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拿到教材后,我先从学生的理解角度阅读了这篇课文,弄清了课文是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事情的全过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课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经过;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结果,重点在第二部分。而且感受到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倍受感动。

然后,我又从教学这篇课文的角度来阅读,进一步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特点,作者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读来感人至深。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外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

1、教学目标:

⑴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⑵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3、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4、德育渗透点:

⑴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⑵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5、美育渗透点:

感受文中人与动物间的和谐及我的善良,受到人性美的陶冶。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这个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可以尝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时,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逐步深入。

【说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为实现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把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三个教学环节。

一、第一回合: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因为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对课文的大体意思有一定的了解,上课时只需让学生快速地、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样三个问题:

1、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

2、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哪些事,正太郎做了哪些事?

3、当正太郎失足受伤时,老狐狸是怎么做的?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就能基本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线索。

这样做既训练了学生速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同时还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4] [5] [6] [7] [8]

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完成以下板书:

小狐狸喂奶要回

咬木桩放归树林

老狐狸喂食

正太郎搭救

让学生板书主要是实现学生能做的,老师不要去做这一教学目的,不抢占学生的练习机会。同时,也是充分利用学生的智能强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成功。

这一回合的小结,是让学生根据板书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起因、经过、结果怎样?这样能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

二、第二回合:自主探究,讨论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一个思维观点。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然后激发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而且把问题又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我把学生提出的问题概括成四个较有深度的问题:

1、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

4、课文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有何感受?

让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讨论时学生积极性较高,体现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分组讨论,也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讨论成果,培养了表达能力,也实现资源共享。在交流过程中,播放相应的多媒体课件,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文字背后的深层次的情感。如在讨论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时,我播放了《狮子王》的一个片断,让学生感悟到:动物之间也像人类一样有着不可割舍的亲情,尤其是作为父母的老狐狸对自己的孩子小狐狸非常关心和爱护。动物如此,何况人呼?

通过学生的探讨、教师的点拔,让学生循序渐进地体会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这一回合,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利用多媒体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三、第三回合:读写结合,升华主题

以上两个回合基本上实现了教学目标,但到此还不够,因为语文教学不仅要搞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还要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这是一篇学生非常感兴趣的故事类文章,可以尝试让学生续写或续说故事。因此,我设计了第三回合,先用幻灯出示反映狐狸这幸福一家的图片,然后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智能强项,以《相亲相爱的狐狸一家》为题,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

通过这一回合,使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练习了表达能力,而且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同一个事物。使教学的主题得到升华。

【说效果】

从整体上看,这节课实现了教学目标,尤其是课后,同学们把自己写的或画的作品拿给我看了以后,我觉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非常透彻,充分地体现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觉得不足的是刚上课时课堂气氛没能及时调动起来。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

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南街小学李颖霞 [4] [5] [6] [7] [8]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材第十一册教材第七组课文《金色的脚印》,这篇文章用生动细腻的笔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玉太郎的小男孩看到家里关了一只小狐狸,觉得很可怜,就想放了它,但当他看到小狐狸的父母为了救他在想各种危险的办法时,他没有放只小狐狸,而是暗暗地给予狐狸一家的帮助,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正太郎为救狐狸掉下悬崖的时候,是两只老狐狸救助了他。

编者选编本文的目的一是为了让学生理解狐狸一家人浓浓的不可割舍的亲情,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对亲人的深深的爱。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和睦相处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从学生已有的人文性的认知水平来看,在他们的心目中,狐狸是欺骗、虚伪、狡猾的代名词,但是从第二组课文的读写例话《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来看,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应该有能力从新的文章中接受新的感动。重新调整自己的思维定、势、更新观念。

从学生已有的作为工具性的语文认知水平来看,本文是略读课文,基础知识学生能自己学会,故事情节虽然一波三折,但整个过程还是很简单易懂的,比较难的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比如理解题目金色的脚印这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此,我初步设计了以下样式: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生字、理解新词。

2、能力目标:

⑴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含义深刻的句子。

⑵培养学生在略读课文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养成顺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3、情感目标:

