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晚上的太阳》教学设计

《晚上的太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人物辜事。课文讲述了著名科学家爱迪生的妈妈生病时,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光明,让医生顺利的做完了手术,救了母亲。告诉人们遇时要动脑动手。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本文内容生动易懂,叙事层次清楚,有利于学生默读、复述故事。

学情分析:

课文所展示的情景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较大的距离,但通过教师抓住文中的多处留白或想象或表演或补白,使学生联系生活的已知,进行充分的想象和个性的表达,激发学生独特的体验。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学习默读课文,会复述故事。

认知目标: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感目标:学习爱迪生从小遇到问题就积极动脑动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学习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学会复述故事

教法: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探究、发现、获得。

学法:读一读、议一议、做一做、说一说。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晚上的太阳》。齐读课文。你们觉得奇怪吗?什么地方奇观?

2、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的是谁的故事?晚上的太阳指什么?

3、简介爱迪生。

二、初读指导

1、各自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想想生字词的意思。

2、出示生字词。

请医生

急性阑尾炎

需要

无可奈何

一分一秒

挡手

简易

(1)各自认读生字词,同桌相互检查、正音。

(2)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有那些词语的意思已经懂了,四人小组相互交流。

3、各自轻读课文,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4、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指导。

5、说说各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相互交流。

6、教师小结。

三、作业

1、读读写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爱迪生爱动脑筋、善于发明创造的精神。

一、复习检查

读词语。

犹豫

手术

痛苦

发明

无可奈何

焦急

呻吟

自豪

智慧

一本正经

二、精读训练

1、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主要内容

比较:爸爸请来的医生说,妈妈得得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

爸爸请来的医生说:她得的是急性阑尾炎,需要马上做手术。

读第一自然段。(板书:要做手术)

2、轻轻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主要内容。

(1)思考:没有电灯,光线很暗,做手术很危险,当时人们的表现怎样?

(2)提问:犹豫是什么意思?医生忧郁的原因是什么?

(3)爱迪生为什么事焦急?课文是怎样写他焦急的心情的?

(4)默读课文,仔细看图,说说爱迪生是怎样解决照明问题的。

(5)讨论:爱迪生为什么要这么做?

(板书:眼睛一亮利用镜片反射油灯灯光)

(6)指导朗读

(7)指名读,比比谁的进步快。

3、体会读第三自然段的感情(高兴地夸奖),指名读,读后评,评后在读。

(1)医生为什么说是爱迪生用智慧救了妈妈?

(板书:用智慧救了妈妈)

(2)用夸奖的语气读第三自然段

4、各自朗读第四自然段,思考:自豪是什么意思?妈妈为什么自豪?她在心里会说些什么?

什么叫一本正经?这个词告诉我们什么?爱迪生的话什么意思?

(板书:要造晚上的太阳)

齐读第四自然段。

5、师读最后自然段问:你们想了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吗?可后找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来读一读。

6、默读全文,质疑。

(板书:发明了电灯)

三、作业

1、《晚上的太阳》中的太阳是什么意思?

2、找一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2、写字指导。

一、复习

1、爱迪生想的什么办法来解决手术照明问题的?

2、医生为什么说爱迪生用智慧救了母亲?

二、默读课文,复述故事。

1、回忆内容,列出提纲:

妈妈突发急病,马上要做手术()想出秒法,手术台前一片光明()手术成功,医生夸奖()郑重表示,要造太阳(

)发明电灯,造福人类。

2、互相练习讲故事。

3

、当众讲故事。

三、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请急性炎秒挡易需荷筒

2、学生自主观察,交流

(1)炎热的炎,由两个火组成。上火小,下火大。上火最后一笔是点,下火最后一笔是捺。下火要托住上面的火。

(2)请和性两个字都有三横。写三横的时候,中间一横最短,上面一横比较长,下面一横最长。

(3)秒和挡,少的第一点由上向左下点,第二点由上向右下点。当的第一点由上向右下点,第二点是撇点,向左下撇。

3、指导写字。

三、作业

1、讲讲这个故事。

2、找找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再读一读。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