:五十年前,西洋画界忽起一大革命。千余年来之西洋画,面目为之一变:昔日专重写实,今日亦重笔意。昔日重于客观之模仿,节日亦知主观之表现。探求此革命之来源,实为东洋画之模仿。千余年来囚于客观模仿之西洋画,至此遂大解放。日本画者,中国画之一小支流也。

仿陶渊明《责子》诗

阿宝年十一,懒惰故无匹。

阿先已二五,终日低头立。

软软年九岁,犹坐满娘膝。

华瞻垂七龄,但觅巧克力。

元草还四岁,尿尿还撒出。

不如小一宁,乡下去做客。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