⑴感觉狐狸一家子浓浓的血肉亲情。

⑵理解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同情弱者,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感情。

4、美育目标:

培养学生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善良的品质。

【教法】

1、以读助讲,读中求悟,体现读熟,读懂这样的朗读层次。

2、为大语文教材的实践性,特别拓展中的动物审判会,将是其集体体现。

【学法】

情境体验感悟,也读也想,通过讨论交流,合作进行探究,利用已知经验进行阅读。

【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即请学生谈谈自己头脑中的狐狸的形象。无论学生说什么,怎样说都是他们的心声,教师用今天狐狸的平反昭雪引入本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遇到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遇到长句、难句多读几遍。

2、把你认为容易写错的字和你记住的方法告诉同桌,华夏集把不理解的新词的意思批注在书上。

3、把你认为重要的语句和喜欢的语句画上横线。

4、和同桌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本环节主要通过明确的任务指引,引领学生开展自学和小范围合作学习,完成初读课文的要求。

三、交流汇报,解决疑难

1、通过抽读、赛读等方式检查读通、读熟效果,适时指导长句难句的朗读,然后设问:通过学习,你明白了些什么?头脑中的狐狸形象和文中的狐狸形象有什么区别?

2、你最喜欢的句子是什么?

(优美语句,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理,处境。)

四、研读感悟、合作探究

1、还有什么不理解或不懂的地方?

归纳应该:

⑴正太郎一开始就想放了小狐狸,为什么看到狐狸父母救它时,他却不想放了小狐狸?

⑵为什么说它们的脚印是金色的脚印?

针对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分成学习小组,朗读领悟,互相交流充分发表意见,教师及时鼓励,随机引导点拔,通过合作学习这种形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伴共同学习,既培养了学生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又发挥了群众的集体功能,从而达到在合作中探究,在探究中提高的目的。 [4] [5] [6] [7] [8]

2、分组汇报:

每个小组一名中心发言人,其他组员作补充,同时可以提出不同意见,师生共同评价。

3、朗读感悟:(在点读、精读、略读等形式)

正太郎一开始因为同情小狐狸和小就想放了它,但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想看看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究竞会怎样。因此就没放小狐狸,而是暗中帮助它。

今天的狐狸一家和以往的狐狸形象相差太远。今天的狐狸,家人充满浓浓的亲情,对父母,对孩子不可割舍的深深爱意,今天的狐狸有一颗对人充满感恩、充满情意、充满善良的心,这样的心就象金子一般会发光会闪亮。因此,今天的狐狸是可爱地,它们的内心充满了爱,这种爱意浓浓地渲染了周围的一切,让这美丽的世界更可爱,让这可爱的世界生辉,挥洒出金色的光芒,因此,狐狸的们的脚印也就像金色的脚印。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

河南省济源市下冶乡第二中心小学周小丽

【说教材】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之间的传奇故事:小男孩儿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来一只小狐狸,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正太郎十分同情它们,就偷偷给老狐狸喂食。因此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后来,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拿到教材后,我先从学生的理解角度阅读了这篇课文,弄清了课文是以时间为序,叙述了事情的全过程。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课文1~3自然段是事情的起因;4~18自然段是事件的经过;19~21自然段是事件的结果,重点在第二部分。而且感受到动物之间的浓浓亲情,倍受感动。

然后,我又从教学这篇课文的角度来阅读,进一步分析了作者的写作方法和特点,作者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娓娓道来,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读来感人至深。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另外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和美育渗透点。

1、教学目标:

⑴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本课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

⑵通过阅读及细节描写的欣赏让学生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3、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4、德育渗透点:

⑴透过老狐狸救小狐狸的做法,感受到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的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

⑵透过我的做法,体会到我的善良,从而受到同情弱者和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 [4] [5] [6] [7] [8]

【说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交流对狐狸的印象,也可讲狐狸的故事。)

看来狐狸在大家心中不是好东西,今天我们来学一篇关于狐狸的故事的文章,学了以后,也许你会给狐狸平反了。

设计理念:紧扣题目,和学生交流谈话形成融洽的氛围,使孩子们轻松的走进文本。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感受故事大意。

2、汇报初读情况:

⑴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⑵说说对狐狸的初步印象,对我的认识。

⑶说说你还读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读懂的内容可能有:老狐狸救了我;小狐狸在我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可能提的问题:

①我为什么要帮助救狐狸?

