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发展情节法(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合理性想象,经过扩散性思维对课文的有关情节加以适当发展)紧密联系形象和课文内容,集说写训练、发展想象和思维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于一体,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发展情节法既充满情趣又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具有广阔的天地,运用得当,将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通过发展情节,主动揭示寓意
对学生来说,课本上的一些寓言故事虽然情节吸引人,但如果要想真正理解其中蕴含的深刻寓意却比较难。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对寓言的故事情节加以合理的想象,引导学生通过发展情节达到主动揭示出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寓意的目的,从而指导学生的生活、社会、学习等实践活动。如《狗熊给象做裤子》(基础训练阅读部分)的结尾是:狗熊捧着做好的裤子,十分得意地向大象家里走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狗熊到大象家后所发生的事情:大象一见狗熊送来新做的裤子会怎样大象一定很高兴,急忙把新裤子穿上身吗不能。为什么呢狗熊不是穿上新裤子很合身吗从大象和狗熊的身材大小上想一想看!学生细细一想:噢,问题出在大象的身体比狗熊要大得多上面。大象那么大,狗熊和大象比小得多了,难怪狗熊穿着正合身的新裤子大象会穿不上身。再通过适当的点拨,学生便能主动揭示出文章蕴含的寓意:做事应该面对实际,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想象。
二、通过发展情节,体会思想感情
课本上有些文章的结尾看似言尽,但意未完,余味很浓,很值得回味体会。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按照文章的思路进行合理的想象,对文章的情节加以发展,将会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草原》一文的结尾写道: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文章虽然写到此处为止,但其中的意并未完。特别是结尾的两句诗很值得揣摩体味。如果教师单纯从字面上对诗句进行解释,便不能使学生充分领略文章所营造的那种意境。教师可以放段优美动听的蒙古族主人在夕阳西下的美好景色中、在蒙古包前,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汽车慢慢地往前开,汉族客人挥手致意不忍离去,蒙古族牧民牵着马,泪眼朦胧频挥手,不愿离去,主人和客人之间好像有一根无形的线连接着。那是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的感情线。
三、通过发展情节,深化理解诗意
古诗教学的目标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插图、反复诵读诗句,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这既可深化学生理解诗意,又可引导学生自然地体会诗所蕴含的意境。如《宿新市徐公店》结尾两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读到这两句,城里的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便会产生疑问:为什么黄蝶飞入菜花丛中后就难以找到它呢教师可以通过试验来让学生体会理解,让学生自己找寻其中的答案。如教师用黄色粉笔在黑板上随意勾勒几笔简笔画,学生就会明白,颜色相同,所以看不清楚,黄蝶飞入菜花丛后,因为黄蝶和菜花都是黄颜色,因此使人难以发现。农村学生有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体验一番,印象会更深。这样的教学(试验、点拨、讲解、体会),学生既对诗意加深了理解,更学习到了诗人观察细致、有生活感等可贵的写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