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时入境激趣
师:在整体感知时创设情境,首先应根据课文内容,从具体的整体情境出发,决定情境的基调;然后运用多种方式、手段,如语言描述、图画表现、音乐渲染等创设情境。
[课件展示:《小珊迪》一课的导入部分。
师:先请小朋友听一首歌曲。(播放《我们的生活多么美好》)
师:说说唱了什么内容?
生:歌唱我们美好的生活
师:是啊,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我们过着多么幸福的生活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另一个世界的劳动人民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小珊迪》!]
[评析]这个片断是用歌颂现在美好生活的歌曲和教师低沉、压抑的暗示性语言相比较,在强烈的对比中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使整个课堂教学成为一个整体、一个特定的心理场,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进入具体的课文情境,对课文中的人物或事情引起关注,激发情感,使之处于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为加深其内心感受和体验作好准备。
生:花这么长时间听一首歌,有价值吗?
师:这正是教者的匠心所在。在这里强调的就是一个情字,就是要通过鲜明、强烈的对比,完成对学生情感的渲染、情感的激发、情感的调动,为学生产生对小珊迪的同情、敬佩之心,对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现实生活的批判揭露之情埋下伏笔。
师:在这里,我们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充分地激发学生好奇、求知的情感,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再看这个片断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的导入部分。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叫《坐井观天》。(板书课题)
师:从前,有一口古老的井(屏幕上出现一口井),井里坐着一只青蛙(屏幕上出现一只呱呱叫的青蛙)。一天,一只小鸟飞到井沿上(屏幕上出现一只小鸟叽叽喳喳飞起来落在井沿上)。(戛然而止)
生:(迫不及待)老师,接着呢?
师:接着怎样?老师也不知道,我们的书上写着呢!
学生迅速翻开课本读起来。]
[评析]声情并茂的故事导入,加上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但故事在这时候却戛然而止,这样欲扬先抑,构建了一个引力强劲的情感磁场,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阅读兴趣。学生的探究心理得到了激发,处于一种积极求知、急于获取信息的状态,然后扣读导悟,以读见悟,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切己体察,披文入情,自然能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感悟自得,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把握。
质疑探究处以境解疑
师: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自主的探究学习,是我国这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在质疑探究的过程中巧妙设置情境,通过具体情境的作用,学生容易形成热烈的情绪,大脑的优势在兴奋中产生。这样,我们再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个性感受和独特体验中释疑解难,学生将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将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师:先看词语教学的范例。
【课件展示:斯霞老师教饱满一词。
师:哪位小朋友能用饱满来造个句子?
生:菜籽结得多饱满。
生:豆粒长得多饱满。
斯霞老师走到教室门口,突然转过身来,胸略微一挺,头微微抬起,面带微笑,两眼有神,边走边问:你们看,老师今天精神怎么样?
生:老师精神很饱满。
师:现在,让老师看一看,小朋友上课精神是不是很饱满?
于是,全体学生个个昂首挺胸,坐得端端正正,认认真真地听老师讲课。】
[评析]从上例可以看出,斯霞老师正是巧妙运用体态语,用自己机智的即兴表演创设出具体的情境,以引导学生完成对饱满一词的抽象意义的理解。
师:的确,在这样的具体情境中,完成对词语的理解和学习,使教学过程既实又活,富有灵性,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不断充实、完善并系统化,其效果自然是极好的。
师:上面是词语教学问题的解决。那么,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又是如何在情境的运用中得以有效地突破和解决呢?《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故事的主要内容由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组成。第一次对话较容易理解,学生一读就懂,理解后两次对话是教学的重点。
【课件展示:《坐井观天》片断二。
生: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
师:真会提问题。要想知道为什么,先来做个小实验。
师:(指导学生把纸卷成圆筒状,然后透过圆筒孔看天花板)说说平时看到的天花板与卷起纸筒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生:平时看到的天花板很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很小。
生:平时天花板有多大,我们就能看到多大,现在透过纸筒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生:我们的视线被挡住,所以看到的天花板只有纸筒口那么大。
师:大家观察很仔细,也善于动脑筋,那你们想想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生:坐在井里的青蛙看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师:所以青蛙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 [评析]学生质疑后,便动手做实验,通过实验演示创设青蛙在井底看天,视线被井所局限这个情境,从而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弄清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这一疑难问题,同时,也为后面理解寓言作了铺垫。
师:在此处,教师并没有进行乏味的分析和常识性的讲解,学生在演示中既创设了情境,又理解了情境;既培养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师:《坐井观天》教学的难点同其他寓言故事的教学一样,是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感受和体验来理解文中寓言,而不是仅仅把教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