②课文结尾及题目有什么含义?

设计理念:《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问千千万,中国在一问。有思考才会有疑问,有疑问才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创新。

三、深入探究

1、围绕问题,再读感悟。

2、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看法。

3、汇报探究结果:

针对我为什么要帮助救小狐狸这一问题,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⑴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⑵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引导:我此刻会怎么想?

(我会被老狐狸那种不救出孩子不罢休的执著精神所感动,更会暗暗佩服老狐狸的聪明──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于是决定不放小狐狸,到底看看老狐狸有多大本事。)

⑶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受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⑷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设计理念: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目标要求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要在学生自己的体验感受、整体把握而不是理性的分析。在此期间,在学生叙述中,不同的学生,由于感受不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个体的真实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讨论中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四、情感升华

1、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2、课文结尾及题目的命名,意在呼唤亲情、友情,要互助互爱,把狐狸身上的这种闪光的东西继承并发扬。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环境就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环境,由于以上环节的设计就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差异性,因此这里就是一个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汇的环境。

《金色的脚印》说课设计

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双桥教育总校孟桂艳

【说教材】 [4] [5] [6] [7] [8]

一、对教材的理解

《金色的脚印》是一篇略读课文,它以生动细腻,充满感情的笔触描写了一个人与动物的传奇故事,赞美了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也展示了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读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教材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要和动物和谐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分析教材,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还分析了这一课的德育渗透点。

1、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能力训练点:

⑴培养学生通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

四、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认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地球上所有生命和谐相处的道理。

五、德育渗透点

1、透过正太郎和狐狸的亲密关系,让学生从小树立爱惜、保护动物的意识。

2、透过老狐狸和小狐狸之间不可割舍的亲情,进而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激发学生回报父母的情感;其中我把放在了重中之重。

【谈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谈到: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了教学重难点,利用学生的已知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读书感受出发,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并捕捉学生情感思想上的变化,使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

【析学生】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而且我班的学生也比较活跃,因此教学时我采用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

【讲过程】

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情况以后,为了体现略读课文的特点,这节课的教学我始终以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贯穿全课。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为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四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我首先出示课件:我们学过了狐狸和乌鸦,狐假虎威等课文,能说说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吗?看着伴随自己成长的故事插图,孩子们纷纷说出了自己对狐狸的印象。可我却话锋一转:一直以来老师和大家的想法都一样,可读了一篇文章后,我反而非常佩服狐狸,想知道为什么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开始聚精会神地读课文,看得出他们已被课文里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学生初读后,我顺势问道:有什么想说的吗?孩子们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两只老狐狸为救出小狐狸,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这种生死与共的亲情,挺让人感动的。小狐狸被送给邻居,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救护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蛮有人情味的。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在对整篇课文有一个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和讨论课文内容。而且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思维观点。这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问题。我把它们归结为三大类:

1、老狐狸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小狐狸?

2、正太郎为什么能和狐狸建立亲密关系,并能得到狐狸的救助?

3、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目?接下来让学生自主探究,比一比看谁能自己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此举再次掀起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主动积极投入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去感受、体验、理解文本。 [4] [5] [6] [7] [8]

在交流过程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合作。可说来说去,我发现孩子们始终围绕前两个问题在说,而无一人提及第三个问题。经询问才知他们或者是不理解,或者是明白一些但想法不成熟不敢说。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每个孩子都产生了合作的欲望,于是抓住这一契机,让孩子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交流后的汇报证明了我的选择是对的。当时的课堂是这样的:(播放录像)

