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程改革虽已实施了近8年,但面临新课程改革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视角带给教师的冲击与挑战,农村学校普遍存在的经济基础薄弱、教学设施差,领导管理理念不新,教师素质低,教研活动落不实,家庭教育配合不力等一系列问题,至今未得到彻底有效的解决,依然成为改革的阻力。如何有效克服这些困难并有效地搞好农村课程改革工作?是值得每个教育者正视、深思,并努力解决的现实问题。
作为农村学校的管理者,在课改推进的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借鉴、实践、反思、摸索、创新是非常必要而且必须的。因为只有领导思想上重视了,认识上到位了,观念真正转变了,才会想方设法调动和发挥校内各种潜能,改善和弥补先天存在的不足,让课改在农村学校一路走好,让农村学校也充分感受新课程的魅力,体味新课程的精彩!这是我这个小学管理者最切身的感受。现结合自己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所思,谈几点不很成熟的认识,与同行共享。
一、彻底转变领导的教育教学观念是实施课改的先决条件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办学方向的引领者,他的教育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可见,领导的教育教学观念对与学校的发展是何等重要!而新课程理念是课程改革的灵魂,是指导课程实验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认真研读《走进新课程》《解读新课程》,领悟好新课程的精神,更新观念,引领教师学课改、思课改、议课改、写课改,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个个有才的教育价值观和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则成为首当其冲必做之事。坚持如此律己示人,方能服众,亦可为课改的推进开山铺路。
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地印入教师的脑海,要求一下子转变难度很大。究其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功利思想严重,认为搞课改需要尝试、摸索的过程,影响目前的学科成绩,领导政绩无法突出;二是搞课改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而学校由于生源少,办学经费紧张,在此耗费能源不值;三是新课改要求课堂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的教学思路被打乱,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教学质量无法保证基于以上原因,怠慢甚或抵触课改的情绪与做法便可想而知了。要改变这种消极怠慢的思想,教育部门加大力气扎实搞好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培训,则显得尤为重要。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是落实课改的关键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他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水平。因此,抓好在职教师的培训,有机的建立培训、科研与实验三位一体的校本培训机制,为教师提供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验研究机会,是关系到教师发展和课改成败的大事。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培训工作,不断创新培训形式(理论学习、专题讲座、课改研讨等),强调针对性,注重整体性,重视过程性,体现反馈性、提高时效性,确保培训工作与课改工作的同步、并行并相对超前,学校领导应始终坚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通识培训、教材培训、观摩研讨课活动等,使教师在培训交流互动中,接受新理念,实现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双赢。
三、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是推进课改的有效途径
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空。校本教研是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学校教研活动为核心,以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动策略。(朱慕菊)因此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好此项工作,校长必须先牢固树立起科研兴校、科研强校的办学思想。其次,要根据新课标的精神要求,因地制宜地重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开放,动态的同伴合作、自我反思,专业引领的校本教研制度,并将其纳入新生成的教学常规,加大教研成果在考核中的权重,促进教研热情,有效地引领和推动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为质量提高注入新的活力。可通过以下途径达成既定目标。
1.召开课改工作研讨会,集思广益,收集经验,发现问题,研究策略,逐层逐步地解决问题,为课程改革的顺利、深入推进夯实基础。
2.实行集体备课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农村学校由于学校生源相对少,教师编制小,综合科缺少专业老师,一般中低学段的课程均采取一人包揽的编排方式,老师工作量偏大,很难有潜心研究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的时间和精力,机械照抄教案的现象普遍存在。不随机调整学科上课的顺序,根据需要随意侵占综合学科的课时,使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空谈、泡影。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则可以采取集体备课的方式加以遏制,解决。有机发挥集体的智慧,为教师之间进行知识、思想间的交流与切磋提供了便利,为老中青三代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促动,共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和机缘,真真正正的落实了校本教研。
⒊进行教案传承,发挥活页教案优势。由于活页教案具有添加修改比较灵活方便的特点,因此对原先备写的教案在每年秋季开学前可进行年级传承即由原年级同科目老师向新接相应年级的老师递交原教案。现任老师可根据自己对新课标的理解,在传承教案上再做修改,加进自己的理解和方法,然后再进行集体研课,继续集思广益,博取众长,优化教法,强化学法,重视学生活动的操作设计,注意教学反思在教案设计中独特的作用。这样使同伴合作成为工作常态,为教师深研教材提供了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在传承中创新,备出自己的课。
4.通过开展赛教和示范课研讨活动,加强对操作层面的问题研究,促使老师想学习型、研究型发展。活动实施的环节:①教者上课;②教者说课并反思(重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对过程操作的效果感受);③听者包括领导和教学组长再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的课程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指出问题,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④专业人员(教研员)从专业理论角度综合评价课堂教学质量。以上过程,能够有效加强听课者的反思交流,使教研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问题,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学校开展校本教研应主动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参与、支持与指导,让他们引领教师学会在教中学、学中研,逐步加深对新课程的认识,为教师向专业综合化方向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四、精细过程管理,营造良好氛围是深化课改有力保证
①学校应因时因势,利用家长会、专家报告讲座等形式,让家长和社会了解、支持课改;②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③建立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调动师生的学习工作积极性,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素质。④适度开发,合理使用,整合教育资源,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全面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农村课程改革的道路是漫长而曲折的,教师素质的提高也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领导认识到位,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积极支持参与,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继续探索和不断改进教师、学生的评价机制,农村课程改革的路子就会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