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学会九个生字。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4、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5、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6、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教学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啊?生:想! 那好,老师先不告诉你们他是谁,也不告诉你们他长什么模样,我们先来看他的诗,看看你们从中能不能读出他是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师展示幻灯片)少年闰土项戴银圈手持叉,少年英雄夜看瓜。英姿勃发真飒爽,好像当年小飞侠。 (生读后自由发表观点,师通过提示学生得到文题,并板书。)2、我们刚刚通过一首诗很模糊的了解了闰土,那下面我们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师展示幻灯片,月下刺猹图,配字)。师诵读:深蓝的天空中、、、、、、逃走了。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非常勇敢,机智,可爱、、、、、、)。
二、新课初讲1刚刚大家读了课文,下面来解决老师之前提的问题(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师生讨论如下顺序,师随机板书回忆初识相处分别2按照这个顺序,大家快速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形象。第二段(25):写我与闰土相识的过程。第三段(616):写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第四段(17):闰土离去了,我们从此再也没见面。3闰土到底是谁啊?他和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关系?(主仆关系,依据在第二段)闰土为什么会来我家呢?(帮助他的父亲在我家管祭器,说明闰土很能干,他的父亲信任他)4在我知道闰土要来,但还没有到的时候,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通过那些语句可以看出。(盼望 高兴 我想和闰土玩 依据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前两句)(此处适当板书)引导学生读这些文字,感受我当时的心情。5盼望啊盼望,闰土终于来了,今天,老师把他们俩请到教室来了,(师展示图片),看着图片,谁能告诉我这两个孩子中,哪个是闰土?为什么?(戴黑色帽子的是闰土 依据文中第四段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我们一起来看下两个小伙伴的初识场面,点同学读他正在厨房里、、、、、、我们便熟识了其他同学总结概括闰土的样子。6、指导学生抓住闰土外貌特点,表现人物个性从闰土的外貌特点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少年?师读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生需注意师漏下的词语,并比较着读,品味区别。学生交流:从紫色可以看出闰土健康的特点(因为那是他在田里风吹日晒的结果),从圆、小、明晃晃可以看出闰土的可爱、活泼,从怕羞可以看出他的天真。师板书 天真 活泼 健康7、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很清晰的闰土形象,虽然只有几句话而已,这就是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看到了我与润土初次见面的场景,回忆一下,闰土是什么样子的?(外貌、性格)2、闰土和我见面后不到半天就熟识了,那他给我带来了哪些有意思的事情呢?下面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些有趣的事情!并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最感兴趣的。
二、重点讲析四件事 (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沙地看鱼) 生可自由说说自己的观点1、那课文重点写了那件事?(课文重点记述了看瓜刺猹一事,课文中两次出现这场景。第一次在第一自然段,第二次在913自然段)我们先来读一读看瓜刺猹这部分内容,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场景(生自由读)2、详讲看瓜刺猹(1)同学们,现在我们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见了什么?(我看见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好似一幅画一样,是那么美丽,那么迷人。我还看见沙地上铺满了碧绿的西瓜我看见有一个英勇机敏的少年,拿着一柄钢叉正尽力向猹刺去、、、)(2)这么美的月夜,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一个少年正在看瓜,突然,猹来了,他怎么办?(他手捏一柄钢叉尽力向猹刺去。猹很伶俐,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3)是呀,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些情景,是多么的有趣啊! 下面我请三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注意要读出感情来,其他同学在划出闰土刺猹的动词。 (生读完,回答,师板书:听、捏、走、看、刺)(4)这些词语用的好不好?为什么?(生动形象的描写闰土刺猹的过程,活灵活现)下面同学们来看看闰土到底是怎么样刺猹的? (师放映闰土刺猹的动画) (5)看完动画,同学们再读一读这段文字,从中你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自由读,身手敏捷、勇敢机智、能干) 师板书:机智 勇敢 (6)(利用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记忆本段内容,让学生体会月夜田园景象的优美,闰土机智勇敢地形象。) 令我难忘的何止是看瓜刺猹这件事啊!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沙地看鱼,还有太多太多,这真是无穷无尽啊,我们再跟随着闰土一起去看看吧。3、略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沙地看鱼(1) 闰土是怎样捕鸟的?(生复述,生板书:扫、支、撒、拉。播放动画)(2)捕鸟、拾贝、看鱼,又表现了闰土的什么特点? (从捕鸟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聪明,能干的特点,而且知识丰富,因为他知道的鸟种类很多。