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培养出新世纪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在新课程新教学理念的指引下,不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老老少少的教师们都努力地尝试着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极力地把新的教学理念渗透到实际的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去。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他们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性和自主性,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和对待事物的主观感受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和运用。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使课堂教学展现了勃勃生机。但由于大多数农村教师都处于教育教学改革的初期或尝试阶段,没有观摩课可以借鉴学习,因而也出现过不少的问题。根据我和同事们在课堂教学改革实际中出现过的一些问题,及作出的反思与总结,来谈谈以下几点薄见。
一、甄别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合作学习不是教学的点缀,也不是为了转变教学模式、达到教学改革要求的形式化表演。合作学习应当注重它的实效性,要为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合作精神、竞争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服务。因而要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成为日常课堂学习的一种习惯。但合作学习属于探究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其过程比较复杂,学生的参与度高,言论范围广,对待一人问题有时异议颇多,比较耗费时间,所以在教学中,不能把所有的问题全都拿来让学生们进行讨论和探究。例如字词就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华夏集、词典、联系上下文、换词填空或是看图理解。朗读课文,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或是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独特感受进行语感训练,只要符合实际就应给予肯定。那么值得讨论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因为合作学习的规模较大,所以要集中精力解决的就是课文中的重难点。例如:学生在自习过程中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同一事物可能存在多种不同角度的看法的问题。像这样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随时可见,但却不是每篇课文都有。因此,并不是每一篇课文都有必要拿来探究一番的。教师在备课的环节中当考虑到哪些问题该合作学习学生才可能明白,哪些问题不必合作学习学生自己就能弄明白。课堂上也要注意甄别筛选有价值的可以用来进行训练思维的问题。
二、注意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农村生活和学习的小学生,每天除了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以外,其余大部分时间的言语交流都是用方言进行的。例如课下与同学和老师之间的谈话;在家与祖辈、父母、兄弟姐妹的交谈;在社会上与邻居、与朋友的交谈;甚至在课堂上,有的老教师普通话说不好,照样用方言给学生讲课。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这些小学生一旦长期生活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上课时也免不了情不自禁地就说出方言来了。很显然,这不利于提高学生自身普通话的表诉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人相互沟通的交往能力。不符合国家全面推广普通话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为了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种情况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应当严格制止,坚决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普通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讨论之前要有充分地自学准备。如果在讨论之前没有做好充分的自学准备,那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出现无话可说或是急于发言,而当学生的一种观点被别人的另一种观点推翻以后,常常会很快地没有条件地接受别人的观点,导致了学生发言的语无伦次,前后矛盾。所以在讨论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自学准备十分必要的。而自学则是需要学生独立去完成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有的学习经验对课文内的知识点进行了一次梳理,即对课文内容按要求进行默读思考,圈画批注,找出自己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同时也为自己通过自学所理解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并为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在文本中找到充分的依据。为讨论时的发言做积极准备,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理可据。那么学生在发言的时候,也不至于弄得前言不对后语,或是对自己的观点没有一点的自信心了。
