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
品味语言,揣摩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真正地培养和发展。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会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3.揣摩文章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本课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检查,构建阅读话题
1.听写生字词。
2.复习:这篇课文按顺序写了哪几部分内容?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呢?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好好地揣摩揣摩。
3. 加拿大魁北克的这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呢?这个谜被揭开了吗?被谁揭开的呢?那么谜底究竟是什么呢?
[设计意图:既复习了上节课所学,又对本节课重点教学目标进行了定向。]
二、紧扣关键语段,引导品评赏析
1.浏览课文,找出谜底,用横线画出来。
2. 质疑:
(1)你认为是哪些原因造成这一奇异景象?学生回答:东坡雪大,西坡雪小。
(2)同一山谷中,雪怎么会有大有小呢?认认真真地再读一读课文第三节,找出语句。
①理解特殊的风向。
②指导朗读。
(3)仅仅是因为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这些外在因素才造成了这奇异的景观吗?再认真读读这段话,看看自己有没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生再读)
(4)这个本领指什么样的本领?课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雪松的这个本领呢?
①雪松在你眼中到底有什么独特的本领呢?谁来读一读你找出的句子?
②你们找的跟他一样吗?就请你边读边想象书中所描绘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雪松的这个本领。
③看来你们已经了解了雪松的本领,但还没有真正地读懂雪松。怎样才能真正地读懂雪松呢?
④请大家静下心来默读品味这段文字,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标出来,在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比较句子,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
就这样,反复地积、弯、落、弹。
⑤创设情境分层朗读。
⑥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雪松说些什么?
⑦小结。
(4)山谷中的谜底终于被揭开了。为什么说终于?(交流)
[设计意图:这样的咬文嚼字,阅读反思,不仅让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而且让学生认识到课文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负载信息的,从中内化语言材料,体会到了作者用词的贴切,表情达意的准确,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在浅意识里对遣词造句要反复推敲也有了新的认识。]
三、表达体验,进行深度阅读
1.谁来读读两位旅行者的对话。
2.你由雪松联想到了什么?你从雪松身上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3.交流。
4.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出示)确实,有时弯曲不是屈服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地发展。(齐读)书读到这儿你觉得作者仅仅就是在雪松吗?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信息的载体,让学生以主体身份交流个人所得,以此达到领悟课文语言内涵的目的。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想象、表达及善于联系旧知的能力。这样设计,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训练了他们语言表达的能力,是一种更深入的阅读理解。]
四、反顾全文,揣摩表达特色
1.大家还记得我们在刚上课时提出的问题吗?课文为什么要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
[设计意图:篇章教学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是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突出要求。]
五、课外延伸,拓展练习
1.做一做:完成《补充习题》。
2.读一读:《自然现象之谜》(摘抄、剪贴好的内容)
3.写一写:以雪松的启示为题写一篇日记。
[设计意图:素质教育除了课堂以外,还需要更广阔的学习空间,而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
[整个教学流程,教师意在始终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尽情地读,任意地论,从而不断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真正地培养和发展。]
(涟水县实验小学 范海丽)
个人简介:
范海丽 1978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1995年8月参加工作,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教学实绩显著:先后获得了县基本功十项全能标兵、优秀党员,市优秀辅导员的光荣称号;参加说、上、评竞赛获市一等奖、省二等奖; 多次为全县小学语文教师上观摩课、示范课;多篇教学论文、教案设计获省市级一、二等奖,辅导的学生参加省市级作文竞赛多人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