这一环节通过自主探究,突出了教学的重点;通过合作交流,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学生也逐步感悟到:大自然是人和动物的共同家园,人们要和动物和睦相处,这个世界才更加美丽!更重要的是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的这种感人至深的亲情,冲击着孩子们的心灵,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悄悄地在孩子的心田生根发芽。

四、表达心声,升华主题

孩子们沉浸在狐狸一家的亲情中,我趁机放上一段略带伤感的音乐,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激发学生心中涌动的情感:自己读一读你感动的句子,句子里包含狐狸的多少心声啊,老狐狸不能言,小狐狸也不能言,但我们能言,请替它们说一句心中的话吧。前面情感铺垫,音乐的渲染,教师语言的感染,让孩子们深深沉醉其中,孩子们的情感被点燃了,激发了,教室里出现了动人的场面:空灵的音乐流淌着,孩子们动情地朗读着,真诚地述说着,时间在这一刻仿佛静止不动了,一种美妙的情感在教室里传递着。听听孩子们替狐狸表达的心声: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保护你的;我的儿子,无论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不会放弃的;人们啊!如果你们都能像正太郎一样爱护我们该多好啊!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了,融进课文了,仿佛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

面对孩子们的如痴如醉,我被深深感染了,可内心总觉得还缺少些什么,这时刚好班上侯文丽同学发言说:老狐狸为救小狐狸、想尽了办法,甚至不顾生命危险,它们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使我非常感动,这让我想起了爸爸妈妈对我的爱他的话一下子使我豁然开朗,原来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精神的升华、情感的碰撞和来自内心深处的东西。于是我顺势说侯文丽同学的体会感人至深,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样,对待孩子的爱是那么伟大,无私,而我们作为孩子有没有象父母爱孩子一样的心爱父母呢?没想到同学们齐刷刷地回答:没有!随即又马上改口,齐声道:有!这个自相矛盾、在几秒钟之内改变主意的说法,引起了我的注意。我立即抓住这个问题,让孩子们说说为什么同样一个问题,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答案呢?课堂顿时沸腾了,同学们为了表明自己的心迹,几乎每个人都举起了小手,有的人激动地回忆起自己生病时妈妈无微不至照顾的事,有的后悔地回忆起自己顶撞父母的事,有的尽情地回忆自己孝敬父母所做的事大家一至认为,在对待父母的爱上,自己做得不够,以后应该象父母爱自己一样去爱自己的爸爸妈妈!然后我又充满激情地说你们有父母的爱是快乐的,父母有你们的敬是幸福的,返回大森林的狐狸一家又怎样呢?(出示课文插图)你能续写这个故事吗?课上到这里,孩子们心潮澎湃,心中激起情感的涟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续写故事的提出,正好满足了他们的愿望,一篇篇充满爱心,承载祝福的文章便应运而生了。

【想成功】

整堂课我被文中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感动了,被文中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关系感染了,用自己的情,文中的情激发了学生的情,使课堂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这份情感随着读书的深入,对话的深入弥漫开来,散发到教室里每一个角落,渗进每一个人的心田。

【思失败】 [4] [5] [6] [7] [8]

一节课有成功的亮点,也必有失败的遗憾,反思整堂课,我对于培养学生从小树立爱惜、保护动物的意识一处做得不够到位,其实孩子们这一思维的火花在表达心声,升华主题一节中,替狐狸表达心声时就曾闪现过:人们啊!如果你们都能像正太郎一样爱护我们该多好啊!如果这时我引向深处:学了这篇课文,你打算以后怎么做?感动于正太郎所作所为,感动于狐狸一家亲情的孩子们必能从内心深处,发出保护动物的呼吁。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却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不知不觉中保护动物的意识便深深印在学生心中。

【结束语】

课堂应该是孩子生命成长的乐园,而不仅仅是表演的天地;课堂应该是学生丰富个性、健全人格的场域,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工作间;课堂应该是滋养性情、陶冶性灵的生态环境,而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简单循环。这是教师的需要,这是学生的需要,更是时代的需要。正所谓心随我动,我随心动,动中有你,动中有我,动中升华,动中提高,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心动用生命去唤起生命,用真诚激发真诚吧!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