闰土知道很多贝壳的名字而且还认识跳鱼儿,可以看出他见识广,生活丰富多彩)师在这可以适当板书(3)画出课文中我和闰土对话的内容 ,有感情的朗读 闰土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语气怎么样?结合生活中你给小伙伴讲见闻的经历来读这一段,读出闰土当时的语气。(很自豪)4、听闰土讲了那么多的趣事,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会有什么感受呢?而作者又是什么样的感受?这个问题大家先想想,我们下节课再具体谈一谈。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突破难点,提炼主旨1、我们来看看文中的我在听闰土讲述这些事情是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划出文中写我的反应的语句。(1)我于是又很盼望下雪。 为什么盼望?(很想自己亲自去捕鸟)(2)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不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A、这里两个破折号有什么作用?(补充说明) B、无端是什么意思?(没有理由,没有依据) C、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整句的意思是说我不仅那时,就是现在也都不知道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只是主观上认为它的样子像狗而且很凶猛)(3)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A、素如许单知道是什么意思?(素是向来的意思。如许是如此像这样的意思,单知道是只知道的意思) B、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我从来不知道这些新鲜的事情,因为我都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这些事情。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4)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让学生反复读,领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A、闰土知道的事只有上述四件事吗?(不是,无穷无尽)为什么?从哪里可以看出?(十五节的省略号)说明闰土(知识丰富) B 、他们是谁?(我往常的朋友富家子弟)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 (我和往常的朋友一样只能在一个小天地里活动,看不见更广阔更生动的外面世界,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C、这一段表达了我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对闰土的佩服,对多姿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 D、那当闰土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又在做什么呢?我们来想象一下吧! 当闰土在下雪天捕鸟的时候,作为少爷的我,在干什么呢?(在温暖的火炉边烤火,在边取暖边看书、、、、) 当闰土在海边捡美丽的贝壳时,我又在哪儿呢?(在墙角边捉蛐蛐,在看天空中飞过的小鸟、、、、) 当闰土在看瓜刺猹的时候,城里的少爷在干什么?(在摇头晃脑的吟诗,在吃月饼,赏月、、、) 当闰土在看跳鱼儿时,我又在干什么?(在私塾里跟老师读四书五经,站在书房的窗边看美景、、、) E、指导朗读,第一句要读出赞叹的语气,要读得舒展些,第二句要强调不知道只看见不和只要重读,突出自叹不如的感情。齐读2、难道一个养尊处优的城里少爷真的不如一个农村少年吗? (作者就像一个井底之蛙,仰望着天空,而没有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我确实是饱读诗书,深深感受到诗文之精华,但生活是单调的,见识是狭窄的,远没有闰土的生活丰富多彩,作者这样写,是想衬托闰土的见多识广、、、)3、学习分别部分 从相识,相处,我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可是正月将要过去了,眼看就要离别了,我和闰土的心情变得怎么样呢?(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1)默读课文最后一段,找出表现我和闰土心情的句子。 (依据生回答 板书:急、大哭、躲、不肯、终于,托、送) (2)出示图片,找两个人饰演感受。配乐。同时可以让我给闰土作诗,生可能不会,然后用师提前准备的。4、是啊,感情深厚的两个小伙伴最后还是分别了,他给作者留下多么深的印象啊,以致于作者在三十年后,再次想起时,头脑中显现的依旧是、、、、、(师领读深蓝的天空中、、、、生跟上一起读)
第四课时
一、小结课文,介绍作者1、课文到这里就算学完了,那有谁可以总结一下这篇课文的内容?(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2、上节课我让大家回去搜集了本文作者鲁迅的资料,有谁能说一说?二、开展辩论辩题:你想做闰土还是我?(初步估计应该是闰土多一些)
三、师总结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深刻了解当时的社会。板书设计: 22少年闰土
雪地捕鸟看瓜刺猹 健康活泼海边拾贝 机智勇敢潮讯看鱼 见多识广
23 雪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2.细读课文,品析文中两幅雪景图;3.合作交流,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抗争的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景物描写的特点。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接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请大家把书本翻到这一页。(师:板书课题与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1.读本散文诗,思考:描写了哪几种雪景?2.师:谁能和老师一起来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文章描写了哪几种雪景?1).师生合作朗读,正音。(略)(学生可能会读错的字音:磬口qing 忙碌lu 脂粉奁Iian 灼灼zhuo嘻笑xi 褪尽tui 朔方shuo 凛冽lin lie )2).师:文章描写了哪几种雪景呢?明确:南方的雪 朔方(北方)的雪 (师板书)
