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语文课一个永恒的话题------朗读,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还记得我上小学时的情景,每天早上背着书包踏入学校的大门,迎面传来一阵阵琅琅的读书声,那时觉得很好听。现在回想起来,那应该叫抑扬顿挫,叫悦耳动听吧!伴随着儿时的记忆,我也走上了教师这个岗位。从此,我对朗读有了自己的理解。朗读,能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新课程的实验中,我以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我的朗读教学。
一、朗读,激发兴趣
记得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想要使学生学好语文,首先必须要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还记得那是发生在春夏之交的一个午后,刚好是我的一节语文课。当时,天气很热,再加上没有风,整个教室异常闷热。学生们一个个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对上课没有丝毫的兴趣。怎么办呢?课总得上吧!于是,我就努力地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可是,任凭我怎么激情导入,他们还是无动于衷。当时,我真的有点被激怒了,恨不得骂他们一通,可仔细想想还是不行。这时,我的脑海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朗读,对,就这么办!于是,我告诉学生,老师想为大家讲一个童话故事,故事的题目就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有几个机灵鬼一听马上来了劲,说:这是29课。我见他们有点反应,就开始声情并茂地朗读起课文来。我一边读,一边观察他们的反应,我发现孩子们慢慢地,一个一个地被我的激情所感染,他们不由自主地拿起了书本,有些甚至目不转睛地望着我,直到我读完整篇课文。见到他们有了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我就按照原来的计划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有一个学生特地跑上来对我说:老师,你刚才故事讲得真好听。他,就是刚刚上课时趴在课桌上佯装睡觉的孩子。如果,那时我当众批评他的话,这一次他是感受不到朗读的魅力了。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赞扬的话,我想,至少我用我的朗读已经感染了他。
二、朗读,强化语感
很多次在书上见到这个句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就是说多次朗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课堂上我经常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每当遇上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断或是诗词时,我总是要求学生反复去朗读,直到他们体验出文中的滋味,并以此来强化他们的语感,加深他们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我在教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荷叶圆圆》一课时,觉得那篇文章写得实在是很美。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小水珠说:‘荷叶是我的摇篮。’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这段话无论是遣词还是造句,我认为都是值得学生们去学习和体会的。于是,我就让他们反复地去读。结果,他们很快地就领会了其中的滋味,达到了训练语感的目的。再如《春雨的色彩》一文中这样写道:春雨,像春姑娘纺出的线,轻轻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小燕子说:春雨是绿色的。你们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在柳树上,柳枝也绿了像这样的段落,我想唯独让学生们在充分地朗读后才能领略到它的美。
三、朗读,积累语言
比较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之一。而在朗读比较中我们同样能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得是否精妙,从而达到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的目的。如《柳树醒了》一文中这样描写柳树:春雷跟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把醒了换成绿了、软了、高了等词语好不好?行不行?我是让学生们反复去朗读,然后比较体会,逐步培养他们对词语的敏感性。再如《小伙伴》一文中,安娜又说:‘你大概是丢在公共汽车上,忘记拿了。以后可要保管好自己的东西。’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去掉吗?如果去掉,效果怎样?通过比较,朗读,学生发现加点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这个词很恰当地表明了安娜当时不仅没有用实际行动去帮助玛莎解决中餐的难题,还在一旁无端地猜测和说教着。
四、朗读,形成能力
朗读有助于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主持、协商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我常常根据学生特点,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朗读的切入点,把课堂变成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如在教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我先通过师生间、生生间分角色朗读,让学生熟悉教材语言,使他们跃跃欲试,急于参与,急于体验,急于模仿,再离开课本,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去借尾巴。小壁虎们有的说:请问,您可不可以把尾巴借给我?有的问:我的尾巴断了,您的尾巴能不能借给我用一下?还有的说:您能把尾巴借给我吗?这时,学生已经能够运用以前所学语言、交际技能来转述文本中的内容,初步形成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朗读,品味佳作
一篇优秀的作品,它凝聚了作者的灵感、激情和思想;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情趣和情操,影响他们对世界的感受。对于这样的文章,我的教学策略,还是以读为主,逐渐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发生共鸣。如《语文》一年级下册《识字2》: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父母教,认真听,做错事,即改正。长辈错,要提醒,态度好,心意诚。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家爱我,我爱家,好孩子,人人夸。这段话声调搭配自然和谐,语调充满抑扬顿挫之美。通过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韵律美,而且还能品味出文章的主旨:产生尊长辈、爱劳动、爱家庭的意识,努力成为一个人人夸的好孩子。
六、朗读,启迪想像
想像,就是由一个形象联想到另一个形象,由已有形象创造出另一个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再现生活的能力。我把它解读成领会文本意境的通途,发展语言艺术的捷径。具体的方法是指导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调动各种手段,帮助学生展开想像,头脑中出现相应的画面,这样,课文的语义层面、情感层面就在这琅琅读书中渐渐地被把握了。如《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描述了一群小蝌蚪在池塘里找妈妈,在寻找的过程中它们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成了一群真正的青蛙。在教学中,我主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加上动作,使他们的头脑中逐渐出现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语义层面,并逐渐产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索兴趣。
总之,语文离不开语言,而语言离不开语感,而语感的培养离不开朗读。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一起重视起朗读教学吧!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语文课一个永恒的话题,朗读,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