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如何进一步学好新课程理念,树立起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发展意识,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抓好课程实施、实现课改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
那么,作为课程的具体实施者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学好新课程理念,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树立课程的目标意识,由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把握好教学目标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树立起课程的目标意识,明确《标准》到底对语文课程提出了哪些目标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来把握某一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求。
1.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标准》的设计思路是:①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在总目标之下,分学段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③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小学1~2年级为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可见,《标准》已由传统的纯工具性的单一目标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多维目标转变,这是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根本着眼点。
2.把握教学目标要整合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设计中,必须把上述多维目标中对应项目的目标要求整合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去,做到:①从总目标与阶段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阶段目标的现实性,又着眼于整体目标的长远性;②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相融合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一目标的达成度,又着眼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和发展;③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互渗透的角度把握教学目标,既立足于单项训练的效果,又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④从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与生活紧密联系的角度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目标,既立足于语文学科特点,又着眼于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互补与衔接。
二、树立课程的主体意识,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处理好教学关系
《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因此,教学设计时要树立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课程主体意识,把准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定位,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考虑并设计如何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参与学习,演好学习的主角。
1.从学的角度,定学生学的任务。即要求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学生学的任务。一是定学的内容(包括知识、方法、能力、情感等),变知识性学习为综合性学习;二是定学的形式(包括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选择性学习、积累性学习、体验性学习、观察性学习、策划性学习等形式),变被动接受识记式为自主合作探究式;三是定学的机会(包括预习、读书、思考、讨论、质疑、想像、查询、交流、演练、展示、评价等机会),变教师主演为学生主演,从而使语文教学更贴近学生,在内容上更适合不同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发展水平和需求;在形式上更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和兴趣爱好,便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在时机上更充分地给予学生学习、实践和发展的空间。
2.从学的角度,定教师教的任务。即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让教服务学,让师协助生。一是定教的任务。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并设计如何完成指明目标、引导深入、鼓励进步、点拨偏差四大任务的内容、时机和方式。二是定教的方式。考虑并设计如何变讲授分析问答式为启发式、讨论式,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形成。三是定教的角色。考虑并设计如何当好主持人角色,控制教学过程,控制学习方向,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如何当好向导角色,在哪些字词句段篇的难点上、读写训练的重点上、读写方法的指导上用力,应为学生提供哪些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工具;如何当好咨询者角色,及时释疑解惑;如何当好发动机角色,应提供哪些成功的机会,如何通过评价及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鼓足学习干劲;如何当好榜样角色,范之以字、范之以声、范之以文、范之以情,做好学生学习语文的榜样。
三、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设计好教学流程
《标准》强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规律,树立课程的实践意识,在设计教学结构、教学活动时应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重视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语文教育,在学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在教学结构的设计上突出多样化、个性化。要改变过去以文章分析为重点、以师生问答为主要方法、以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语文教学模式,由重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必须提倡教学结构的多样化、个性化。杨再隋教授所倡导的四种教学结构值得借鉴:①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入手来设计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②有的课,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教师从旁指点。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与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③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④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2.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突出实践性、体验性。①在设计上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学生多样、具体的生活来感悟语文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②在设计上重视诵读和探究,通过感受、体会、体验,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③在设计上重视实践应用与演练,创设语文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