第二课时内容:细读课文,品析文中两幅雪景图掌握景物描写的特点。师: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两处雪景的,他为何能描写得如此的美呢?(一)南方的雪师:请大家先默读13段,思考江南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1.直接点明特点:南方的雪:滋润美艳(水分多,不干燥)2.辅以修辞:用了两个比喻:南方的雪是隐约(感觉不明显)着青春的消息(联想到诗人雪莱的一句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冬天来了,春天还会久吗?。我想,江南雪野中隐约着的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是在启示人们:冬雪之后,春天就不远了),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用处子的皮肤来比喻雪,引起读者对江南的雪的形态的想象,写出江南的雪白皙、柔嫩、健康的特点,意境新美)写出了江南的雪的生机与活力。3.侧面烘托:1)色彩映衬:雪野中有血红的山茶花、白中隐青的梅花、深黄的蜡梅、冷绿的杂草。在数九寒天,作者用花的血红、深黄、白中隐青和草的冷绿,映衬雪的洁白,使柔雪显得更为明艳,透露出盎然的生机,蕴育着生命和希望。2)人物活动我的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红杏枝头春意闹)着。这一飞一闹煞时使整个雪野活跃起来,呈现出一派生气勃勃的景象。这里,不仅使读者看见烂漫的冬花,而且仿佛听到吟唱的春虫,感受到作者热烈期待春天的心声。儿童塑雪罗汉:为了进一步扩展雪野的意境,使江南的雪富有生命力,作者用朴素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儿童塑雪罗汉的水墨画,通过呵、偷、访问、拍手、点头、嘻笑这些充满活力的词,刻画了儿童特有的动作与神情,反映了他们天真活泼、纯洁的心灵,使雪有了人的生命。师小结:南方的雪温和、滋润美艳、富有生机,(师板书)那北方的雪呢?(二)北方的雪:师:指名朗读46段,思考北方的雪的特征是什么?你又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新课 标第 一 网1.直接点明特点:永远如粉,如沙,决不粘连(从形态上来说)2.辅以修辞:用了两个比喻句:如粉,如沙和如包藏火焰的大雾:写出了它的质地、形态3.侧面烘托:用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没有什么奇花异草作伴)作为雪活动的背景,衬托它的孤独,突出它的气势非凡。师小结:北方的雪如粉,如沙,永不粘连,蓬勃奋飞 ,气势磅礴(师板书)
第三课时一、合作研讨,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师小结过渡: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两幅冬天的雪景图,我们经常说文章写景并不是单纯的写景,而是借景(抒情)师:那本文借写雪景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呢?预设学生的回答可能有:(南方的雪)生1:两处雪景的不同应是寄寓了作者不同的情感:江南的雪是滋润美艳的,但作者所处的时代与社会又是黑暗的,所以身处此种环境,写美艳的江南雪景是为了表达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生2:写江南的雪地里的塑雪罗汉,作者的家乡也地处江南,小时候出玩过这些活动,但现在人到中年,远离家乡,对这些活动与乐趣只能留在回忆里,所以写江南的雪景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怀念。生3:在雪地里塑罗汉是非常值得回忆的,是富有生活情趣的,可以说是美的,但这种生活的美却是易逝的,在晴天之下,雪罗汉却易于消融了,这也表达了作者对美的事物虽美但却又容易消失的一种惋惜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与追求。明确:师:通过对滋润美艳的江南的雪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但景虽美,情虽深,但美好的事物却又总是不长久的,使人难免心生惋惜之情怀。(板书:抒写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北方的雪)学生可能较难理解,教师可作如下提示:(提示:北方冬天的环境:无边的旷野,凛冽的天宇、呼啸的旋风、干燥的空气。一言以蔽之环境恶劣空旷寂寞、荒凉寒冷。但雪的表现呢?决不粘连,孤独的灿灿的生光、蓬勃地奋飞、旋转且升腾,这体现了雪的什么精神?(体现了一种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撼天动地,使太空也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生4:而北国的雪景则一改描写江南雪景的情调,变得大气,豪雄,慷慨激昂。请大家听听:永远如粉如沙,绝不粘连,它是孤独的,但却又是雄健的。在晴天之下蓬勃地奋飞,灿灿的生光,旋转而且升腾。这就让我们想到人在碰到困难时的坚强不屈的精神。这种精神也正是作者所要赞颂的。
二、拓展延伸,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抗争的精神。朔方的雪象征了鲁迅先生,朔方雪的斗争精神正是鲁迅精神的写照。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三、请大家参照资料(写作背景、专家解毒、鲁迅故事等),联系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谈谈你的理解?学生可能会回答:生1:是的,当大多数人还沉溺于精神的麻木当中时,先生是孤独的,但纵使孤独依然抗争,即使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也要俯首甘为孺子牛。生2:读着朔方的雪,我就好像在读着鲁迅先生的精神一样,有朔方冰雪奋飞之际,更见鲁迅的特质精神:甘于不被理解,义无反顾,决意向死而生,他有一句名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淋漓的鲜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名真正的勇士。生3:作者的感情倾向是通过对北国的雪的赞颂表现出来的。朔方的雪像征了一种不妥协的精神,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之下,与南方的柔美相比,更值得称颂的应是在孤独的境遇下独自抗争的北方的雪。虽然孤独但仍不妥协,这是那个时代需要的精神。生4:在一个黑暗的腐朽的社会当中,需要的不仅仅是能欣赏美寻找美,更需要的是去怎样创造美。鲁迅先生写两处不同的雪景,就是为了写出如江南雪景般的美,我们应去追求,但如何实现这种美,则需要在现实生活当中去与黑暗做斗争,鲁迅的一生就是追求美的一生,也是斗争的一生。生4:先生有一首《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愿将热血洒在祖国的大地上。要冲破这浓重的黑暗,追寻一片美好的天地。在这两幅对立鲜明的图景中,贯穿着作者一个共同的心声:要用战斗来创造一个春天般美好的世界。师:请同学们再一次用对先生的崇敬之情朗读这一篇《雪》(生满怀感情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南方雪景图:滋润美艳 ( 抒发渴望美好生活的情感) 雪北方雪景图:如粉,如沙 (赞颂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4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高尚品质。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学习本课生字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段与段之间内容上的联系;练习概括中心思想。三、教具准备 1.鲁迅像; 2.生字生词卡片;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这片文章不是鲁迅写的,而是他的一位亲人写的,那是谁呢?我们先一起来谈谈有关鲁迅的个人信息。(师生互动复习)
