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设计4(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谜面

1、回忆一下,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呢?(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2、直到1983年的冬天,两个旅行者最终发现了谜底。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两位旅行者一起去感受、去领悟这山谷中的谜底。

二、阅读感悟,解读谜底

1、找寻谜底

(1)默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为什么山谷西坡长满杂树,而东坡只有雪松?用笔勾画能帮你揭开谜底的语句。

(2)交流谜底,出示谜底,分析谜底中最有价值的信息

A、特殊的风向,东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松的特性决定。(自身原因)

2、感受雪大

(1)这雪到底大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回到课文中一起去山谷感受一下吧,看看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2)狂风呼啸,漫天飞舞的大雪肆虐的朝大地袭来,整个山谷被皑皑的白雪所笼罩,面对这样的气候和情景,你感受到了什么?

(气候恶劣,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无论是人还是动植物都十分困难,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从而衬托出雪松的本领大。)

3、感悟本领

(1)谜底中这个本领指什么本领?

默读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来回答。

(2)课件出示: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依然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

A、自由读,说说你在读的时候都注意了哪些词语?

(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弹性、弯曲、反弹、依旧)

B、哪位同学愿意自己的手臂把这部分内容讲解给大家听一听?

C、正如大家所言,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那令人称奇的弯曲和反弹耐人寻味,让我们在读中好好品味。

(3)雪松还有哪些独特的地方让你欣赏?

A、学生回答,老师课件出示: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

B、短短三十几个字,让人为之惊叹,为之佩服,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

C、把你惊叹和佩服的地方画下来,可以是一个短语,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标点符号。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的感受。

(4)让我们带着对这段话的理解来跟着老师读:

A、听!寒风还在呼啸,只有雪松(生接读)

B、看!雪花还在漫天飞舞,只有雪松(生接读)

C、狂风刮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压断了柘、柏、女贞等杂树,只有雪松(生接读)

(5)此时此刻,你想对雪松说什么?(自由发言)

(6)小结: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种生存的技巧,它还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让我们带着对这群智者和强者的敬佩之心,再读描写雪松的话吧。(齐读)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解读雪松的弯曲本领,为后文引出旅行者的启示奠定基础。

让学生概括,在读中感悟,都是为了使学生能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

三、联系生活,领悟感受

1、过度:同学们说的真好,这两位旅行者也从雪松身上得到了启示。

出示: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齐读)

思考:从两位旅行者的感慨中,你有什么收获?(自由发言)

2、师:面对压力和困难,像雪松那样适时弯曲,作出适当的让步,最终战胜困难,其实,我们的身边,历史上也有像雪松一样的人,谁能说说?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韩信受胯下之辱)

(司马迁忍辱写《史记》)

(徐悲鸿励志学画)

3、齐读这两句话。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意在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表达及善于联系旧知的能力。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积累了语感。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乐于交往、合作的精神。]

四、总结课文,拓展练习

1、的确,面对困难和压力,首先要敢于面对,要和它作斗争;但是,如果困难太大,也要学会忍让,因为暂时的弯曲、忍让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以求更好地发展。

记住:进一步,寸步难行;退一步,海阔天空!

2、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自然现象之谜》。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需要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板书设计]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