四、明确责任分工,形成良好的秩序。明确讨论时的责任分工,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针对这次讨论提出要求,对每个参与者分配以一定的任务。二是根据不同的组别讨论不同的问题作出明确的分工。1、个人分工,提出要求:如果不对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往往是你一言我一语,甚至还会出现争论不休的情况,难以自觉地形成良好的秩序和讨论氛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在讨论之前,教师就应提出相应的要求。如:每组选举产生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组长要起到组织组内同学发言并起到管理、指导、协调作用;记录员要针对每一个同学的发言作明确的记录。当然,每个成员都发表了意见,不可能把他们所说的话全部记录下来,那么该如何作记录呢?这就要求记录员针对每个同学的发言和别拘一格的观点作出反思和概括,用一个词来表诉一个成员一句话的大意;汇报员的责任在于参考记录员记录资料,并对每位同学的发言内容进行整理和加工,在全班开展汇报交流的过程中,用简单直接的语言来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学习成果,并提出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责任的分工。再如:组内成员要根据前期自学课文的收获和成果做到人人发言,发言必须以普通话进行交流,但发言声音要小,以免影响他组同学;要学会集中注意力倾听别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话;要努力记住别人说话的要点。对待自己听不懂的应当举手要求对方作进一步解释,但要经过组长的许可才可以进行提问;针对组内成员对待一个问题意见不统一时,要学会反思,学会判断,综合大家发言的合理成分,修改完善答案。还要要求各小组同学不要随意窜组,窃听抄袭他组的学习成果,影响组内讨论有序地进行。只有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才能做到得心应手,有条不紊。进而形成良好的合作秩序和态度。2、小组分工:在有的课文内中,同学们提出来的疑虑较多,如果一个一个的用来合作学习,将会大大地延误教学时间。但是问题也不能草率解决或是弃之不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自愿选择想要解决的问题。然后开展合作学习,最终在全班交流汇报过后,根据学习的成果情况评选优胜小组。这样一来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解决,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让大家都能明白问题。
五、教师要积极参与,善于引导。有些人以为合作学习就是学生的事,教师不便于介入。所以有的教师在学生开始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就轻轻松松地站在讲台旁边袖手旁观,或是在学生中间漫无目的地走来走去。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新的课程理念提到: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协调者,教师应当积极地加入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这就要求教师既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学习的一个成员,溶入各小组倾听,和学生共同探讨,交流。也要做一名引导者,适时点拨、引导和帮助。以利于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或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好的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针对更羸是怎样根据大雁飞得慢、叫得声音悲惨,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这个问题,我安排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我随即加入到学生们讨论的行列中来。学生也根据自己在自学课文时所圈画的各个方面作起了分析和介绍,但学生介绍得很不系统,条理也很零乱。在搜集了每个同学的发言之后,我开始这样引导学生:师:谁能告诉我,更羸是通过什么知道大雁飞得慢,叫得悲惨的?生:通过认真地观察!师:更羸又是通过什么知道大雁的伤口作痛和孤单失群的?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作出的分析(想像)。师:更羸又是怎么得出‘这只大雁在听到弦响之后就会心里害怕,直往高飞。一往高飞伤口就会裂开而掉下来’这种结论呢?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分析,作出的推断!师:很好!那么更羸是通过了‘什么什么什么’才最终得出这种结论来的呢?生:先是观察,后是分析,然后再作出推断,最后才得出这种结论!师:那么更羸是怎样一步步推断出不用箭就可以射下这只大雁的推理过程,你们都明白了吗?生:明白了!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引导学生探究,不仅要指导学生得出答案,更要帮助和指导学生得出学习的方法。只有掌握好了方法,学生对自己学习的收获才能做出充分、具体、而又有条有理的表达。
六、组织好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是合作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合作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如果没有全班性的汇报交流,学生合作学习的成果将无法得到展现和肯定。组织好全班的汇报交流,也可以让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充分的体现,并对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积极地鼓励和鞭策作用。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小组内所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全班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相互之间获得启发,实现资源共享。但在交流时,应当引导学生以小组形式,面向全班同学作出汇报。如:我们组认为而不能说是我认为或是我觉得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教师应根据讨论的内容营造出一种比较积极的气氛热烈的氛围。如引导学生以:比赛的形式、采访的形式、辩论的形式,导游的形式等等展开交流。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收获及汇报,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有关词句进行品味、感悟,指导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例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在全班进行过交流汇报之后,我随即发问:师:更羸当时对自己的推断结论敢于肯定吗?学生:敢!师:那我们该以什么的语气来读一读更羸对魏王所说的话呢?生1:前面的话可以用肯定的语气!生2:要读出胸有成竹的语气!生3;我认为应该读出自信的语气!生4:我觉得后面的话是分析和推理,所以应该读得不快不慢,读出有条有理的感觉!师:很好,大家说得都很有道理!那么更羸说的话魏王相信吗?我们该怎样来读魏王的话呢?生1:前面的读出怀疑的语气!生2:后面的要读出惊讶的语气!生2:我觉得还要读出不敢相信眼前这事实的语气!师:嗯!不错!那么下面就请大家练习练习用最恰当的语气来读一读两人的对话吧!从上例可以看出,只有在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才能对文本加深理解,如果没有全班的汇报交流,学生学习的收获得不到肯定,信心和激情得不到激越,又怎会有这样的效果?所以组织好全班交流也是至关重要的,绝不能草草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