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

《雪》课堂实录

《雪》课堂实录

学情分析:

现任教的这个班级是初二经过分班后重新组合成的。虽然经过了一个学期的磨合,但是因为初一的任教老师不同,再加上初二阶段又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分班后班级风气不是很好,平时学生上课,做作业都不是很投入,感觉学生阅读能力很薄弱,很多学生不能好的,细致的走进文本寻求答案。鲁迅先生的文章又是非常深奥的,在教学之前,我就在思考,该如何深入浅出,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答案,通过他们的研读,老师的引领,让他们自己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可能寻求的这个过成是迂回的,是艰难的,但我认为比教师灌输要好很多。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优秀的同学能从文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并能找到具体的句子加以说明,能比较准确的把握文章主旨。

2、中等的同学能比较全面又比较准确地概括南方雪和北方雪的特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倾向。

3,基础较差的同学能从文中找到描写雪的句子,并能用书上的词语概括雪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感觉到春天到来的脚步了吗?我们的校园里是否已经弥漫着淡淡的春天的气息了呢?

生(齐):是的,校园的花开了。

生(齐):树叶抽出了很多绿叶。

师:你们喜欢这个季节吗?有没有喜欢其他季节的?

生1:我喜欢夏天,夏天可以穿漂亮的裙子

生2:我喜欢春天,春天生机勃勃。

生3:我喜欢冬天,冬天可以堆雪人。

师:我也喜欢冬天呢,那洁白的雪花啊,纷纷扬扬的从天空下来,感觉世界都安静极了,雪停以后,可以堆雪人。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章《雪》。看看鲁迅对雪又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师:我们曾学过鲁迅先生不少的文章,对鲁迅先生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我想请一位同学介绍鲁迅,谁愿意来?

生:鲁迅是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狂人日记》。

生:他的作品有小说集:《呐喊》、《野草》、《朝花夕拾》。我们学过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风筝》。

师:同学们的了解非常详细全面。我相信,这堂课同学们肯定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读懂作者的感情。能有自己的收获。

二、走进文本,品词析句,理解主旨。

师:在学习课文之前,先来检查同学们预习情况,请大家看银幕:

(投影显示下列生字生词,抽学生读生字词,解释词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忙碌脂粉奁灼灼嘻笑褪尽朔方凛冽

明确:磬口(qìng)忙碌(lù)脂粉奁(Iián)灼灼(zhuó)

嘻笑(xī)褪尽(tuì)朔方(shuò)凛冽(lǐnliè)

(2)解释下列词语。

博识凛冽天宇精魂消释升腾弥漫

明确:博识:见识广博。凛冽:刺骨的寒冷。天宇:这里指天空。宇,上下四方。

精魂:精灵,魂灵。消释:消融,溶化。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字词教学还是很重要,因为我这个班的学生基本不会去预习课文。如果老师课堂不加强教学,学生掌握的效果就很差)

师:我们先来听《雪》这篇课文的朗诵录音,在听录音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几个问题:一,作者写的是什么地方的雪?二,雪有什么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到有关句子说明。

生:写的是南方的雪。

生:也有北方的雪。

师:你们能说说这两个地方的雪分别有什么特点吗?我们先说南方的雪,

生:滋润美艳。

师:哦,很好,找到了书上的一个词,那你能说说滋润美艳体现在哪些地方吗?(师肯定学生通过书上的词来回答问题,是为了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一定不要脱离文本)

生:如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陷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还有冷绿的杂草。写出下雪天的时候各种花很美。

师:那作者是怎么写出花的美艳的呢?

生:从颜色上来写,有血红。白中陷青,深黄,冷绿。

师:很好,很会分析,除了滋润美艳外还有什么特点吗?

(学生有些迟疑,没有同学举手,我感觉要适当的作些提醒了。因为学生基础不是很好,同时也缺少认真阅读课文的习惯。)

师:我们把第一段来读一读吧,好吗?看有没有同学能发现点什么。(通过阅读,加强对文本的理解。)

生:我觉得还很有生机,从蝴蝶和蜜蜂可以看出来。

师:同学们分析的很不错。

你们觉得还有其它特点吗?

(学生很困惑,他们觉得已经概括的很全面了)

生:很有趣,大家都来堆雪人。

师:哦,雪让人们觉得很有趣。你们觉得堆的雪人好看吗?

(教师的追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作者写这个片断的原因。)

生:好看,从。。。。可以看出来的。

师:是不是大家每天都来看呢?

