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自主性学习中的会读、会问
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特征就是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合作性的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让学生主动积极独立地学习,但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凭借自身的主观努力,学会学习,形成学习,发展个性,它是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组成部分。语文教学中。学生会读会问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那么,在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中,怎样养成会读会问的习惯呢?
一、教给学生自读方法,学会读书,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的灌输永远替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思维。学生只有在读书中学会读书,在说话中学会说话。与其教师千辛万苦地越俎代庖,费力讲解,不如教会学生读书,夯实思维能力的基础。教师应当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在课堂中最大限度的引导学生,让他们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时间。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自主、创造性的读书。教师则在关键处指导读书方法,提高自读能力。
1.指导学生综合归类,进行自读。指导学生运用综合归类读书,就是教会学生掌握理解词语的基本规律,掌握分段规律,弄清文学脉络;掌握质疑、评析、鉴赏文章的方法。例如,对词语的理解,就可采用拆词法、合并法、近义词解释法,反义词解释法,联系上下文解释法等等。教给学生方法,在自读中灵活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2.指导学生研讨,进行自读。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讨论,多分析,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
3.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查资料,进行自读。引导运用工具书的好习惯,通过查找,在主动中学会知识,掌握知识,促进知识和能力的发展。
4.指导学生手脑并用,进行自读。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边圈、划、勾、点、批注,养成自读习惯。
二、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学会质疑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无疑须有疑,有疑者却须无疑,到这方是长进。前者的无疑是囫囵吞枣,不加疑问的读书。有疑则是积极思维,疑源于思的表现。而后者的无疑则是思考醒悟的无疑。要无疑,需质疑,而质疑则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创设和谐气氛,学生愿问敢问
学生有着无穷的想像力,充满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应该说,课堂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是老师培养的,也是老师压抑的。要学生自主学习,就要保护他们的这种可贵精神。欢迎学生在提问,不因他们的问题幼稚可笑或不合时宜而呵斥。消除孩子的心理负担,积极鼓励表扬。同时针对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修改指导。如果是读书马虎产生的,经努力可以解决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游离于学习任务外的,适当冷处理;有启发性、导向性的,表扬并组织讨论研究。
2.教给质疑方法,学生问对问好
学生兴趣激发后,往往会产生极大的热情,思维也进一步活跃。但有时由于方法不对或方向不正确,使得提出的问题价值不大。甚至可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问题问正确,提出的问题要鲜明,指向准确。更可教给质疑的方法,提高问题质量,问对问好。
(1):从课题进行质疑
俗话说:文好题一半。要使学生自主学习,对于课题的质疑必不可少,更要养成习惯,经常推敲,进行研究,寻找规律,从而把握文章中心和结构。如学习《养花》一课,通过对全文的理解,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提出:课文既写养花,又用了大量的段落写到了养花的乐趣,课文为什么不以《养花的乐趣》作为题目?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进行合作,积极研究,各抒己见。最终,学生理解了:课文还写到了养花的伤心事,更写了作者从养花中体会到了劳动的意义。仅以《养花的乐趣》作为课题是不完全的。在讨论,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活跃,深度、广度都有了扩展。更有同学提出:既然这样,课文是不是可以用《劳动的意义》作为课题?当然,这又在学生中引起了讨论的波涛又如《松坊溪的冬天》,课文却运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松坊溪平时以及秋季的美丽景色。这是为什么?学生自然而然地进行了自学质疑。
(2):对文中貌似矛盾的内容进行质疑。语文中有很多貌似矛盾,实则精彩的描写。作为教师,进行点拨之后,学生自读,积极探讨,形成学力,更好地把握课文。魏巍的《我的老师》一课中就有: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还值不值得提它,但那时却占据过我的心灵。明明是小事,为什么还值不值得提,还占据过我的心灵?《百草园》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出现了反义词是否矛盾等等。
此外,还有多种质疑方法,像对重点词,语句重复处,打比方处要求学生提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值得分析、推敲甚至触及中心的问题。不仅仅问词的意思(求解释),更要问问为什么用这个词、这个段(探究性)。从浅显的表层的疑问渐向较深层次的探究。
但不管怎样,质疑还需学生在会读的基础上进行。否则,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质疑与会读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螺旋上升。而学生的思维在自读、质疑、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