二、检查预习。 1.作者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侄女儿)你是怎么知道的?(从题目上知道鲁迅先生是作者的伯父;课文中又说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可以看出作者是女的。把这两处联系起来,就知道作者是鲁迅的侄女儿。)对。本文的作者叫周晔,她是鲁迅先生弟弟的女儿。 2.这篇课文共有几段?(五段。)你是怎么知道的?(段与段之间空了一行。)3.在预习中发现哪些不懂的地方?对别人提出的问题,大家都做上记号。(学生可能提出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暂不讨论,结合理解课文内容加以解决。)
三、初读课文。 1.提出要求:分段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得正确、流利;读完一段就说一说这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2.同座轮流分段朗读,互相纠正读音,讨论每段的内容。3.指名讲每段的段意。(只要抓住主要内容就行,暂不要求语句简洁。)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大家思考:我为什么惊异?(板书惊异) 2.讨论。 惊异,是什么意思?(惊奇,诧异)我对什么事情感到惊奇、诧异?(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爱戴,我不理解,感到惊奇、诧异。)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伯父受到许多人的爱戴?找出来读一读。(学生齐读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各色各样的人都有。)失声痛哭,是什么意思?(控制不住自己放声大哭,说明悲痛到极点。)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是什么原因呢?作者当时年纪还小,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同学们现在可能也不大明白。我们读懂了后面的几段课文,对这个问题就会比较清楚了。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指导学习第二段。 1.提出自学要求:各自朗读第二段。想想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朗读思考,教师巡视辅导。 3.讨论。 这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伯父和我谈《水浒传》,启发教育我认真读书的事情。)我是怎么读《水浒传》的?(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听到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是怎么说的?(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为什么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体会伯父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幽默而委婉地批评我读书太马虎。我听懂了伯父话里含着的意思,所以觉得比挨打挨骂还难受。)伯父好像是开了一句玩笑,就使我从此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从这件事情,你觉得鲁迅先生怎么样?(体会鲁迅先生关心孩子,善于启发教育孩子。)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二段。
二、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 1.总结学习第二段的方法。 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第二段的?(第一步,想想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步,联系具体内容理解比较难懂的重点句子;第三步,透过这件事,体会鲁迅先生怎么样;第四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生按学习第二段的方法自学第三、四、五段,教师巡视辅导。
三、讨论第三段。 1.这一段讲了一件什么事?(鲁迅谈碰壁) 2.鲁迅是怎样谈碰壁的?把鲁迅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3. (体会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旧社会的黑暗;碰壁,指的是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4.补充资料,加深理解。 鲁迅生活的时期,正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黑暗的时期。鲁迅先生用笔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反动派非常害怕鲁迅的文章,不许各家报纸发表他的文章,而且要逮捕他,暗杀他。鲁迅先后更换了100多个笔名,巧妙地坚持用笔进行战斗。许多关心鲁迅的人都劝鲁迅躲一躲,不要出门,鲁迅仍坚持参加各种活动,而且有时出门不带钥匙,意思是随时准备牺牲。自读课本中有一篇《视死如归》,讲的就是这个内容。 5.从谈碰壁这件事中,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鲁迅不怕碰壁的顽强斗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 四、讨论第四段。 1.这一段讲的是件什么事?(鲁迅热情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的事情)鲁迅是怎样帮助受伤的黄包车夫的?把讲这一内容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指名读爸爸跑到伯父家里把剩下的药和绷带也给了他。)你们觉得鲁迅帮助受伤车夫的态度怎么样?(很细心,考虑得很周到。) 2.帮助受伤车夫以后,鲁迅的心情怎样?大家小声把写鲁迅心情的这一自然段读一读,体会一下。 3.救助了车夫,做了一件好事,可鲁迅的脸上为什么变得那么严肃,而且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这时候鲁迅可能在想些什么?