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让习作课情意融融,语文味浓浓

让习作课情意融融,语文味浓浓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留意生活中的材料,懂得作文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说真话,吐真情。感悟温暖的母爱与深深的父爱。

2.引领学生善于捕捉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在习作中,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3.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说真话,吐真情。感悟温暖的母爱与深深的父爱。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

前作文准备

每天记日记,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事,大事、小事、高兴事、烦心事都可以记录下来,但要注意记好细节。

[意图:作家肖复兴说,作文,首先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捕捉到、发现到的。上海大学李白坚教授指出,习作教学应从前作文开始,要教会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本领。习作指导课前,应该让学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与空间,通过观察、体验、搜集资料等来进行源头活水的摄取。由此,打开写作源头。]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畅谈心中的不理解

1.出示:一张全家福

(1)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一项任务,请大家带一张全家福,谁带来了?照片上都有谁,照片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拍摄的?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

(2)看着张张照片,看着张张笑脸,把你看到的概括成一个词语。

(3)从爸爸、妈妈的眼神里,让我们感受到了他们是多么爱你!

[意图:出示一张张学生的全家福,其目的之一是:营造一种亲切、自然的氛围,学生才会乐于参与,乐于表达,乐于分享;其目的之二是:出示学生最熟悉的、最亲切的照片,是为了引发学生的联想,引发学生那些酸的、甜的,埋藏在心底的回忆。让学生概括画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从内容、情感入手,为学生完成习作时自拟题目,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2.交流:心中的不解

(1)出示投影:

你的父母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板书:父母的爱),可是,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的时候?请你静静地想一想。

(2)认真地听一听,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他不理解父母的是什么?

(3)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理解。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画面。让我们重温一下。

[意图:学生完成习作,首先要知道写什么。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双敏锐的目光,静静地回忆,从生活中选取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分享心中的不解,交流学生心中之结,打通学生情感障碍,这也是这节习作课承载的重要任务之一。让学生概括出同学不理解父母的是什么,这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因为,习作既需要具体地写,也需要概括地写。]

(二)畅谈温暖的母子情

1.聆听著名歌唱家阎维文《母亲》,用心地阅读画面,仔细地倾听歌词。

2.歌曲中的哪个画面、哪个细节让你最感动?

3.静静地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相似的画面?给我们讲一讲。

[意图:教学的最高境界:大雪无痕。此过程中,无痕体现于两点。第一,学生精神层面,由对父母的不解到理解,这一过程,不是简单的说教,而且让学生静听《母亲》,让其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与学生的生活对接,再现生活中的那些平常的画面,引发学生情感的波动,理解父母;第二,教师与学生聊天,轻松,自然,其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选择生活中让心灵颤动的习作素材,引领学生关注到那些平常的画面,回忆那些生活中的让自己感动的小事,只有先让自己感动,才会打听别人。真实的,永远是最精彩的。习作课,就是要建构言意兼得的习作课,让学生在表达的同时,要有心灵上新的感悟。]

(三)品读生动的细节

1.品读《慈母情深》中的细节

(1)我也和大家分享两个画面,第一幅画面出自《慈母情深》,谁来读一读?

出示投影: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2)请同学读一读,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把你听到的转化成一幅画面,你的眼前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意图:阅读文本中的细节,是让阅读与习作紧密地结合起来,再次阅读,一是再次激起学生心中的感动,继续深深地阅读母爱。二是让学生细细体悟写法,具体地感受什么叫写具体了,写具体,就是刻画出了其形象,也就是话中有画,而不在于字的多少。]

(3)哪些词语打动了你的小小的心?

[意图:品读动作,品读神态,直、转过、望与疲惫的眼睛无不刻画出了一位疲惫不堪、过度劳累的母亲形象,做到了言之有物。品读心情,吃惊直接写出了母亲的心情,而我每看到一幅场景,在心里都要大声地呼唤我的母亲,此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辛酸,难过,爱怜间接写出了我的心情,做到了言之有情。没有真情实感的文字就像一朵纸做的花,吸引不了蜜蜂。]

2.品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中的细节

(1)出示投影:

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2)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把这两句话放在一起,比较一下,体会出了什么?(相同点──爱)这两处语言,对于七、八的孩子来说,能接受吗?