生:不是。第二天就很少有人看了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融化了,不美了。

师:那你们知道南方的雪还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南方的雪很美,但是不能保持长久。

师:很好。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你们对南方雪的特点分析了太全面了。接下来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北方雪的特点。

生:北方的雪如粉,如沙,不粘连的。

生:北方的雪不像南方的雪那样怕阳光。我从这句看出来的。。。。。

生:作者说北方的雪是雨的精魂。是死掉的雨。

师:同学们找的很好。如果我们把北方的雪看成是一个人,你会怎么样评价这个人呢?

生:很孤独。很坚强。

生:宁死不屈,因为他是雨死后的精魂。

师:同学们都说了南方的和北方雪的特点,你们认为作者喜欢哪里的雪?

(这个问题一抛开,同学们就蠢蠢欲动,很想发言的样子。其实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不深刻,我认为会出现不同的答案的。)

生:我觉得他喜欢南方的雪,因为他把北方的雪写的很美。而且很有生机。

生:我认为他喜欢北方的雪,北方的雪很坚强。

生:我认为他喜欢南方的雪,因为写南方的雪用的篇幅多。

生:我认为他喜欢北方的雪,因为鲁迅也是一个不妥协的人,和北方的雪相似。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似乎谁也说服不了谁。从他们的争论判断出,学生对课文的主旨并不了解。我考虑要补充介绍一些当时的写作背景了。)

师:同学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觉得很好。这样吧,我们来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吧。

师:鲁迅的《雪》写于1925年1月。当时正处于北伐革命的前夜,同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革命形势出现了可喜的局面。但鲁迅当时生活的北平仍在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反动势力猖獗,斗争极其激烈。

师:同学们了解了写作背景后,有什么启示吗?

(通过写作背景的介绍,认为作者喜欢北方雪的学生明显多了。)

师:其实,书上有一个词给我们有一个提示,可是我们的同学都忽略了。

生:是但是这个词,说明作者喜欢更喜欢北方的雪。

师:大家认为是吗?但是这个词有什么作用呢?

生:表示转折。

生:作者从南方雪转到北方的雪,作者是更喜欢北方雪独立不妥协的特点的。

师:让我们再来读读写北方雪的这部分内容吧。体会北方雪的特点。你们觉得要用什么语气读?

生:我认为应该是激昂的语气。因为北方的雪是独立的,不妥协的。就像是在战争时代不怕牺牲的战士一样。

(学生理解了内容以后的朗读指导。更加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三,走出课文,拓展延伸。

师:写雪的文章及古诗文很多很多,你们能举一些例子吗?

生:《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生:未若柳絮因风起。

师: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课外还可以去读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去收集有关写雪的文章及古诗文。

《雪》评课

从学情分析可知,该教学班整体的阅读能力薄弱,学习习惯存在诸多问题,这对这样的学生,分层次教学是很有必要的。因此,王老师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由浅入深的分成了用文中的词语(中等生和优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说北方雪和南方雪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具体说明。领会文章主旨等三个层次。立足学生学情,确立教学目标,说明教师眼里不只有了教材,也有了学生。

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联系生活,激趣导入;第二环节是走进文本,品词析句,理解主旨;第三环节是走出课文,拓展延伸。三个环节由浅入深,由课内到课外,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课堂实录中的学生发言来看,学生基本明白了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的特点,而且也通过背景及课文的研读基本明确了作者的情感倾向,可以说这堂课的目标基本达成了。

但是,都说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无论多么完美的课堂,当结束后回首思考整理的时候总会发现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以下看法仅是作为旁观者的角度与王老师商量:

1、第一环节激趣,从学生对四季的情感入手,引出本文,此时学生热情高涨,很想知道鲁迅先生对冬天的态度如何,对雪的态度如何,结果老师转而又让学生回忆鲁迅的地位及作品,刚激起的趣转瞬就消失了。其实从小学到中学,这些知识学生已经耳熟能背了,不提也罢。

2、教师在课堂上强化字词教学值得肯定,但是我们常说,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因此对词语的解释还是放在后面对课文的串讲中来点明,效果会更好。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指向一定要清楚明了,在师生分析完第一节的特点后。

教师问还有其他的特点吗,结果学生比较困惑,这和教师的问题指向不清有关系,此时还有一大部分学生的思维仍然局限在第一节,若教师说除了第一节,别的段落中还有其他的特点吗,学生自然就不会有困惑了。

4、教师有对字词品读的意识,但是操作上略显不够,尤其是对北方的雪的分析和讨论,基本是脱离了文本的关键词句做一种感受的概括,也正因为此,本课第二个教学目标用具体句子加以说明,体会作者情感倾向的完成就略显不够了。

欢迎使用华夏集

华夏集提供权威的新华字典,字、词、句发音,提供大量的谚语内容诗词古文包含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精选等经典古诗词大全、诗词名句;古文观止,初中、高中文言文等文言文翻译,并提供古诗词鉴赏,诗词名句等相关知识。