(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想到救助一两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使广大劳动人民摆脱贫困和痛苦。)从鲁迅当时的表情、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他忧国忧民的深刻思想。) 4.有感情地齐读第四段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讨论第五段。 1.指名朗读第五段。 2.这一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讲的是女佣阿三说的话)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得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儿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 3.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句话与女佣阿三说的话有什么联系?(从阿三说的话中可以看出鲁迅是这样的一个人。)4.最后的这句话与整篇文章又有什么联系?(第二、三、四、五段的具体内容都说明了鲁迅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第一段讲鲁迅得到许许多多人的爱戴,原因也就是因为鲁迅具有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质。)
二、练习给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1.指导:加小标题,就是用最简短的话说出这一部分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短句,也可以是一个词语。 2.学生各自试列小标题,教师巡视。3.讨论交流。从学生列的小标题中,选出大家比较满意的写在黑板上。(如可用深切的怀念谈《水浒传》讲‘碰壁’救助车夫女佣阿三的回忆。小标题最好是从学生中来。)
三、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敬爱和怀念伯父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笑谈水浒 关心教育孩子趣谈碰壁 顽强斗争救助车夫 关心劳苦大众关心女佣
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冬夜读书示子聿【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理解诗中关键字示、无遗力、始、终、绝知、躬行等词的意思,大体领悟诗句的意思。3、感受古诗的文字美和意境美,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教学重难点】能联系实际,领悟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懂得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要深入透彻地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教学过程】一、背诗激趣,揭示课题1、课前背诗第一组:《咏柳》 《咏鹅》 咏物诗第二组:《静夜思》《忆江南》思乡诗第三组:《凉州词》(王翰、王之涣)边塞诗第四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送别诗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一首诗是说理诗,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写的。我们常说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首诗就是一片情,那么对于说理诗来说一首诗就是一个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诗的题目:《冬夜读书示子聿》。
二、熟读古诗过渡:为了检查刚才同学们听得是否认真,看得是否仔细,老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填完。(1)黑板出示不完整的《冬夜读书示子聿》。(2)指名学生背,教师把诗填完整,学生跟老师一起书空,提醒学生注意遗、工、觉、绝、等字的写法:(3)完整地读全诗。
三、扫除障碍,理解诗意1、通过预习,同学们读懂了这些关键词的意思。出示关键词的意思,说说诗意。学问:读书学习,做学问;无遗力:用出全部的力量一点也不保留;始:才;终:到底,毕竟;绝知:深入透彻地理解;躬:亲自;躬行,亲自实践。2、全班交流,感悟重点:(1)古人学问无遗力古人做学问往往都是不遗余力的。(2)少壮工夫老始成从年轻时开始努力,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也就是说,自己的一生要想有所成就,必须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努力。A这句话让我们明白,做学问不仅要竭尽全力,还要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自始至终 坚持到底)B引读:用典型人物典型事迹a汉代的孙敬,用一根绳子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来防止读书时打瞌睡,终于成为当代大儒,这正充分说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b战国时的苏秦发愤读书,读得困倦了,就用锥子刺一下大腿,惊醒之后接着再读,最终做了六国的宰相,这也充分说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c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自幼苦练书法。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被人们称为书圣,这还是充分说明了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过渡:我们做学问仅仅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够吗?让我们继续往下读,特别注意加点字和划横线的词语:(3)纸上得来终觉浅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浅薄的。A理解纸上 书本上B理解浅浅薄 浅显 肤浅(4)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深入透彻得理解知识,必须要亲自去实践。A联系上句理解此事绝躬等字的意思。B举李时珍的典型事例:C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来说明亲自实践对于理解知识真谛的重要性吗?(医生、教师、骑自行车请两三位同学谈谈)
四、想象意境,走进作者激情渲染,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 在一个冬天的夜晚,陆游在挑灯夜读,掩卷长思 ,啃读诗书 ,他为什么突然想到要教育儿子如何读书学习呢?)