(3)多年以后,作者经过深思,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投影: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5)这份独到的感受源自作者的深刻的思考,用心地体会,一起读这句话,你感受一下爱是什么?

(6)作者的感受是那么真切,细致,独到,这是最宝贵的。

[意图:语言描写,也是细节描写。这两处语言描写存有矛盾,扣人心弦。阅读作者的感受,在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由表及里,看到事情的本质,真正意义上读懂父母的爱。一篇习作,就是要写出自己的感悟,写出真情实感来。]

(7)教师小结:

生活中,能够深深打动我们的往往是这些平凡的小事,毫不起眼的细节,细节是什么?细节是一个个动作,一个个神态,一句句话语,抓住了这些,就做到了言之有物。最能打动我们的还有那朴实真挚的情感。

(四)化开心中的不解

1.此刻,那些对父母的不理解,你有没有理解?谁来讲讲?以前你不理解什么,现在为什么理解了?

2.教师总结:

爱能融化一切,不管爸爸妈妈对你的鼓励,对你说不,甚至是爸爸妈妈对你的批评,我敢说,这更包含了爸爸妈妈对你的爱,这份爱更加沉甸甸的。爱之深才会恨之切。

[意图:此环节是学生提高认识的重要环节,解开学生的心中之结,真切体会到父母的爱,让学生拥有美好的情感,他们会成长得更加快乐、向上。这也是学生在谈自己的感悟,读懂爱的内涵。]

(五)书写心中的感动

1.铺开稿纸,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习作。

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在课堂上,我们完成片段描写,你可以写你不理解父母的事,也可以写通过哪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第二课时

(一) 自读自评自改

1.一起来听一个故事。

在一位文学大师夏衍身上发生了一件震撼人心的事情。夏衍临逝世前,他的秘书说:我去叫医生。夏衍立即叫他回来说:不是叫,是请!而这是他说的最后一句话。这件事情很细小,但细微之处见精神──细节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文学大师夏衍在生命最后时候的言行就反映出了他们的人格魅力,而这是大师除了文学作品之外留给我们的另外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2.有没有同学知道,在评改前,老师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

3.像文学大师那样,字斟句酌,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

4.师生共同评价一篇习作。

[意图:听故事,感受丹青难写是精神,靠细节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感受作家的写作态度──字斟句酌。听故事,激发学生心灵的颤动,并像作家学习,认认真真地对待自己的作品。]

(二)互读互评互改

1.同桌交换,参照评价标准欣赏伙伴的作文,标记出写得好的地方,对不满意的地方提出修改建议。

2.学生汇报:伙伴在哪些地方给你的习作做了修改?

3.文章不厌百回改。古今中外,精于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曾反复修改七次。马克思宁肯把自己的手稿烧掉,也不愿把未经加工的著作遗留给后人。

[意图:虚心地向他们学习,这是一种可贵的品质。给学生创作机会,相互学习,一同评改,共同提高,这是学生所喜欢的方式。给他们以自主,他们必定会还一个个惊喜。讲古人是如何修改自己的作品的,是给学生树立了榜样,学习作家善思善改、精益求精的美好情感,感受作家的人格魅力。]

(三)集体交流评改

1.请同学再次读读自己的习作,参考同学的建议,修改自己的文章。

2.请学生汇报一处自己觉得改得最得意的地方。

3.教师总结全课:

一堂课,我们阅读了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爱就是一个个细节,细节就是一个个动作、一个个神态、一句句话语,细节让我们小小的心融化了。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心中有情,笔下的文字才会充满情。

回去以后,把你的习作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再给他们一个甜蜜的拥抱,表达我们的感恩之心。

[意图: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的习作,朗读自己的精彩之处,树立学生习作的兴趣与自信心。给爸爸妈妈一个甜甜的拥抱,是让学生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