五、拓展延伸读关于学习很重要的名句:读一书,增一智。少而不学,老而无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关于读书要与实践相结合的名言警句: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语文乐园(八)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在高度赞美某些作品或事物,表达由此产的愉悦感受。 2、培养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和生活的积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阅读时,在眼前出现画面,变话为画。 3、对鲁迅的名言以及他的人格有更进一步了解,并有所积累,从而受到教育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 积累名言和词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变话为画。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下面的词语。 1、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这些词语。 2、引导学生用相反意思的词语(不一定就是反义词),或创设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3、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造句,运用词语。 参考: 妙笔生花:通常用来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匠心,工巧的心思。 跌宕起伏:音调抑扬顿挫或文章富于变化。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百读不厌: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 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 拍案叫绝:形容特别赞赏,用手拍着桌子,情不自禁地叫好。绝,罕见、极好。
二、读一读,你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 1、自由读这三句话,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互动: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 3、全班交流。 4、带着体会品读句子。 5、指导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找类似的句子,加深认识。 6、小结。激励学生多思考,勤积累,善运用。
第二课时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指名朗读名言,读准字音,读出语气。 2、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这两句的感受。 4、在熟读的基础上强化记忆。同桌互背互评。 5、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 6、教师指导学生抄名言,注意把字写名言,注意行款整齐。 7、课后搜集鲁迅的格言警句。
四、读一读。 1、你读过哪些名人传记? 2、自由阅读短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3、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归纳短文的主要内容。 教师提示:阅读名人传记时,你应该注意些什么? 4、组织交流,互为补充。 5、联系以前读过的名人传记,谈谈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文课 我的六年级 教学目标: 让学生用笔记录下小学六年级这段美好的时光。同时,也借此复习和巩固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记叙事情的方法,也可学习用列小标题的方法写几件事。 教学重难点: 复习和巩固在小学阶段学习的记叙事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内容:作文指导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忆。回忆在六年级的学习和生活中印象最深,感触最多的事。让一件件,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2、议。相互聊一聊,师生讨论,相互启发。在众多的材料中,找出最感兴趣,最想写的事。
二、再读要求,明确方向。 1、出示习作要求,明确写作内容。 2、师生交流习作要求和写作手法。 (1)列出你难忘的几件事,从中选择你最想写的内容。 (2)可以用一首小诗开头,也可以用名言警句开头。 (3)如果你想写几件事,可以给每件事列一个小标题。 (4)这一件事或几件事为什么会令你难以忘怀? (5)注意记叙文的顺序,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6)写完后,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 三、对比感悟,提炼方法。 1、欣赏范文。 2、全班交流,小结。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我们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写?
四、小组讲议,互教互学。 1、把自己要写的那件印象深刻的事情在小组内交流。 2、指名23人集体交流,讨论问题,提出建议。 (1)写清楚了事情的经过吗? (2)有没有交待难忘的原因? (3)开头处理得怎样? 3、教师相机小结。
五、学生根据自己的口述开始写作,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第二课时内容:修改与誊写 一、讲明本次习作修改的要求,强调修改的方法、符号。
二、组内互改互评。
三、组内同学读习作,大家共同欣赏。
四、针对某些问题,有目的地讲评,集体修改。
五、先自改,然后互改,发挥同学之间互助的作用,可用铅笔留下修改的痕迹。附:修改作文五看。一看是否文从字顺。语言通顺,用字(标点)正确。二看是否言之有物。内容具体,人物细节描写生动,跃然纸上。三看是否言之有理。有中心,有情感。避免不知所云。四看是否言之有序。条理清晰,详略得当。五看是否有可读性。选材新、角度新、语言新。六、将修改好的作文誊写在作文本上。第三课时内容:作文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